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及停止注射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HE和Van Gieson氏(简称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及逆转中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肝脏中,PAI-1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肝血窦壁及细胞浆。随着纤维化的进展,PAI-1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正常对照组为0.142±0.030,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组分别为0.361±0.048、0.757±0.068和0.838±0.048);肝纤维化自然消退过程中又逐渐减弱(自发逆转2、4和6周组分别为0.613±0.054、0.524±0.060和0.210±0.044)。RT-PCR检测,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后,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6.83±2.60)倍、(12.43±2.65)倍和(26.32±5.17)倍,停止注射CCl4后,在自发逆转2、4和6周时,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只是正常肝组织中的(17.86±4.60)倍、(14.62±5.99)倍和(11.21±1.98)倍。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器官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过程及其发生机制上。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PAI-1)是参与调节ECM代谢的关键酶系,PAI-1的异常表达在器官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对PAl-1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和肾纤维化、肺纤维化、肝纤维化、心脏纤维化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器官纤维化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20例正常孕妇和48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18例,重度30例)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AI-1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小叶的滋养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以及蜕膜细胞的胞质.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水平(74.97±6.78)高于正常孕妇组的(67.85±3.6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AI-1的表达水平(88.12±4.37)高于轻度子痫前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PAI-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糖尿病足(DF)发病的关系,为DF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42例DF患者为DF组,38例糖尿病(DM)无DF患者为DMNDF组,4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PAI-1、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DMNDF组、DF组PAI-1、HbA1c、CRP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DF患者PAI-1水平较高;对2型DM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治疗,降低PAI-1水平,提高纤溶活性,可能延缓动脉硬化、狭窄,减少DF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Zhai ZG  Wang C  Yang YH  Pang BS  Xiao B  Liu YM  Mao YL  Weng X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13-1317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单核苷酸缺失/插入(4G/5G)多态性与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101例;对照组为来自PTE患者相同地区汉族人群,10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应用碘化钾-氯仿-异丙醇法提取基因组.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和DNA直接测序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4G/5G多态性.结果PAI-1基因4G和5G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495和0.50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4G4G、4G5G、5G5G基因型在PTE病例组分别为58(57.4%)、32(31.7%)、11(10.9%);对照组分别为31(30.7%)、38(37.6%)、32(31.7%),χ2=18.96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33、0.495,5 G等位基因分别为0.267,0.505,χ^2=24.0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单变量Logistic回归探讨PAI-1基因4G/5G与PTE的关系,4G4G+4G5G、4G4G、4G5G的OR值分别为3.794(1.786-8.060)、5.443(2.416-12.260)、2.450(1.067-5.623);P值分别为0.001、0.000、0.035.结论PAI-1启动子区域4G/5G、4G/4G基因型与PTE的发生有关,4G/5G、4G/4G基因型个体表现为更高的PTE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异性环氧合酶 2 (COX 2 )抑制剂 (Rofecoxib)对肾大部切除 (SNX)大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5组 :Ⅰ组为假手术组 ;Ⅱ组为SNX组 ;Ⅲ组为SNX Rofecoxib组 ;Ⅳ组为SNX 吲哚美辛组 ;Ⅴ组为SNX 氯沙坦组。 6周后检测大鼠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及尿血栓烷素B2 (TXB2 )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肾皮质内PAI 1mRNA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法检测PAI 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Rofecoxib组大鼠尿蛋白水平较SNX组显著降低 (P<0 .0 5 ) ,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球基底膜增生程度较SNX组明显减轻 ,与氯沙坦组相近。Rofecoxib组肾皮质PAI 1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较SNX组下调 40 .2 4%和 31.16 % (P <0 .0 1)。结论 特异性COX 2抑制剂可能通过部分抑制PAI 1基因的表达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并促进其降解 ,从而减轻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8.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在影响纤溶系统的多种疾病中检测出升高,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一个成分,它的主要功能为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从而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PAI-1与多种血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PAI-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1 PAI-1的生化基础和基因结构 PAI-1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52kD,成熟的PAI-1含379个氨基酸。PAI-1主要由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蝙蝠蛾拟青酶Cs-4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贝那普利组(B组)、联合治疗组(U组)3组,每组20只。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及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层粘连蛋白(LN)、肾组织中纤连蛋白(FN)、胶原蛋白Ⅳ(Col 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RT PCR方法测定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组织性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U组、B组分别和M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BUN、Sc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明显降低(P<0.01),TP和ALB明显升高(P<0.01),U组和B组相比,BUN、Scr、TG、Cho亦明显降低(P<0.05);M组肾脏病理肾间质纤维化较重,而B组较轻,U组最轻;免疫组化可见B组和U组中LN、FN、Col Ⅳ、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M组(P<0.01),并且U组和B组相比,Col Ⅳ、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RT PCR显示B组、U组TGF-1mRNA、PAI-1mRNA、TIMP-1mRNA的表达,均较M组降低(P<0.01),U组较B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蝙蝠蛾拟青酶Cs-4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有相加作用,能有效的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在双环醇的干预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双环醇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双环醇组,每组各20只,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双环醇组于术前2 d给予双环醇[2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每组分别在术后3、6、9、14 d时随机处死5只大鼠并取左侧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GF、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H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中HGF蛋白及mRNA表达均呈现早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在第6天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表达量在术后3、9、14 d与术后6 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TGF-β1蛋白的表达量呈现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趋势,术后3、6、9 d与术后14 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双环醇组与模型组相比,HGF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环醇通过上调HGF及下调TGF-β1的表达而发挥缓解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0)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UUO组(UUU,n=20)、假手术组(SOR,n=20)、三七总皂甙组(PNS,50rag/(kg·d),n=20)和氯沙坦组(ARB,20mg/(kg·d),n=20)。