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麻醉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氧血症可引起一系列临床副效应。本文从易引起麻醉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及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典型表现判断、综合评估,提出在管理上要健全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制度。主动介入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后的处理及纠正已存在的肺功能不全等,并拟定几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CABG318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对低氧血症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有无肺部疾病、手术前后射血分数、是否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否急症手术、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与非低氧血症患者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发生率为11.4%其中轻度低氧血症19例(52.8%),中度6例(16.7%),重度1例(2.8%)。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合并肺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且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在高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长、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差,合并肺部感染等患者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接受心脏手术的婴儿的临床数据,以氧合指数是否小于300 mmHg,将婴儿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氧合指数与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的曲线关系,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209例婴儿纳入研究,婴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8%,术前白蛋白降低和术中输血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非低氧组机械通气时间21(7,74)h,重症监护时间166(41.25,305.75)h,住院时间8.05(5.9,13.97)d;低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3(46,139)h,重症监护时间265(189,358.5)h,住院时间12.2(9.3,16)d;低氧组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更长,两组患儿均存活出院。结论 婴儿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影响住院预后,术前白蛋白降低和术中输血是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es grafting,CABG)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单纯CABG的患者共288例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ABG术后在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加鼻导管供氧(氧流量6 L/min)条件下,PaO2低于[102-(0.33×年龄)]mm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288例CABG患者中,78例(27.08%)发生术后低氧血症。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OR=8.531,95%CI 3.136~23.210)、术前急性心肌梗死史(OR=3.351,95%CI 1.539~7.296)、术前糖尿病(OR=3.108,95%CI 1.439~6.71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术前急性心肌梗死史、术前糖尿病是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行孙氏手术的64例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PaO2/FiO2值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8.8%(44/64)。低氧血症组与非低氧血症组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6.8% vs 1.5%,P=1.000)。低氧血症组中体重指数>24Kg/m2比率比非低氧血症组高(P<0.05),非低氧血症组男性比率比低氧血症组高(P<0.05)。低氧血症组患者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比非低氧血症组时间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是:术前PaO2/FiO2≤300mmHg(OR=8.909,P=0.012)和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OR=5.098,P=0.034)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O2/FiO2≤300mmHg、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28-132+136
目的 了解开腹大手术术后在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本院2015年8月~2019年4月择期行开腹大手术的患者676例,其中男284例,女392例,年龄20~82岁,体重指数(BMI)15.2~32.6 kg/m2,ASAⅡ~Ⅲ级。依据氧合指数≤300 mmHg与否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术后在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开腹大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共187例(27.7%)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029,95%CI 1.010~1.049)、高血压(OR=3.388,95%CI 2.214~5.185)及麻醉时间(OR=1.006,95%CI 1.002~1.011)、血红蛋白(OR=0.985,95%CI 0.971~0.999)与呼气末正压通气(OR=0.526,95%CI 0.292~0.947)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0(95%CI=0.719~0.801,P0.001)。结论 重视围术期血压控制,合理减少手术及麻醉时间,改善贫血情况并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使用,可能对减少开腹大手术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与术前并发有呼吸道疾病、肝硬化、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有明显相关(P<0.01),与高龄、高胆红素血症、术前合并感染、手术时间过长等有关(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先天性先脏病患者CPB(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CPB后有45例出现低氧血症,其余53例未出现低氧血症,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PB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患儿术后2h、6h以及12h和24hPa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低氧血症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CPB后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患儿的低龄、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4 年9 月—2017 年10 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8 例。根 据是否存在术前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术前低氧血症组和术前非低氧血症组;根据是否存在术后低氧血 症将患者分为术后低氧血症组和术后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动脉 血氧饱和度、术后24 h 内氧合指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低氧血症的关系。 结果 术前低氧血症组和术前非低氧血症组患者术后24 h 内患者氧合指数、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及术前超敏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低氧血症组和术后非低氧血症组患者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史、术中输血总量、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及术后24 h 内患者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l ^ R=1.306(95% CI :1.038,1.643),P =0.024]、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l ^ R=1.278(95% CI :1.024,1.594),P =0.043] 及超敏C 反应蛋白[Ol ^ R=1.257(95% CI : 1.116,1.417),P =0.039] 是影响术前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总量[Ol ^ R=1.322(95% CI :1.068, 1.637),P =0.008]、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Ol ^ R=1.458(95% CI :1.208,1.760),P =0.029] 是影响术后低氧血 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敏C 反应蛋白对于术前低氧血症发生有预测价值,而术中输血量、术中体外循 环转流时间对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前心理状态对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外科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后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当任一子量表评分大于7分时即认为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纳入心理障碍组,反之则纳入心理正常组。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45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0.4%。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共有70例,占47.3%。心理障碍组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40%(28/70),显著高于心理正常组的21.8%(17/78)(P<0.05)。术后24 h心理障碍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心理正常组(P<0.05)。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时间被发现与低氧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进一步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术前合并COPD、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时间是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CABG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后,其机械通气时...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孙莉 《中国医刊》2003,38(6):37-38
