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远视散光的轴向分布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视光中心门诊4—10岁视力低常儿童单纯远视散光患者139例277眼按散光轴向分类,统计各组弱视的发生率,并使用RXC表,检验。结果277眼中,逆规散光组197眼,占总数的71.1%,其中弱视147眼,占本组病例的74.6%;顺规散光组50眼,占总数的18.1%,其中弱视16眼,占本组病例的32%;斜轴散光组30眼,占总数的10.8%,其中弱视11眼,占本组病例的36.7%。三组中以逆规散光组的弱视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单纯远视散光中逆规散光所占比例最高,该组弱视的发生率也最高。提示在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逆规散光对儿童弱视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张宁  陶晗  张春丽  陈奇妙  唐业卫  庞瑛 《中外医疗》2008,34(34):187-187
目的 探讨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从库存的门诊病历中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8月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525例(男301,女224)939眼(男541,女393)眼,按散光轴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男性学龄前弱视儿童301例541散光眼,顺规散光482眼,占89.09%,逆规散光14眼,占2.59%,斜向散光45眼,占8.32%;女性学龄前弱儿童224例393散光眼,顺规散光337眼,占85.75%,逆规散光11眼,占3.26%,斜向散光45眼,占13.35%;综合,学龄前弱儿童525例934散光眼,顺规散光819眼,占87.68%,逆规散光25眼,占2.68%,斜向散光90眼,占9.64%.结论 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斜向散光、逆规散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的主要类型、程度、轴向的分布规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门诊接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散瞳验光,并对其中477例831只眼的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8%,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3.8%,单纯远视散光9.0%,复性近视散光8.7%,单纯近视散光23%.学龄前儿童散光度多分布在0.50D-2.00D之间,占42.0%.散光轴向:顺散光占95.9%,逆规散光占2.4%和斜轴散光1.7%.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视觉组)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综合组)对大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具体训练方案由医师基于患儿视觉表现的初始状态、功能低下的严重程度以及训练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来设计。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给予提高视觉噪声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综合训练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90d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后1、3、9、12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00),不同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1)。视知觉学习系统组视力提升速率明显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视知觉学习系统组在疗程第6个月已有50%的患儿进入基本治愈的平台期,而传统综合训练组50%的患儿在观察终点才进入基本治愈平台期。视知觉学习训练组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平均训练13.75h可提高一行视力,其中中度弱视所需时间最短(10,78h),重度弱视次之(12h),轻度弱视所需时间最长(26.5h)。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提供了强烈、活跃、有反馈的个性化视觉刺激,对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法,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此新方法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2岁以下年幼低常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门诊4~12岁视力低常儿童829例1349只眼散光进行统训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57.60%,其他依次为复性近视散光30.62%,混合散光8.15%,单纯远视散光2.22%,单纯近视散光1.41%。散光程度以0.5DC~1.00DC为主,占56.12%,其次为1.25DC~2.00DC占25.72%,2.25DC~3.00D占10.16%,〉3.00DC者占8.01%。顺规散光占94.81%,逆规散光占3.93%,斜向散光占1.26%。矫正视力≥0.9者占52.34%,矫正视力〈0.9者占47.66%。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有关。应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部分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分布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 1年1月-2012年3月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拟行白内障超生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角膜屈光资料.对患者角膜屈光力、散光值、散光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角膜屈光力、散光值、散光轴位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眼1 035例,角膜散光值(1.18±0.80)D.顺规性散光360眼(24.7%),逆规性散光567眼(54.7%);顺规性散光> 1.00D为163眼(15.7%),逆规性散光>0.75D为407眼(39.2%).角膜屈光力各年龄组间角膜平轴屈光力,角膜陡轴屈光力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散光值在40~49岁组及50~59岁组与≥8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增长与散光轴位变化呈正相关(Pearson R=0.290).