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 6 7例乳腺癌患者、2 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 :6 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 18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2 6 9% ,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 NA的表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P <0 0 5 ,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 ,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CK1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BJ  Huang XP  Wei WD  Wang JY  Su XD  Zhang X  Hong WS  Tang J  Zhang LJ  Long H  Yang MT  Rong TH 《癌症》2005,24(6):735-739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早期即可发生播散和转移,远处转移尤其骨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骨髓微转移用常规方法又难以检测出来。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CK1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鄄PCR技术,同时对照检测65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8例健康人骨髓中的CK19mRNA表达,并分析CK19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22例CK19mRNA阳性,阳性率为33.8%;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骨髓中未检测到CK19mRNA表达。CK19mRNA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外周血中CEA异常增高呈正相关(r=0.372,P=0.002)。结论:CK19mRNA可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分子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作为标志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可能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表达情况,另抽取2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有21例表达,阳性率为30.4%,对照组中PIPmRNA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mR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分期、病理类型、ER、P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PmRNA可能作为标志来检测乳腺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7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30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2.9%,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ukesC和Dukes D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高于Dukes A期大肠癌患者(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ang HW  Cao J  Yang NW  Liu JL  Zhang CM  Chen JS  Hong JS  Jiang Y  Su JJ 《癌症》2005,24(7):842-845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原因几乎均为肿瘤远处转移。目前乳腺癌诊断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特异性的乳腺癌标志物─乳腺小粘蛋白(smallbreastepithelialmucin,SBEM)在乳腺癌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SBEM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BEMmRNA在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均为阴性;6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表达率为50.7%(34/67),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期中SBEMmRNA表达率分别为25.0%(2/8)、45.8%(11/24)、43.8%(7/16)和73.7%(14/19),在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SBE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病理类型、ER和PR的状态无关(P>0.05)。结论SBE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血道微小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价CEAmRNA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特异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53例有明确临床病理资料的乳腺癌患者和16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总阳性率为28.3%,阳性率随着分期的升高而升高(Ⅰ期12.5%,Ⅱ期22.2%,Ⅲ期44.4%,Ⅳ期44.4%),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3.1%)CEAmRNA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18.7%),但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无一检测到CEAmRNA的表达。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检测对外周血微转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尚无明显证据支持可以指导乳腺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人胰腺癌KiSS-1基因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组织中KiSS-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KiSS-1基因mRNA在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40例胰腺癌及27例转移灶和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和胰腺癌组织中KiSS-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组织(P值均为0·000),其中As-PC-1中表达水平最低,为0·124±0·046。KiSS-1m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在Ⅲ、Ⅳ期胰腺癌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为0·137±0·110,明显低于Ⅰ、Ⅱ期,P=0·000。KiSS-1基因在无转移和有转移的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最低。有神经侵犯的胰腺癌原发灶KiSS-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无神经侵犯的胰腺癌原发灶(P=0·000),其表达与有无神经侵犯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τ=0·689,P=0·004。结论:KiSS-1基因转录和表达降低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hMAM mRNA和CK19 mRNA联合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human mamglobin(hMAM)mRNA和CK19 mRNA表达,探讨乳腺癌患者早期骨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 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hMAM mRNA、CK19 mRN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37.3%和56.9%,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P=0.043,P=0.00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01、0.020、0.003、0.031和0.001;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和月经状况无关,P值分别为0.101、0.255、0.111、0.110、0.492和0.187.结论:乳腺癌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hMAM mRNA和CK19 mRNA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标志,且两者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Jin T  Chen DF  Gu L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214-2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5年间,我国城乡妇女乳腺癌年龄调整发病率、死亡率及绝对患病人数星明显上升趋势。