目的探讨舒氧康静脉给氧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20例和实验组(Ⅱ组)20例.Ⅰ组病人从离开手术室到转送回病房共20分钟不吸氧;Ⅱ组病人离开手术室即开始在平衡盐液中使用舒氧康以6ml/kg,输注速度为0.3ml/(kg@min)进行输液给氧.两组病人均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SpO2.比较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Ⅰ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低于实验组(Ⅱ组)(P<0.05),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后转送病房途中,由于不具备吸氧条件,老年病人容易发生低氧血症,舒氧康可以维持SpO2值,预防转送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发生率及其程度,及与夜间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184例符合入选条件,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的受检者分为OSAHS组及非OSAHS组,PSG检查前行Epworth嗜睡评分(ESS)问卷调查,根据AHI将OSAHS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分析OSAHS组及非OSAHS组ESS评分及轻、中、重度OSAHS患者ESS评分的差异,并将ESS评分与夜间血氧饱和度等各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SAHS患者嗜睡发生率远高于非OSAHS患者(χ2=29.821,P<0.05)。OSAHS越严重,夜间最低血氧、夜间平均血氧值越低;重度组夜间血氧低于90%时间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嗜睡组的AHI、ESS评分、夜间血氧低于90%时间均高于非嗜睡组,夜间最低血氧低于非嗜睡组。直线相关分析提示OSAHS患者的ESS评分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血氧低于90%的时间及颈围、腰围、BMI、AHI相关,但在控制了颈围、腰围、BMI、AHI等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ESS评分与夜间血氧饱和度相关不强。结论ESS对OSAHS患者的初筛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虽然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低氧血症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因引起夜间低氧血症因素众多,不能单独以ESS推测和评价OSAHS患者夜间低氧状况。  相似文献   

15.
Hypoxemia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s not uncommon. For patients after thoracotom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usually difficult. Surgical, anesthetic, and patient-associated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postoperative hypoxemia. We described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 and developed hypoxemia immediately after extubation. Phrenic nerve injury was suspected in both patients. One case recovered spontaneously without intervention. The second case who had been demonstrated as bilateral phrenic nerve injury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continuously on ventilator after physical therapy and respiratory training for 2 month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龄食管癌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并制订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9年5年来65岁以上26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1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5例患者中122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6%,经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后,低氧血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高龄食管癌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才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全麻恢复期。  相似文献   

17.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159例OPCAB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对低氧血症患者的年龄、术前心功能、手术时间与非低氧血症患者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氧血症在年龄大于70岁(含70岁),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小于55%的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0.1%,与小于70岁和术前LVEF大于55%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低氧血症组手术时间较非低氧血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低氧血症患者经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顺利纠正31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好转2例,气管切开治疗好转1例,气管切开治疗无效死亡2例。结论OPCAB术后低氧血症在高龄、术前心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患者容易发生,应用BIPAP辅助呼吸、抗感染、强心等措施可有效纠正术后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法用于预防肺切除患者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11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60例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吸氧组(C组,运送途中使用氧气枕低流量持续吸氧)和非持续吸氧组(NC组,运送前鼻导管高流量吸氧6L/min,5min,途中不吸氧),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运送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C组的SpO2下降幅度低于NC组(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转送病房途中,氧气枕低流量持续给氧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且易于医师操作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不同流量对大体质指数(≥24 kg/m2)患者行无痛胃肠镜诊疗过程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大体质指数患者随机分为4组(n=50),分别为HFNC 6 L/min(A组)、HFNC 20 L/min(B组)、HFNC 40 L/min(C组)、HFNC 60 L/min (D组)。预充氧5 min,流量根据随机分组结果设置。均设定吸入氧浓度50%,温度34℃。预充氧结束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2~25 mg/kg。血氧饱和度(SpO2)<90%定义为低氧血症。记录低氧血症发生率,安全时限(首次静脉注射丙泊酚至SpO2<90%的时间);SpO2最低值以及PETCO2最高值;严重低氧血症(SpO2<75%)发生率;呼吸道干预措施以及诊疗期间、苏醒期、术后第5天的不良反应。结果低氧血症发生率,安全时限,以及PETCO2最高值、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SpO2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两比较,A组SpO2最低值低于D组(P=0002)。而需托下颌者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4%、34%、14%,P=0019)。两两比较,A组(6 L/min组)与D组(60 L/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组出现低氧血症后吸入60 L/min的高流量氧气,需托下颌的概率明显低于A组(P<005)。吸氧不耐受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组发生率最高(0、4%、14%、18%,P=0005)。结论HFNC预充氧,流量对大体质指数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预防低氧血症和延长耐受时间可能无显著影响。随着流量增加,托下颌的概率可能下降,但吸氧不耐受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被动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126人,分为不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后者根据每周暴露时间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10 h、10~20 h、>20 h 组。首先监测CABG术后各组低氧血症发病情况,其次记录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应用Logistic分析观察被动吸烟情况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 4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 25.93%、55.56%、59.26%,依次增高;被动吸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长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动吸烟是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增加CABG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随着暴露时间增加,低氧血症发病率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