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剂量氯胺酮吗啡伍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已经得到肯定[1,2],本文对氯胺酮与吗啡伍用提高镇痛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ASAI~II级手术病例 ,男20例 ,女43例 ,年龄20~60岁 ,体重50~80kg。手术种类为 :上腹部手术(胃、胆囊切除术等)10例 ,中下腹部手术(子宫切除术、剖宫产等)42例 ,下肢手术(股骨、胫腓骨切复内固定术等)11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n=33) :用0.15 %布比卡因 +0.025mg/ml吗啡 +1mg/ml氯胺酮。B组(n=30):为对照组 … 相似文献
2.
麻醉前与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和氯胺酮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麻醉前与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和氯胺酮用于直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56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28例,吗啡2mg 氯胺酮30mg 0.75%布比卡因4ml 生理盐水稀释成6ml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Ⅱ组28例,与I组相同的药物和剂量术后硬膜外腔注入。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完全无痛(VAS为0-1):I组22例,占78.6%;Ⅱ组16例,占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各时期VAS,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及术后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和氯胺酮,对术后痛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给药,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是否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30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切皮前用氯胺酮0.4mg.kg^-1(n=15Ⅰ组)和生理盐水组(n=15,Ⅱ),术毕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术后镇痛,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结果:Ⅰ组术后镇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VAS、VRS值明显降低(P〈0.01),副作用未见增减。结论: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且择期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1(K组)、实验组2(KN组),每组15例。C组患者术后硬膜外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组应用含0.1 mg/kg氯胺酮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N组应用含0.1mg/kg氯胺酮和5μg/kg纳洛酮混合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硬膜外给药后,3组均开始应用吗啡静脉镇痛泵,并记录和比较3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吗啡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恶心/呕吐次数、呼吸抑制、深度镇静及晕眩情况。结果: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吗啡消耗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吗啡消耗量低于C组(P0.05)。K组术后12 h的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少于C组(P0.05);KN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恶心/呕吐次数均少于C组(P0.05)。各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深度镇静,晕眩病例散发。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吗啡的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及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02mg/kg·h 氯胺酮0·02mg/kg·h,MK2组接受吗啡0·02mg/kg·h 氯胺酮0·04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h、4h、8h、12h、24h、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18·5%)以及皮肤瘙痒(7·4%)的发生率较高,但是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3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4mg/kg·h氯胺酮在颈髓损伤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0·02m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氯胺酮对吗啡镇痛作用及其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小鼠观察了氯胺酮(Ketamine,K)对吗啡(Morphine,M)镇痛作用及其耐受性的影响,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表明,K(ip或sc20mg/kg)在这三种方法中无可增强M的镇痛作用(P〈0.01,P〈0.05)。每隔6小时ipK20mg/kg,可抑制小鼠对连续注射M镇痛效庆耐受性的形成(P〈0.01,P〈0.05),结果提示,K可增强M镇前作用,延缓镇痛耐受性的形成,K与M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8.
9.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SA吗啡(I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11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皮下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氯胺酮200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分、1小时、3小时、5小时、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2.
A Combination of Midazolam and Ketamine for Procedural 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Adult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rl R. Chudnofsky MD James E. Weber DO Peter J. Stoyanoff MD Pino D. Colone MD Mark D. Wilkerson MD Diane L. Hallinen MD F. Michael Jaggi DO Michael E. Boczar DO Marcia A. Perry MD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00,7(3):228-235
13.
[目的]观察氯胺酮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K、C组,K组患者切皮前3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0 mg/kg及术中持续静脉注射0.5 mg/(kg·h)至术毕;C组切皮前及术中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性低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胺酮经静脉行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563-564
氯胺酮是一种强力、短效镇痛药,在休克、哮喘等时具有一定优点。但因其副作用明显,临床上受到限制。近年来,小剂量氯胺酮(≤1mg/kg)与阿片类药物混合使用,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减少其用量,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不增加呼吸抑制作用,有利于术后机体功能恢复,不会引起幻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特点,因此适用于易发生呼吸抑制的颈髓损伤患者。同时,还有类似抗抑郁药的作用,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吗啡鞘内注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量吗啡鞘内注射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 15 0例行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成 5组 (各 30例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对照组 (A组 )用 0 .5 %的布比卡因 2 .5mL(12 .5mg) ,B、C、D、E组为吗啡处理组 ,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啡 0 .1、0 .2 5、0 .5和 1.0mg。评价新生儿情况、术后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新生儿 1min和 5min时Apgar评分在正常范围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鞘内加入吗啡可使术后无痛时限明显延长 (P <0 .0 1)。术后各吗啡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庠与剂量相关 ,D组和E组病例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吗啡鞘内注射能有效延长剖宫产术后镇痛时间 ,对新生儿无影响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吗啡的最佳剂量为0 .2 5~ 0 .5m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 0例 ,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 (L组 ,n =6 0 )和吗啡组 (M组 ,n =6 0 )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 :L组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M组 0 .0 5 %吗啡 10 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 2ml·h 1,单次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L组在术后 4h、8h、16h、2 0h、2 4h、32h和 4 8h的VAS评分均比M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 ,但无明显的组间差异 (P>0 .0 5 )。两组在PCA期间M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L组 (P <0 .0 5 ) ,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良好。其镇痛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吗啡 ;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微量持续注入(CCEA)技术用于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方法选择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1200例,随机分为四组:I组(301例对照组)术毕行单次吗啡4mg,8h后追加一次镇痛;观察组,Ⅱ组术毕行单次吗啡2mg,15min后行硬膜外微量持续注入(吗啡4mg)镇痛;Ⅲ组(300例)术毕行单次吗啡lmg,15min后行硬膜外微量持续注入(吗啡2mg)镇痛;Ⅳ组(300例)术毕行单次吗啡0.5mg,15min后行硬膜外微量持续注入(吗啡1mg、布比卡因100mg、维生素B12 1mg)镇痛。结果首剂所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以I、Ⅱ组较Ⅲ、Ⅳ组明显;维持剂量以Ⅳ组最低。结论小剂量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硬膜外微量持续注入于术后镇痛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择一种用于食管癌安全且有效的静脉术后止痛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T组(曲马多0.3mg/kg.h+芬太尼0.25mg/kg.h),M组(吗啡0.014mg/kg.h)。比较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72h中VAS评分基本为良好,止痛效果均较好,P〉0.05,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恶心、呼吸抑制及低血压这三种副反应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在M组比T组要显著增多,P〈0.05,其发生率在M组依次为23.33%、23.33%和30%,在T组依次为0、6.67%和13.33%。结论 曲马多配伍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手术后止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与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 (PONV)的作用是否存在不同。方法 :选择 15 0例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例 ,随机分为 3组 ,手术结束前A组硬膜外腔注射 10mg地塞米松 ,B组静脉给予 10mg地塞米松 ,而C组不用地塞米松 (对照组 )。术毕所有病例均行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镇痛。观察 4 8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随访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等情况。结果 :PONV发生率A组为 16 % ,B组为 8%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明显低于C组 (4 8% ) ,两组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未发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的病例。结论 :地塞米松10mg无论静脉给药还是硬膜外给药均能显著降低妇科手术后吗啡镇痛患者PONV的发生率 ,且单次给药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