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88例,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8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高于对照组,两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结论:ICP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加强产前监护,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宇碧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14,(10):1444-144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9例ICP患者(ICP组,其中轻度ICP 203例,重度ICP 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同期260例正常生理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 ICP组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ICP患者在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早产率及剖宫产率上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P〈0.05)。结论 ICP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ICP病情重,更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ICP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结果病例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羊水污染、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总胆汁酸值〉40μmol/L的围生儿与≤40μmol/L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P患者胆汁酸水平与围生儿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艳  徐曦  周淑  刘毅  高岚  付利侠 《四川医学》2011,32(9):1357-135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正常孕产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智芝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56-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妊娠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剖宫产率分别为12.3%、1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3%,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前置胎盘和脐带绕颈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羊水粪染发生率为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1.0%、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9%,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妊娠及围生儿结局均有不良影响,临床应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争取获得更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俏  向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58-5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16例ICP孕妇,同期住院分娩的非ICP孕妇65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116例ICP孕妇胎儿窘迫39例,发生率33.62%,对照组胎儿窘迫3381例,发生率5.20%,ICP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0.86%,对照组新生儿窒息69例,发生率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剖宫产97例,剖宫产率83.62%,对照组剖宫产3123例,剖宫产率48.02%,两组差异有统计等生意义(P〈0.01)。结论ICP孕妇因胆汁酸水平升高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1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 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应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ICP患者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预后。结果 (1)ICP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对产妇及围产儿危害较大。加强胎儿的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ICP患者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总胆汁酸浓度及对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ICP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两组胎儿脐动脉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新生儿均于生后15min内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计算新生儿庞代络指数(PI)。结果研究组脐动脉血胆汁酸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及身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CP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总胆汁酸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plancy,ICP)患者脐血流比值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未临产的以剖宫产结束妊娠的ICP孕产妇30例为观察组,以社会因素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且其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观察记录两组产前彩超检查情况,记录脐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比值(S/D值)、阻力指数(RI值)、波动指数(PI值)。记录两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D和PI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S/D和PI结果异常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应常规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检测,以便及时处理,改善观察患者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妊娠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FI值将其分为I组196例(AFI≤40 mm)和II组365例(AFI〉40 mm)。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I组破膜至分娩时间短于II组(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均低于II组(P〈0.01);新生儿病死率高于I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FI≤40 mm及破膜时孕周为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AFI≤40 mm为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PROM后AFI与多项母婴不良结局相关,可将AFI≤40 mm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以减少不良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妊娠结局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IcP孕妇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按严重程度分为IcP轻度组、重度组,同时选取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脐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液流变学、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及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血液流变学与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IcP轻度组和IcP重度组孕妇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ICP重度组孕妇的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比ICP轻度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CP组(重度和轻度)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围产儿死亡率与脐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r=0.3l,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不同,ICP围产儿的预后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及胎儿结局,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ICP孕妇1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ICP孕妇1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终止妊娠前血清甘胆酸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分娩方式以及产后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胎儿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甘胆酸水平[(1872.5±837.5)μg/dL]明显高于对照组[(137.6±79.3) μg/d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27,P<0.01).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44.6%、18.5%、20.8%)均高于对照组(15.3%、6.0%、l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673、6.715、4.146;P=0.002、0.001、0.01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大出血(≥400 mL)、胎死宫内发生率(22.3%、3.8%)与对照组(12.0%、1.3%)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79、3.436;P=0.053、0.051).随着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胎儿窘迫、胎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升高.结论 ICP对孕妇及胎儿均存在不良影响,对新生儿影响更大,且随着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新生儿预后愈差.临床上,对ICP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玉莲  张绪秀 《当代医学》2009,15(24):13-14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对278例重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孕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病死率。结果〈33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33~34周与35~36周者(P〈0.01),33~34周与35~3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孕周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剖官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35~36周,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112例孕产妇,对其中的237例ICP患者的血清苷胆酸浓度、孕龄、胎儿体重、围产儿宫内窘迫、窒息及死亡等,与同期分娩的非ICP孕妇(3875例)的围产儿结局进行了比较。结果ICP发病率约为5.75%。ICP组平均孕龄和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的新生儿体重差别主要表现在孕龄37周以上者。双胎和孕龄〈37周者。ICP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除双胎妊娠外,ICP组和非ICP组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ICP组早产儿和足月(≥37周)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CP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龄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01。而新生儿体重与孕妇血清的苷胆酸浓度无相关性。同时,ICP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ICP组,分别为77.22%VS46.33%,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51%和0.88%)明显高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CP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却明显低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死胎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ICP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儿、剖宫产儿增加及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也可能增加。ICP患者血清苷胆酸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影响。出生体重降低和早产率增加可能主要与医源性提前终止妊娠有关。通过有效处理和适时终止妊娠,可能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和死亡的发生并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7.
戴飞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51-152,15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中期及孕晚期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12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时处于孕中期60例为A组,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时处于孕晚期(32周后)66例为B组,两组患者均于确诊后给予及时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方式三个方面的干预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感染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中巨大儿(20.0%)、早产儿(16.7%)、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16.7%)及围生儿死亡率(0.0%)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剖官率(53.3%)显著低于B组(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期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要优于孕晚期干预,孕妇应做好孕期检查,尽早筛查、确诊并及时治疗,可明显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官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何春梅 《吉林医学》2014,(13):2767-276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未足胎膜早破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孕周的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产妇宫腔感染和产褥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活产分娩的双胎妊娠127例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5%为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26.1%,高于对照组的7.69% (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18例,占78.3%;对照组剖宫产分娩90例,占对照组总数的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胎儿46例,其中小于胎龄儿21例,占46.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入住NICU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的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