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胸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肺癌4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友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21-3222
目的:分析和评价胸腔镜治疗转移性肺癌的适应证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1例转移性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来源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均无其他器官合并转移。结果:41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包括肺叶切除术27例,肺楔形切除1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失血量150mL,平均住院时间9d。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6/41)、64.7%(22/34)、45.5%(5/11)。结论:对于疑似转移的单发性肺内结节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具有确诊和治疗双重作用,该手术安全有效,死亡率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存活率高等优点,值得在转移性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缓解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肺转移癌患者进行CT引导射频消融术。术后根据WHO实体瘤判断标准评价疗效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性生存率。结果:73例患者共进行78次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病死发生。并发症包括气胸9例、胸痛15例、发热13例、肺内出血5例、胸膜渗出1例。平均住院天数3(2~12)d。随访至射频消融治疗后1年,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共57例(86%)。NSCLC和肺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3个月、24个月。至随访结束,共51例患者病死。NSCLC因肿瘤进展病死36例,肺转移癌15例。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31%;肺转移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7%和10%。其中Ⅰ期NSCLC患者(11例)的1、2、3年总体生存率为100%、82%、7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用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的NSCLC患者以及肺转移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时,短期疗效明显,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吴琨  汪浩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6):784-785
目的:研究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0例,其中行根治切除24例(肺叶切除术18例,全肺切除术6例),姑息性切除术4例,2例剖胸探查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1~21年,中位随访期6年。18例生存1年以上,11例生存3年以上,且5例生存超过5年。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36%。5年生存率为16.7%。死亡原因远处转移多见。结论: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本病的预后手术是否根治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彻底切除,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肺肿瘤放射导向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射导向手术在肺肿瘤手术上的应用。方法:对22例肺肿瘤患者术前静脉注射740MBq99mTc-MIBI作为示踪剂,术中持手握式γ探测器测量肿瘤、淋巴结及正常肺组织的在体和离体计数,根据计数的差异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转移,并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所有肿瘤均能准确定位,其中有2例腺癌患者探测出肺内直径小于1cm的隐匿性转移灶。对肺良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9%,50.0%,81.8%;探测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2.4%,96.4%,84.4%。结论:放射导向手术对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较低;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灵敏度较低而特异度很高。放射导向手术在肺外科的应用尚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研究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局部切除影响切缘阳性的因素。探讨肺癌局限性切除术在重症肺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哪些患者最能从此方法受益。方法 选择2001年5月至2008年1月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59例,行术中肺灌洗细胞学诊断技术判断局部切除术后病肺切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结果 59例患者中10例手术边缘阳性(16.95%)。肿瘤直径〉2.0 cm、淋巴结转移与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局限性切除切缘阳性密切相关。结论 对肿瘤直径≤2.0 cm且无淋巴结转移的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行局限性切除术并行肺灌洗细胞学检查最为有益。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3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形式,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非典型转移的病例的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显示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空泡或空洞样转移18例,钙化性转移9例,晕征4例,自发性气胸1例。结论:结合临床及CT征象,可对表现非典型的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切除并肺减容术对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例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增高,按传统方法为肺切除手术禁忌,但ECT通气血流扫描示两肺有通气血流不均匀区域存在,有肺减容手术指征。同期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结果:9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人自觉病状如胸闷、气急改善。术后6个月,FEV1、FVC、DLCO、气促指数、6min行走距离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PCO2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6~38个月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对有选择的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同期实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肺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各种肿瘤死亡患者中有 2 0 %~ 3 0 %发生肺转移。一旦肺部出现转移 ,肿瘤已属晚期。近年来 ,国内外对肺转移癌积极行手术治疗 ,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 1978~ 1996年手术并经病理证实肺转移瘤 2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5例 ,女 12例 ;年龄 2 6~ 73岁 ,平均47.2岁。 2 2例 (87.5 % )无症状 ;5例 (18.5 % )有症状 ,其中咳嗽 3例 ,胸闷 1例 ,咯血 1例。原发瘤中 ,贲门癌 1例 ,胃癌 1例 ,食管癌 1例 ,结肠癌、直肠癌 7例 ,肾癌 4例 ,甲状腺癌 1例 ,喉癌 1例 ,乳腺癌 2例 ,绒癌 2例 ,左…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I期肺癌4例,Ⅳ期16例,胸膜腔播散肺癌21例,肺多发转移性肿瘤8例;病灶直径0.3~6cm。所有患者术后观察各项围手术期参数,并与同期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验证其安全性。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4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无术中输血,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例伴有矽肺的患者术后出现张力性气胸合并肺炎;1例咯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手术持续时间56~175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术后住院时间7~35d,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相比,两者围手术期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随访1~35个月,总有效率91.3%。21例单纯胸膜腔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独计算,其2年生存率为60%。结论: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良好,可操作性强,短期疗效显著,可适用于部分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对于手术探查中发现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12例各种类型的转移性肺肿瘤病灶的外科治疗。作者认为对局限性转移性肺肿瘤的病人,若原发灶已获得充分控制,临床上未发现其他器官的转移,而病人又能耐受手术者,都应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从而延长了一部份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对肺结核病人化疗效果的影响,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法.