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于病源的探讨和症候描述,隋代已有较高水平。隋炀帝时,由太医博士巢元方主持,总结魏晋以来的医疗经验,编写成《诸病源候论》(简称“巢氏病源”)。《诸病源候论》全书共五十卷,分病源六十七门,记述有一千七百多种病候,内容丰富,范围很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释》一书,对《诸病源候论》进行了精当的校勘、注释和翻译。但由于《诸病源候论》中存在很多当时口语,词义比较特殊,因此《诸病源候论校释》仍有少许不确之处。对注释、翻译和标点错误进行了一些列举。 相似文献
3.
张浩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2)
重言,作为汉语中最具形象化的成分,一种特有的修辞现象,在古典医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历代研究重言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和收集重言时,都未能全面涉猎中医古典文献中所反映的资料,对医经重言的研究,显得相当不足。仅以《黄帝内经》为例,共使用重言达187组之多,重复不计凡123组,而《辞源》未收《内经》重言63组,《辞海》未收67组,《联绵字典》未收44组,《辞通》未收67组,《中文大辞典》未收35组。尚有收而无此义项,或义项不全者。可见,深入研讨这 相似文献
4.
《诸病源候论》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JW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1,21(3):129-134
5.
《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诸病源候论》中“腰背病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导引法和养生方的特点,指出此书中导引法体现了练功三要素,养生方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指导人们养生,为现代推拿练功所提倡。 相似文献
6.
《诸病源候论》调息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结合作者练功体会,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中调息操作特点,认为《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调息操作重视补阳,强调吸气及吸气后的停顿,吸气操作出现在从起始姿势到极势的过程中;此外六字诀的使用是建立在六字诀对气机的影响之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诸病源候论》之中医腹诊的学术特色。[方法] 通过筛选整理《诸病源候论》中有关腹诊条文,结合历代医家研究成果,试从历史溯源、腹诊手法、诊察要点、现代发展四方面,回顾腹诊发展过程,分析腹诊具体手法要领,探析腹诊诊察及鉴别关键,并探究《诸病源候论》腹诊的现代医学新进展。[结果] 从《黄帝内经》开创到《伤寒论》辨证时期,腹诊手法长期以按、扪为主,直至隋代腹诊手法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手法方面,《诸病源候论》创新了抑按、切按、推移、揣摩、动摇、转动等腹诊手法,并详细阐述其动作要领和特点。诊察方面,《诸病源候论》描述了腹力、腹温、拘急、动悸、疼痛、包块等诊察要点,对掌握病因病机,判断虚实寒热、缓急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学者基于《诸病源候论》腹诊手法,结合临床经验,拓宽腹诊应用范围,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疗效。[结论]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仅创新了腹诊手法,还详细地描述了腹诊的诊察要点,同时将腹诊延用至内外妇儿多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进行了分析。该书以症状为纲,对小便病分类阐述,病因主要责之寒、热、津亏,病机主要在肾和膀胱的病理改变;书中提出的类症鉴别和预后判断对临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诸病源候论》感冒导引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诸病源候论》一书中的导引法进行认真、系统地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习练导引法的实践经验与体会,针对感冒的发病机理,精心选择书中的导引条目,编创一套预防治疗感冒的导引功法,除预备式和收式外,共有五节正功,分别命名为"努肩缩项除寒热、撑臂推颏营卫和、按枕拉脊通阳气、撑手顿足肌表彻、搓掌摩面肺窍乐"。文章从原文依据、姿势要求、操作要领和作用原理四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既是继承和发扬古代导引的新尝试,也是对现代中医养生治病手段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对《诸病源候论》中所述九虫全部作出注释,伏虫系指肺虫,肉虫系指肺吸虫,肺虫系指咽部寄生之蝇蛆,胃虫系指误食之蝌蚪,弱虫系指肝吸虫,赤虫系指姜片虫。 相似文献
11.
12.
《诸病源候论》对打鼾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宇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16-17
探讨《诸病源候论》鼾眠侯对打鼾的认识。主要从打鼾与喉咽、气血、肥胖三者的关系方面说明打鼾的病因病理,揭示了打鼾既有喉咽的病变,更有机体的气血失调,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打鼾的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重视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14.
《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史上现存的第一本专门论述疾病分类、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中医学典籍。全书未涉及一方一药以治疗,却辑录了当时已佚的"养生方导引法"或"养生法"用来防治疾病。呼吸是整个导引动作的核心,对呼吸特点的总结,可以更加深入导引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诸病源候论》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丙坤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1):10-12
从文献角度分析了《诸病源候论》在外感热病分类,并结合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
《诸病源候论》不仅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而且用词丰富,尤其对疼痛这一症状的描述,更是形象生动。试从语言角度对书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表示疼痛证候的部分语词进行考释,表示疼痛义的有苦痛、烦痛、楚痛等,表示酸痛义的有盩疼、盩削等,表示灼痛义的有烊、痛等,表示剧痛义的有切痛、弦痛等,表示刺痛义的有策策痛、恻恻痛等词。解释其词义,分析其异同,为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提供资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牛敏国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
《诸病源候论》系隋·巢元方所撰,全书五十卷,分六十七门,共一千七百三十九候。其中45—50卷为小儿症候,计255候。巢氏不仅系统地提出小儿养护,生理病理特点,而且对儿科许多疾病病因、病变、分型,辨别等都作了具体讨论,特别是对病因病理叙述尤详,内容非常丰富,为后世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重视小儿护养 促进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五脏病诊断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五脏病机理和证候分类的认识、辨识五脏病虚实、判断五脏病预后、诊察五脏病脉象、推测病情顺逆等方面讨论了《诸病源候论》中五脏病诊断的医学思想。《诸病源候论》五脏病诊断观对中医诊断学的证候分类和治疗、时间诊断、预后诊断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络病机对针灸治疗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就已充分认识到经络病机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病机学说的核心与主体.作者对该书的经络病机特点进行了整理,认为它具有应用广泛、系统完整、用法谨严、言之有据、富于创新5大特点.提出针灸治疗必须要重视经络病机的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