结论:天津地区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有较高的患病率,共计670眼(54.9%)需要进行角膜散光矫正;随年龄增长散光轴位有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12岁学龄期弱视儿童眼散光的主要性质、分布特征及与年龄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中心就诊的6~12岁弱视散光儿童1 102例(1 843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散光的主要性质、分布特征与年龄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 不同散光类型弱视患儿的散光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散光类型弱视患儿的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散光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8,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39,P>0.05).不同最佳矫正视力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度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散光、低中度散光、顺规散光是学龄期弱视儿童散光的主要性质,年龄、弱视程度与散光关系密切,应及时矫正学龄期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6-06~2009-08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弱视儿童中选择年龄4~7岁,治疗时间均为1年的弱视患者共17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治疗方法组92例179眼,视知觉学习治疗组80例156眼.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x2检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治疗轻度弱视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x^2=0.007,P〉0.05);对于中、重度弱视患者,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弱视治疗方法(x^2=8.529,P〈0.01;x^2=6.430,P〈0.05).结论 视知觉学习治疗中、重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具有"个性化治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屈晓慧  刘伟民  肖信  钟德东  林泉 《广西医学》2010,32(11):1340-1341
目的观察远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后其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远视性弱视患儿131例(262眼)实施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观察患者近3年来屈光度数的变化情况,对球镜、柱镜及其轴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的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前远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知觉治疗后不同年龄的球镜变化、等效球镜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的柱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远视性弱视儿童的球镜、等效球镜变化有年龄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年均远视度变化量增加,但不同年龄的柱镜变化无差别。建议远视性弱视儿童应及时验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戴镜度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近视性弱视患者在视知觉学习治疗中近视屈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06~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54例(98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近视性弱视视知觉治疗后的球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P〈0.01);球镜、等效球镜的年均变化为(0.52±0.79)D/年和(0.54±0.81)D/年;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1.00 D以内者占76.53%,年均增长超过1.00D者占23.47%.(2)轻、中、重度弱视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柱镜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轻、中、重度近视弱视眼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疗效的弱视眼屈光度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镜和等效球镜呈现出从无效到治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近视性弱视视知觉治疗后近视屈光度增长,且主要来自于球镜的增长,弱视重度弱视屈光动态变化超过轻、中度弱视,不同近视程度和疗效弱视眼的"近视化"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4~69岁927例(1751只散光眼)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循规、逆规以及斜轴散光仅是不同的屈光异态,各平均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逆规性散光比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循规性散光比重则随年龄递增而递减,符合生理变化规律;散光度数愈高,矫正视力愈差,两者呈负相关(近视散光r=-0.9567,p<0.0025;远视散光r=-0.9810,p<0.001)。本文还讨论了循规、逆规散光转变的发生机理以及高度散光导致矫正视力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志毅  陆华文 《广东医学》2006,27(7):1040-104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57例297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为61.95%,其次为混合性散光,占17.51%;复性近视散光,占15.49%。单纯远视散光4.71%。单纯近视散光0.34%。从弱视程度来看,轻度弱视155眼,占52.19%;中度弱视125眼,占42.09%,重度弱视17眼,占5.7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混合散光柱镜平均度数为(2.30±0.61)D。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6.00 D以及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3.00 D的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引起重度弱视;球面镜度数在-6.00 D以上的复性近视散光亦容易引起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13.