从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分别予PNS及ARB治疗,连续14天。于术后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从蛋白水平观察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胶原I(CollagenI,Col—I)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etin,FN)的表达。结果UUO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PNS组与UUU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TIMP-1的表达(P〈0.05)。结论PNS对UU0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对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RIF模型,取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的大鼠肾组织,分别做常规HE、PAS和MASSON染色。结果丹参治疗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对大鼠RI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4(MMP-24)、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酒精干预组、酒精加H2S组、酒精加炔丙基甘氨酸(PAG)组,每组10只.在标准饲料喂养的基础上,除对照组外,小鼠经由每天饮用4% (Vol/Vol)的乙醇水溶液12周制作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对照组则每天自由饮用等量清水.另外,酒精加H2S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50μmol/kg),酒精加PAG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PAG(40 mg/kg),对照组和酒精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PBS.90 d后处死小鼠,取出肾脏组织,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结构变化以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MMP-24、TIMP-1以及ST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酒精干预组肾脏肾小球肥大,肾小管间质炎性改变以及肾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同时MMP-24、TIMP-1以及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酒精干预组相比,酒精加H2S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炎性及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改善,而肾组织中MMP-24、TIMP-1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酒精加PAG组与酒精干预组相比,小鼠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加重,且TIMP-1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H2S可改善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STAT1改善MMP-24/TIMP-1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经发展均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损害,而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取决于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目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均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而中药因其成分及配伍的多样性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领域中突显了中医特色及优势。有望为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常规组织学分析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的变化情况,明胶酶谱分析观察肾脏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被组织学分析证实。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脏中出现了大量表达α-SMA的细胞,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脏出现了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的改变,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小鼠肾脏中MMP2和MMP9于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有一过性增高变化。结论: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以及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常规组织学分析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a-SMA的表达,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的变化情况,明胶酶谱分析观察肾脏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被组织学分析证实.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脏中出现了大量表达a-SMA的细胞,肾基底膜六胺银染色和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脏出现了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的改变,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小鼠肾脏中MMP2和MMP9于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有一过性增高变化.结论:肾小管基底膜局部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迁出以及MMP2和MMP9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右肾切除后,随机分成牛血清蛋白(BSA)组和对照组,BSA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1,5,9周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各时相尿蛋白定量;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浆TSP-1蛋白表达。分析血浆TSP-1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SA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和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增高;IgG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BSA组大鼠血浆TSP-1蛋白均明显增高。BSA组血浆TSP-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血浆TSP-1与肾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血浆TSP-1可能是临床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七和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靶向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UUO组、假手术(SOR)组、三七(RN)组、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CRN)组和氯沙坦(ARB)组。每组纳入18只进行检测。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α-SMA、collagenⅠ和fibronect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观察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UUO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包括小管的萎缩、扩张、炎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的沉积以及α-SMA、collagenⅠ、fibronectin mRNA水平的升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α-SMA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指数呈正相关(r=0.55;P<0.05)。RN组、CRN组、ARB组与UUO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P<0.05),且CRN作用强于RN(P<0.05)。结论三七和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UUO所致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且CRN作用强于RN。引经药物介导的三七复方对肾间质纤维化更具靶向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