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吸痰专项护理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无创吸痰专项护理,观察组在无创吸痰专项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护患沟...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方法通过对呼吸机的调整,吸、洗痰时机的选择,以及吸痰技巧等方面来进行阐述。结果137例患儿均未发生肺不张、肺炎,1例因低心排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适当时机吸痰及良好的吸痰技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旧两种"三步排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新法三步排痰",对照组则采用雾化、拍背扣击、吸痰方式排痰.将2组婴幼儿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吸痰量的多少、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排痰后血氧饱和度稍高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天数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采用"新三步排痰法"辅助患儿排痰更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痰标本采集时机对痰细菌学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肺炎患儿2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患儿均占据110例。其中常规组患儿在入院后即刻采取痰液标本,实验组患儿在第2天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合格率为53.64%,常规组合格率为36.36%,P0.05;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91%,常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5.45%,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肺炎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痰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提高检验阳性率,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23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雾化吸入配合吸痰)和对照组(雾化吸入)各116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拍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湿罗音消失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为(5.4±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4.5)d(P<0.01).结论 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帅国花  徐丽珍 《中外医疗》2012,31(36):77+79-77,79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为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常需采集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加药品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该文介绍该院儿科使用一次性吸痰器,改良后直接接负压表采集痰标本的操作方法及效果,得出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采集标本量充足,操作时间短,对患儿刺激小,可减轻病人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炎患儿气道深部痰液标本主要致病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583例肺炎患儿,采集气道深部痰液标本,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83例患儿共检出致病菌617株,革兰阴性菌286株,占比46.3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4.59%...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 S V)(66.7%)及副流感病毒3(P I V3)(23.3%)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12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采用经鼻腔与经口腔两种吸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鼻腔吸痰法引起患儿干呕、吐出内容物、出现血性痰等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经鼻腔吸痰法优于经口腔吸痰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需要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先进行声门下吸痰,再进行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次数、分泌物出现时间及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分泌物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气道炎性反应强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先使用声门下吸痰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减少吸痰次数,延长分泌物出现时间,并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al acquired pneumonia,CAP)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对肺炎患儿早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及至少一次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7例均为同期诊断为肺炎的住院痰培养阳性患儿,其中HAP 64例,CAP 203例。HAP患儿分离出1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15.00%),革兰阴性菌70株(70.00%),真菌15株(15.0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株(25.00%),鲍曼不动杆菌15株(15.00%)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00%),混合感染占48.40%。CAP患儿分离出20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6株(22.12%),革兰阴性菌157株(75.48%),真菌5株(2.4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5株(31.25%),大肠埃希菌32株(15.39%),肺炎链球菌19株(9.14%),混合感染占2.46%。药敏结果显示HAP病原菌对...  相似文献   

13.
111例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峰  赵美华 《河北医学》2010,16(11):1309-1311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病原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11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痰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11例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33例(29.73%),其中真菌阳性20例(18.02%),细菌阳性11例(11.71%),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2例(1.80%)。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属仍然是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真菌感染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因此经验治疗除了选用对常见细菌有效的药物,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赵海峰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8-359,361
目的:了解我院南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5例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留取痰或血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血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结果:193例细菌培养显示,病原分离阳性79例(40.9%);200例血清学检查,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结论:CAP的病原谱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收治的14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将其痰液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肺炎患儿均送检痰培养,痰培养阳性率69.6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占68.31%,革兰氏阳性菌(G+)占23.7%,病原菌排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二三代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全部敏感。结论: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  相似文献   

16.
苏国德  武怡  屈昌雪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477-1480, 1483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8年收治的重症CAP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 < 3岁120例纳入幼儿组,3~ < 6岁151例纳入学龄前组,≥6岁179例纳入学龄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口腔内痰液,器械通气的患儿经气管插入导管装置吸取痰液。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查法来进行检测,以核酸阳性作为病毒标准;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痰液标本中肺炎支原体;并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机械通气治疗。结果450例患儿痰液中有389例检出病原体阳性,阳性率为86.44%,共检出632种病原体,其中细菌、病毒比例达到56.01%与35.60%。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真菌感染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分布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病毒、细菌、MP、CT、真菌感染分布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季节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嗜血杆菌对氧氟沙星耐药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克洛低耐药。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不耐药,对阿莫西林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耐药。结论细菌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液中的主要病原体,幼儿病毒、细菌、MP、CT检出率较高,且细菌耐药情况严峻,推荐在病原检测及细菌耐药实验后根据相关数据使用针对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阜阳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的细菌病原谱构成,为临床医生的经验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定义的120例住院患者行痰培养、血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尿抗原检测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葡萄球菌(SA)、肺炎克雷伯菌(KP)、流感嗜血杆菌(HI)、铜绿假单胞菌(PA)、A组乙型链球菌(β-HA)、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T)、嗜肺军团菌(LP)。 结果 120份病例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各病原菌比例SP为15.8%(19/120)、SA为0.8%(1/120)、KP为5.0%(6/120)、HI为9.2%(11/120)、PA为7.5%(9/120)、MP为9.2%(11/120)、未检测到β-HA、CT、LP,混合感染率为4.2%(5/120)。120例患者均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75例,病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38.7%(29/75),混合感染2例,混合感染率为2.7%。有基础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病例45例,病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48.9%(23/45),混合感染3例,混合感染率为6.7%。 结论 阜阳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的前3位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较常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疾病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细菌病原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尿抗原测定快速诊断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快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感染的临床意义及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用免疫色谱层析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尿抗原,对痰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住院患者行静脉血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进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73例患者中,肺炎链球菌痰培养阳性率为2.74%(2/73),血培养阳性率为1.37%(1/73),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15.07%(11/73)。支原体抗体阳性21例(28.77%),衣原体抗体阳性4例(5.48%)。未检出军团菌阳性病例。结论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沈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感染占主要地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患儿咽拭子及痰液标本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比较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及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31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2例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急性期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5]或恢复期血清MP-IgG有4倍升高)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其中42例年龄及性别与试验组相匹配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急性期血清MP-IgM及恢复期血清MP-IgG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同时进行咽拭子及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并对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儿中有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阳性率61.9%(26/42例)。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的患儿中,18例患儿为痰液标本阳性,阳性率69.2%(18/26),8例患儿为咽拭子标本阳性,阳性率30.8%(8/26),其中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和咽拭子培养均阳性。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1例咽拭子MP快速培养阳性。结论痰液标本MP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与咽拭子相比,痰液标本是诊断支原体肺炎最佳的标本类型。对于ELISA法血清MP阳性的患儿,痰标本MP快速培养检测MP的临床意义远大于ELISA法血清MP阴性的患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112-114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差异。方法采集2015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综合内科诊断为肺炎,住院期间既取痰液又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患儿495例,比较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495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6.9%,居前三位者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6例(47.1%),肺炎克雷伯菌11例(32.4%),大肠埃希菌4例(11.8%),其他3例(8.7%);培养结果与病情相符者32例,符合率94.1%。痰培养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8.3%,居前三位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21例(51.2%),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22.0%),流感嗜血杆菌5例(12.2%),其他6例(14.6%);培养结果与病情相符者28例,符合率68.3%。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有更高的临床符合率,结果更可靠,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大于痰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