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氧化硫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二氧化硫(SO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心脏分为:I/R组,SO2组及天冬氨酸异羟肟酸(HDX)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MacLab数据采集系统监测离体心脏功能。结果SO2组心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I/R组(P<0.05,P<0.01);HDX组显著高于I/R组(P<0.05,P<0.01)。SO2组冠脉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活性、肌红蛋白(Mb)含量及心肌丙二醛(MDA)、共轭双烯键(CD)含量及GOT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5,P<0.01);HDX组冠脉流液中上述指标明显低于I/R组(P<0.05,P<0.01)。SO2组心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HDX组心肌GSH含量显著高于I/R组(P<0.01)。结论SO2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心肌脂质过氧化及降低心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可能与SO2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可能是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合适目的基因之一。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注射重组腺病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基因(Ad-hVEGF12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及新生血管影响。 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心肌梗死组(n=24)、Ad-hVEGF121组(n=19)和生理盐水组(n=17),后3组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Ad-hVEGF121组和生理盐水组结扎后10~15 min分别在心肌三点注射Ad-hVEGF12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结果与结论:注射后2周治疗组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相比于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Ad-hVEGF121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体质量和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 < 0.05或P < 0.01),且转染rAd-VEGF基因后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心肌梗死组。但4组大鼠的梗死面积、心脏结构和功能接近。提示直接心肌注射Ad-VEGF121能明显促进心肌内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阿霉素(ADR)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5组(1)ADR组;(2)ADR 小剂量NaHS组;(3)ADR 大剂量NaHS组;(4)对照组;(5)NaHS组。药物均腹腔注射,连续用药10周,检测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显微及超微结构,并测定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H2S含量。结果阿霉素组大鼠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呈心肌病样改变,且血浆及心肌组织中H2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经补充外源性H2S供体NaHS后,大鼠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H2S参与了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过程,补充外源性H2S可以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缺血后处置缓解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缺血后处置模型。记录±dp/dtmax和LVEDP。用比色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脏eNOS及ERK1/2的表达,RT-PCR方法测定心脏细胞色素P4502J3(CYP2J3)mRNA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缺血后处置组(IPo)±dp/dtmax均增高(P<0.01),而LVEDP、LDH降低(P<0.05);IR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CON)及IPo组(P<0.01),SOD活性低于IPo组(P<0.01);IR组大鼠心肌eNOS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高于CON组和IPo组;IPo组大鼠心脏CYP2J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和IR组。结论缺血后处置可能通过提高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CYP2J3/EET系统有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时NO代谢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过程中一氧化氮(NO)代谢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在体心肌缺血模型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不同程度和时间缺血对心肌NO浓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缺血对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垂体后叶素(Pit)剂量的增加和Pit加入后时间的延长,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逐渐下降。在体实验中,Pit剂量为30U/kg及Pit注入后30min,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离体实验中,Pit剂量为200U/L和Pit加入后15min,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缺血组心房肌和心室肌内NO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70±1.30)个/5个视野和(6.19±1.01)个/5个视野]和NOS活性以及NOSmRNA基因表达(灰度测定值分别为28.33±5.50和33.67±6.67)均少于正常对照组[NO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3.94±2.35)个/5个视野和(17.68±2.76)个/5个视野,灰度测定值分别为52.83±5.19和60.33±8.50](P<0.01)。结论:心肌缺血引起心肌NO浓度的显著下降,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引起了NOSmRNA基因表达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能否抑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 h,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hemia)以及硫氢化钠(NaHS) 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组。NaHS组分别于心肌急性缺血2 h时更换为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 NaHS灌流液。缺血后4 h记录心功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和ICA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离体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Ischemia组离体心肌功能下降(与sham组相比P<0.01),NaHS组离体心肌功能比ischemia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Ischemia组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CAM-1 mRNA表达显著增强,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sham组相比P<0.01);NaHS组离体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CAM-1 mRNA表达比ischemia组明显降低,NaHS 10 μmol/L,20 μmol/L组离体心肌组织中IL-10 mRNA表达比ischemia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sham组相比,ischemia组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NaHS 10 μmol/L和20 μmol/L组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ischemia组(P<0.05或P<0.01)。结论:H2S可通过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抑制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学杂志》2017,(4):29-33
目的:观察小剂量内毒素(LP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内毒素各剂量(0.1mg/kg,0.5mg/kg,1mg/kg)预处理组(LPS组),每组各6只;IR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4h的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LPS各剂量组分别于术前24h腹腔注射LPS 0.1mg/kg、0.5mg/kg、1mg/kg,其余处理同IRI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分别于再灌注4h结束后下腔静脉采血并摘取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LDH、AST)含量,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大鼠血清LDH、AST、IL-1β和IL-10明显升高(P0.01),LPS各剂量组血清LDH、AST和IL-1β均较IRI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LPS各剂量组间LDH、AST和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LPS 0.1mg/kg组、LPS 1mg/kg组IL-10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PS 0.5mg/kg组IL-10含量较IRI组和LPS 0.1mg/kg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LPS预处理对心肌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抗炎因子IL-10及抑制促炎因子IL-1β的表达有关,且该保护作用不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对离体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缺氧后,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消心痛对心肌给予保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本实验共分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结果:①单纯缺氧/复氧组心肌组织中AMP、ADP、ATP及AN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复方丹参滴丸前、后保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的AMP、ADP、ATP、AN含量均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1),也相应高于消心痛前、后保护组(P<0.01),两组的ATP、AN含量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③消心痛前、后保护组的AMP、ADP、ATP、AN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镜结果也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无论在缺氧前预灌注时及缺氧后再灌注时给予,均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来保护心肌,其保护效果优于消心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肾缺血预处理及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比较三种方法对缺血 /再灌(I/R)未成熟心肌损伤的效应。