乳腺发育来自于内胚层,而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上皮源性细胞肿瘤标志物,与胚胎期内胚层发育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68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hMAM 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中hMAM mRNA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hMAM mRNA表达阳性率为37·3%。骨髓微转移率随乳腺癌肿块的增大而增高,χ2=15·34,P=0·000;临床分期越晚,骨髓微转移率越高,χ2=10·91,P=0·004;组织学分化越差,骨髓微转移率越高,χ2=7·80,P=0·020;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骨髓微转移率较低度恶性乳腺癌组高,χ2=6·40,P=0·041;骨髓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及月经状况无关,χ2值分别为2·68、1·30、2·54,P值分别为0·101、0·255、0·111。乳腺癌骨髓微转移阳性者易发生远处转移,P=0·049。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微转移阳性者发生远处肿瘤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微转移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13例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1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与外周血中mdr1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mdr1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与对照组组织(无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0,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dr1阳性表达率为22.5%(9/40),高于对照组(无阳性表达),χ2=4.486,P=0.034;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r1的表达率为53.8%(7/13),高于化疗前外周血mdr1的表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5,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先天性和获得性耐药性,检测肿瘤组织和外周血mdr1表达对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复发转移的早期预测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24.14%(7/29)、17.24%(5/29)、13.79%(4/29)。12例对照组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35.29%,6/1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33%,1/12),但χ2=2.79,P=0.095。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6.67%(4/6),Ⅲ期16.67%(2/12),Ⅰ、Ⅱ期9.0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2。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TNM分期进展,阳性率更高,提示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子宫内膜癌微转移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42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及20位健康女献血员外周血中的CK20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同法检测20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的CK20 mRNA。结果: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均<103copies/μL的检测下限;子宫内膜癌组织CK20 mRNA表达水平为(2.08±0.84)×106copies/μL,阳性率为100%。而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水平为(5.52±1.14)×104copies/μL,高表达率(阳性率)为40.6%(26/64)。CK20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FQ-PCR可快速、灵敏地定量子宫内膜癌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对预测子宫内膜癌微转移以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hMAM mRNA的定量检测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 me QuntitativeRT-PCR,Q-RT-PCR)技术定量检测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mRNA的技术,并应用于检测外周血hMAM mRNA,探讨其诊断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自行建立的SYBR Green I Q-RT-PCR检测技术,检测61例乳腺癌、3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以及1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6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10例检出hMAM mRNA表达,其癌组织HER-2阳性者占8例,HER-2阴性组未见hMAM mRNA阳性表达。HER-2阳、阴性组间外周血hMAM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HER-2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表达量范围1.98×102~6.21×103,中位数4.0×102,在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均阴性。结论:SYBR GreenI Q-RT-PCR技术可定量检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表达与其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相关。定量检测hMAM mRNA可作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引钰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240-3242
目的: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核内原癌基因(nuclear oncogene,MYC)和黏蛋白1(Mucin1,MUC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RT-PCR反应,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3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52例良性乳腺肿瘤和103例乳腺癌外周血中MYC和MUC1的表达量。结果:外周血中MYC和MUC1在乳腺癌组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的表达率无差异。MUC1和MYC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基因。结论:RT-PCR联合检测外周血MUC1和MYC基因表达,可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具有标本来源容易、操作简便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可有效辅助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49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全部表达,RASSF1A校正值(RASSF1A/β-actin)为0.6902±0.1179;49例乳腺癌组织中仅19例RASSF1A表达,校正值为0.1833±0.2441;癌组织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9,P=0.000)。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腋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RASSF1A基因阳性表达率降低(χ2=7.201,P=0.027;χ2=3.893,P=0.048);病理组织学分级增加,RASSF1A基因呈现低表达(χ2=6.479,P=0.039);c-erbB-2蛋白表达阳性伴随RASSF1A基因的低表达(χ2=13.437,P=0.000);即RASSF1A基因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002,P=0.962)、病理组织学类型(χ2=0.549,P=0.908)及其雌、孕激素受体(ER/PR;χ2=0.330,P=0.566/χ2=1.464,P=0.226)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高于癌组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上升以及c-erbB-2蛋白的高表达,RASSF1A基因表达率降低。提示RASSF1A基因丢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乳腺肿瘤较差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