王萍  刘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2):1396-139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方法 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检查305名3~6岁学龄前儿童,共610只眼。结果散光度主要分布在2.00DC以内,占78.36%。散光514眼中顺规散光4 588眼占89.11%;逆规散光53眼占10.31%;斜轴散光3眼占0.58%。逆规散光中0.25~2.00DC占83.01%,斜轴散光中0.25~2.00DC占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散光度以轻度为主,散光轴向多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与斜轴散光只占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缝合与不缝合的不同长度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变。方法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同时进行检影验光,观察了127只眼术后6个月内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巩膜隧道式小切口加垂直缝线多造成循规性散光,小切口无缝线多造成逆规性散光,术后早期近规性散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8mm切口的手术性散光显著大于6.5mm切口的手术性散光(P<0.05)。结论巩膜隧道式小切口宜缝合,尤其是切口大于6.5mm时,以免造成较大的逆规性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散光患病率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5月北京市海淀区17所幼儿园儿童,使用Spot筛查仪测量其自然瞳孔状态下屈光度并测量视力。根据右眼数据计算散光患病率,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散光患病率、散光程度构成比、柱镜度组散光轴位以及柱镜度组视力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视力正常儿童散光的95%可信区间。结果 获得完整屈光数据,同时完成视力检查的儿童5 665人,其视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 D散光患病率为29.0%。不同年龄段散光程度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占比分别为59.7%、5.3%和35.0%;随散光度的增加,顺规散光占比例增加,其中≥2 D顺规散光占比达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儿童视力随散光度的增加而降低,0.25~<1.00 D视力基本正常,1.00~<2.00 D视力轻度下降,≥2.00 D视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视力正常儿童中散光95%可信区间为0~1.25 D。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弱视的综合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选取的428例720眼4~12岁弱视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前常规眼科检查,采用1%阿托品(3次/日,共用3天)散瞳,带状光检影镜检影。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9.6%,轻、中、重度弱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75%、93.33%、76.67%;远视、近视、混合散光性弱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5%、93.75%、78.75%;中心、旁中心、旁黄斑及周边注视性弱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7.4%、46.5%、0。结论:弱视疗效与弱视程度、类型、注视性质、治疗的依从性有关。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旁黄斑注视及周边注视患者(P〈0.005)。远视性弱视强于近视性弱视及混合散光性弱视(P〈0.005)。轻度弱视疗效明显优于中、重度弱视(P〈0.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各类儿童散光眼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及同弱视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演变规律.方法 对2~15岁1091例儿童、1507只散光眼的屈光性质、弱视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性远视散光占43.4%.单纯远视散光占17.3%,复性近视视散光占18.8%,单纯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性散光4.8%.复性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98%,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0.6%.单纯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89%,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22%.复性近视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22.3%,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单纯近视视散光的弱视发病率21.5%,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4.8%,混合性散光的弱视发病率97%,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6%.2~5岁散光眼初诊占23%,6~8岁占58%,9~12岁占19%.结论 各类散光眼中远视性质散光占大多数,并且弱视发病率远高于近视性散光.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性散光的比率逐渐减少,近视性散光相对增加.散光眼大部分生后已经形成,初诊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散光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40 ̄75岁散光患者141例(274眼)进行临床分析,门诊屈光不正患者,检影验光及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 远视性散光多(80.7%),反规性散光多(75.6%),反规性散光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结论 这种变化与角膜的屈光力改变有关;扩瞳检影、配合角膜曲率计检查,更能准确地确定散光的度数与轴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氏立体图对门诊的121例3~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治疗前后(6月)的对比分析,观察弱视程度的不同及屈光类型的不同对患儿立体视治疗前后的影响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近立体视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具有正常近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以散光性屈光不正为主,高度远视者近立体视较差,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近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 、中度弱视较重度弱视立体视功能发育较好,治疗后预后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高度远视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立体视发育预后较好.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散光型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好于高度远视组儿童(屈光参差除外),重度弱视有一部分视力提高后立体视仍未发育,在弱视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 近7年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11~15岁)99例,140眼,并行1~2年随访观察。治疗方法均先散瞳配戴矫正眼镜,采用多色光闪烁仪、海丁格刷及视觉刺激仪三种方法治疗,并配合使用遮盖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穿针、描图等)。结果 治愈72眼(51.4%)、进步12眼(8.6%)、总有效率60%。本资料表明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有关。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治疗效果差;近视性及散光性弱视治疗效果差;重度性弱视治疗效果差;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效果差。结论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常见眼病,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的关健,对大龄儿童弱视治疗应注重治疗方法的选择。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能充分发挥各种治疗的优点,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