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NC,n=6) ,离体心脏仅灌注KH液70min;缺血 /再灌 (I/R ,n=6) ,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 ;肾缺血预处理组(K -IPC ,n=6) ,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IPC ,n=6) ,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以左心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电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PC、DL-IPC及K-IPC组在左心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 (P<0.05) ,在ATP含量、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均优于I/R组(P<0.01) ,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 (P<0.05) ,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 (P<0.01)。结论不同部位的非心脏缺血预处理 ,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腹腔而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造模后利多卡因组大鼠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负荷剂量+10 mg·kg~(-1)·h~(-1)尾静脉输注3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计算心肌梗死率;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Nrf2和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率、血清中TNF-α、HMGB1、Myo和cTnI水平、心肌组织MDA含量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大鼠血清中TNF-α、HMGB1、Myo和cTnI水平、心肌梗死率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SOD活性及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Nrf2/HO-1通路激活,提高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短期运动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及与蛋白激酶C(PKC)激活的相关性。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运动组(EXE组)、运动 PKC抑制剂组(E C组)和PKC抑制剂组(CHE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恢复率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EXE组大鼠LVDP(再灌注30、60 min)和RPP(再灌注20、30、60 min)恢复率高于CON和E C组(P<0.05或P<0.01),心肌梗死范围显著低于CON和E C组(P<0.01)。CON、CHE组上述各指标无差异。结论短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I/R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PK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目的:以彩超多普勒M型检测法,探讨不同剂量法舒地尔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保护作用疗效。方法:用结扎LAD法制备AMI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AMI组、法舒地尔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d-1)、卡维地洛对照组(2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给药4周后,M-model超声测心功能指标。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的EF、FS、LVAWd、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受损心肌组织内存活和分化。 目的:进一步观察局部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106)后用BrdU标记。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未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1 mL直接注射到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的周围;假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DMEM培养液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5周测定大鼠心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5周假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低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高于移植前(P < 0.01);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高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低于移植前(P < 0.01)。②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假移植组(P < 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剑刚  张蕾  史君鹤  张大武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7,11,88,90,93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Toll样受体(TLR)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n=15);IP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3次3min/5min的缺血/再灌注循环,然后结扎30min后,再持续灌注60min,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3次10s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再持续灌注60min,n=15)。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MCP-1、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IPC组比较,IPOC组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及心肌组织IL-6等作用和IP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OC与IPC同样具有减轻心肌I/R损伤程度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抑制TLR-2、4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I/R心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卿  陈书艳  林强  张琼  颜雪芸  王飞 《中国微循环》2007,11(5):289-292,34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组、中剂量阿托伐他汀(12 mg.kg-1.d-1)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50 mg.kg-1.d-1)组、对照组,每组15只。每只给予连续灌胃2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Y333531对高糖所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上调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分离培养并鉴定后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 mmol/L),高糖(葡萄糖浓度25 mmol/L)+LY333531(10 μmol/L)组,高糖(葡萄糖浓度25 mmol/L)+生理盐水组,通过离体血管通透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β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单层细胞通透性明显上调(400.0±20.00 vs 223.3±25.17;P<0.01),凋亡率升高(55.00%±5.000% vs 2.333%±1.155%;P<0.01),PKCβⅡ的表达增加(0.4767±0.07506 vs 0.1733±0.02082;P<0.01);LY333531可明显降低PKCβⅡ的表达(0.2800±0.070 vs 0.4767±0.07506;P<0.01)并拮抗上述病理性通透功能上调(360±17.32 vs 400.0±20.00;P<0.05)和凋亡率升高(25.00%±5.000% vs 55.00%±5.000%;P<0.01),而生理盐水对细胞通透性、凋亡率和PKCβⅡ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高糖损害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功能,LY333531可拮抗此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红素氧化酶-1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等容收缩灌流模型行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停灌5 min后再灌5 min反复3次,持续缺血再灌方案为停灌40 min后再灌20 min,监测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C)心功能指标的同时,测定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和HO-1活性变化。结果:IPC组再灌20 min时的心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IR组(P<0.01),心肌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也明显高于IR组(P<0.05),而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少于IR组(均为P<0.01)。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增高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莨菪碱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山莨菪碱(654-2)的细胞保护机制,本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和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A/R)模型,观察了654-2对细胞钙稳态的调节作用和心肌保护作用,并与异搏定比较。结果发现,再灌期应用654-2显著抑制心肌对~(45)Ca~(2+)的摄取(P<0.01)和心肌总钙含量的增加(P<0.05),减少组织蛋白漏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钾停跳液是临床最常用的停跳液之一,但其心肌保护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以大鼠离体灌流心脏为模型,探讨心肌缺血停跳后给高钾溶液(22mmol/L)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心肌缺血40min后再灌注20min时,心肌收缩幅度(CA)仅恢复到原来的17.4±5.5%,而高钾组CA能恢复到85.3±5.3%(P<0.01),表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