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岳巍 《中原医刊》2005,32(7):13-1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律失常44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脏骤停2例。术后第1—3d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1.0%、27.3%、4.55%。经吸氧、止痛等对症处理大多能很快纠正;死亡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脏骤停2例,死亡率为7.84%。结论高龄、低氧血症、切口疼痛等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围术期采取吸氧、止痛及降低血粘度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39例老年妇科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妇女妇科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1月339例老年妇女妇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9例老年妇科疾病中以生殖道肿瘤为主,占81.12%,其中恶性肿瘤占62.53%,易合并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出现并发症95例,占28.02%,无1例死亡。结论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老年妇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食管胃置入式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自1988年至2001年间采用邵令方等^[1]设计的“食管胃置入式吻合术”切除食管癌及贲门癌452例。结果:术后并发症56例,发生率为10.2%。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3例(2.7%),吻合口狭窄34例(7.5%),肺部并发症11例(2.2%),吻合口出血1例(0.24%),心房纤颤1例(0.2%),幽门梗阻1例(0.2%)。死亡10例,死亡率为2.2%。无返流性食管炎。结论:此术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4.
肺癌术后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5-1996年110例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有78例,占70.9%,包括窦性心支过速70例,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各3例,心房纤颤2例。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多见于60岁以上者及心包内处理血管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7d分别为38.2%,50.9%,45.5%,37.3%,33.6%,24.5%,17.3%。术后心律失常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缺氧致呼吸功能不全,低血容量等,经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多  相似文献   

5.
肺和食管手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719例肺和食管肿瘤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4年内因肺肿瘤和食管肿瘤行剖胸手术的患者719例,统计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 本组共有72例出现不同的心血管并发症。年龄大于60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的病人(P〈0.05);术前肺功能差组以及低氧血症组发病率高于肺功能正常以及无低氧血症组(P〈0.05);肺手术中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后的(P〈0.05);肺叶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高于肺锲形切除术后的(P〈0.05);结论 开胸手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术前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吻合口部位和麻醉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妇女妇科手术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娜 《中国医药导刊》2007,9(4):300-30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妇科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有关问题。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妇科手术病人136例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老年妇科手术患者中58.82%的病人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患和呼吸系统疾患。老年妇女的手术疾病中以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占第一位(58.09%),良性肿瘤占第二位(22.79%),其次为恶性肿瘤(19.12%)。术后29例有发生肺部感染等不同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结论:如能根据老年妇科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诊断,手术选择适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加强监护,大多数老年妇科病人能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6例。采用了4种手术入路。结果全部患者肿块均完整切除,肿瘤的复发率16.7%(7/42),其中良性肿瘤复发率8.4%(3/36),恶性肿瘤复发率66.7%(4/6):术后并发症17例(38.1%)。结论咽旁间隙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肿瘤的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分析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120例,其中年龄≥60岁为老年人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60岁为中青年组55例(男29例,女26例)。结果,老年组中肿瘤患者占34%(24/65),中青年组中占40%(22/55);老年组腹外疝占26%(17/65),中青年组5%(3/55);老年组肠粘连占24%(16/65),中青年组34%(19/55);术后病死率老年组占4.6%(3/66),中青年组为零;术后并发症老年组41%(27/65),中青年组12%(10/55)。结果表明,无论老年组还是中青年组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老年组腹外疝占第二位;中青年组肠粘连占第二位,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中青年人明显多。  相似文献   

9.
黄玉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183-1184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腹疝,这些都是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但术后往往发生并发症。该院1988~1995年共收治腹股沟疝32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共21例,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治愈。现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21例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患者,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12~69岁,其中20岁以下4例,20~60岁12例,60岁以上有5例。体力劳动者15例,占71.4%。术后1~36个月发生并发症14例,37~72个月发生5例,72个月以上发生2例。这些病例中,复发疝居多,有18例,占85.7%,其余阴囊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  相似文献   

10.
阿斯匹林、华法令对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合并中风预防的研究在60~64岁的老年人中发生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占1.7%,75岁以上者为11.6%。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由50岁的1.5%上升到80岁的23.5%。心房纤颤是脑梗塞的最常见病因,占全部中风患者的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45例60岁以上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情况。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3例;治愈39例、好转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占22.2%)。无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厦合理选用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冯英  赵小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770-77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院胸外科2000年-2005年手术治疗食管癌936例,并对术前、术中、术后三期及不同年龄组治疗护理措施与相关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的382例,发生率为40.81%,年龄增大以及随手术进程,其发生率也增加。以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为重点,积极有效地抗心律失常,将手术的危险性及并发症降到了最低限度,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充分了解病史及心血管功能,术中、术后对患者心律失常严密监测,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58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结果:58例进行Ⅰ期手术,6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58例患者均治愈。42例患者进行分期手术,5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42例患者均治愈。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争取时间进行Ⅰ期手术,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病情严重,身体不能耐受手术,需要选择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周克 《中外医疗》2014,(28):51-52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普外科手术基础上运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出血例数)。结果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施普外手术患者运用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几率,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普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仅有癫痫表现的原发性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仅有继发性癫痫表现的原发性脑肿瘤的病理性质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仅有继发性癫痫表面的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诊资料。结果 54例(98.2%)为胶质瘤,其中42例(76.4%)为低度恶性胶质瘤,12例(21.8%)为恶性胶质瘤。脑肿瘤切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2.7%。脑肿瘤部位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癫痫控制效果均相关(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手术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中诊断为并发心律失常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心律失常组),诊断为非心律失常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律失常组)。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19%。其中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是患者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可通过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等几项指标来推断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达到尽早诊断及预防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306例次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现并发症231例次,术中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65例,占4.9%;低氧血症58例,占4.4%;喉、气管痉挛20例,占1.5%;出血32例,占2.4%;术后咳嗽20例,占1.5%;声音嘶哑9例,占0.6%;术后发热14例,占1.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术中监测、针对有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防治,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方寅  谢伟  沙正宏  许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5-1367
目的: 探讨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在全麻下行开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5例(53.57%),其中低血氧饱和度3例,肺炎肺不张7例,心律失常4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术前年龄、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和脑梗死对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高龄并非是胸部手术的禁忌证,术前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术中麻醉需安全,尽量减少对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干扰;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2010年3年间食管癌患者的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统计信息,包括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对调查表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经分析与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关系,按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结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影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早期的诊断及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