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10%。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腰椎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日益增多,这为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目前DLSS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就其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DLSS)由Verbiest于1954年首先报告,其以退行性骨性狭窄最为常见,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概念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径内腔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而致。治疗方法包括中医保守治疗及西医手术治疗。中医疗法主要为牵引整复、穴位注射、熏蒸、中药汤剂、推拿按摩、电疗、针灸等;西医手术治疗经历了全椎板切除、部分椎板切除、椎板开窗、植骨融合内固定等阶段,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椎间孔因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神经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者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治与影像学检查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从而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及血管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导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二位[1].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茂荣 《广西医学》2006,28(9):1325-1327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现代概念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10.0%。与传统概念相比较,现代概念强调以下三方面:①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狭窄的概念;②构成椎管的软组织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和神经以外因素(血管)的作用;③由于退变因素导致椎管狭窄的同时可合并下腰椎稳定性丧失。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概念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10.0%[1].目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加重的患者[2].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伴有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或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导致的侧凸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其发病率占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6%,这一较新的概念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此症保守治疗一般无效,手术方法较多,从不做融合的部分椎板切除减压到整个畸形节段的广泛减压加器械融合。本文就我科自1998年3月~2005年6月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23例,术后疗效与植骨融合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因某些原因发生骨纤维性结构异常,造成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变窄,导致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刺激引起的以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腰椎疾病.这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由于内壁生锈、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出水越来越少,终至管腔阻塞、水流中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老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腰椎管理狭窄患者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全组37例,优26例,良6例,好转5例,优良率86.5%。结论 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与软组织性狭窄、黄韧带肥厚有关,手术彻底解除压迫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宁锦龙  黄剑峰 《华夏医学》2008,21(1):180-181
脊椎管狭窄症以发生在腰椎最多,脊柱退行性变是引起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造影和CT是最常用的方法。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6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前均通过CT及椎管造影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所见与CT、椎管造影结果对比,笔者认为脊髓造影与CT联合应用能准确诊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因某些原因发生骨纤维性结构异常,造成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变窄,导致神经  相似文献   

13.
<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指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腰椎管内神经和血管成分所占空间减少,有症状时表现为臀肌或下肢疼痛或疲劳的可变临床综合征,可伴或不伴背痛,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某些特征性的激发和缓解特征,如久站久坐加重,平卧和前屈时症状缓解[1]。非手术治疗能部分缓解疼痛,但对于狭窄明确、症状反复发作加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长期以来,手术作为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椎板开窗、椎间孔镜技术。全椎板开窗减压术疗效肯定,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高家骏 《求医问药》2008,(11):20-2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腰椎管狭窄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约占各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70%。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腰椎部位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引起的。由于出现了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狭窄,使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就使患者出现了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微波  张新平 《西部医学》2010,22(5):906-906,908
目的通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总结分析4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行走距离平均增加50%,疼痛分数平均下降2分(0~4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退行性疾病伴腰椎不稳的手术结果表明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退行性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DLSS呈现多发、早发的趋势。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两者各有利弊。本文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文献,就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1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更新了DLSS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在充分研读最新版NASS指南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DLSS的临床诊治展开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勇  谭智怀  梁毅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426-1426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给家庭、社会、甚至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手术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减压方式是否仍然是手术治疗的DLSS的金标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32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疗效皆满意,认为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的腰椎侧管狭窄或伴有腰椎不稳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系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 ,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临床表现为 :慢性腰痛史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发育、创伤、其它骨病、退变性 ,医源性椎管狭窄有关。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以往对严重的腰椎狭窄症多采取对病变段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 ,该方法虽然可以对狭窄椎管进行充分、彻底地减压 ,但是它对脊柱后方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大 ,由此可导致脊柱失稳及晚期严重退行性变等一系列并发症[1] 。对严重腰椎管狭窄症行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术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