[方法]160例初治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核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空洞闭合情况、强化期(2个月)痰菌转阴率以及随访1年痰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治疗效果、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强化期痰菌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痰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肺栓塞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78年~1995年确诊的资料完整的23例肺栓塞病例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23例中除3例致死性肺栓塞患者中的2例死亡外,其余21例均存活。其中1例进展为慢性肺栓塞,行下腔静脉置网术;1例在肝素治疗第9日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对侧肺再发栓塞;1例口服华法令期间出现血尿。无一例行肺动脉造影。结论:当基层医院不能即刻提供肺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时,简单的临床手段(包括X线胸片、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即能诊断肺栓塞,从而尽早进行抗凝治疗,提高治愈率;只有对临床及肺灌注扫描仍然不能确诊的患者才需施行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 60例婴儿期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修补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 60例 2~ 11月龄、体重 3 2~ 9 5kg的室间隔缺损婴儿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其中 2 8例因难治性肺炎或心衰在儿科控制下急诊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1例 ,手术死亡率 1 67%。手术死亡的原因为术前心导管检查致急性心包填塞 ,急诊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结论 :婴儿期室间隔缺损采用外科手术修补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江 《华西医学》2010,(4):694-69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感染时间、临床特征、感染常见真菌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与同期40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相关;吸烟时间较长及每年住院次数增多也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感因素;约1/3患者肺部真菌发生在入院1~2周,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0.55%),胸部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及团块影改变为主,预后较差。结论老年COPD患者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有低蛋白血症或粒细胞减少,可能会并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较差,长期吸烟及多次住院患者也应提高警惕,重视可能易患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电视胸腔镜在肺结节样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诊断不明的单侧肺结节样病变的患者22例,肿物部位探寻明确后,电视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除术,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结果:肺癌5例(占22.7%)、转移瘤3例(占13.6%)、肺结核瘤5例(占22.7%)、炎性假瘤3例(占13.6%)、炎性肿块3例(占13.6%)、肺包虫病2例(占9.2%)、肺结节病1例(占4.6%)、经VATS单纯肺楔形切除术16例,中转开胸6例。后者中5例为腺癌,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为炎性肿块,直径仅1.0cm。结论:VATS给胸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治手段,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确诊率高,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AOPA)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9例AOPA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结果 19例AOPA患者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占68.42%(13/19);单纯肺动脉起源异常占31.58%(6/19),伴有其他心脏畸形者占68.42%(13/19)。3例患者接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和异常起源肺动脉环缩术,余16例接受矫治术。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肺动脉分叉结构消失,缺如一侧的肺动脉由主动脉发出。超声诊断AOPA的准确率为94.73%(18/19)。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 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OPA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术前诊断价值及术后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A或手术证实的17例AOPA患者的术前TTE表现特点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7例AOPA患者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13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4例;近端型14例,伴有其他心脏畸形者7例;术前超声漏诊2例(1例为AOPA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为AOPA合并法洛四联症)。15例包含术前漏诊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超声心动图评估显示肺动脉吻合口通畅及肺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另2例包含术前漏诊1例成人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TTE能够清楚显示异常起源的肺动脉并评价其血流及肺动脉压力情况,在AOPA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呼吸法与间断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呼吸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5例PaCO260~70mmHg者间断无创通气治疗,1.5h/次,2~3次/d。4例PaCO250~60mmHg者接受间断深呼吸和呼吸方式训练,首先纠正胸腹矛盾运动,每次深呼吸10~20次,3~5次/d。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活动能力明显增加,无创通气组平均住院日为治疗前的18.64%,平均住院费为治疗前的12.72%。结论间断无创通气和深呼吸法均为较好的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肺水肿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本病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中抢救成功28例(78%),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14%),死亡3例(8%)。结论:对急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急救必须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introducing a rapi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D‐dimer on the percentag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patients evaluated for pulmonary embolism (PE), the use of associated laboratory testing, pulmonary vascular imaging, and the diagnoses of PE. Methods: Patients evaluated for PE during three 120‐day periods were enrolled: immediately before (period 1), immediately after (period 2), and one yea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rapid ELISA D‐dimer in the hospital. The frequency of ED patients evaluated for PE with any test, with D‐dimer testing, and with pulmonary vascular imaging and the frequency of PE diagnosis during each time period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evaluated for PE nearly doubled; from 1.36% (328/24,101) in period 1 to 2.58% (654/25,318) in period 2 and 2.42% (583/24,093) in period 3.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dimer testing increased more than fourfold; from 0.39% (93/24,101) in period 1 to 1.83% (464/25,318) in period 2 and 1.77% (427/24,093) in period 3.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ulmonary vascular imaging increased from 1.02% (247/24,101) in period 1 to 1.36% (344/25,318) in period 2 and to 1.39% (334/24,093) in period 3.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having PE in period 1 (0.20% [47/24,101]), period 2 (0.27% [69/25,318]), and period 3 (0.24% [58/24,093]). Conclusions: In the study's academic ED, introduction of ELISA D‐dimer testing wa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PE evaluations, D‐dimer testing, and pulmonary vascular imaging; there was no observed change in the rate of P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