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樊晓林  林树元  曹灵勇 《新中医》2018,50(3):176-179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属不同维度的辨证理论,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为进一步明确《伤寒论》中太阴病的理论内涵,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仔细研析,阐释了太阴病的内涵本质为病位在里,病性属寒,病势为虚;太阴水病和太阴血病是太阴病的两个基本病理机转。同时,基于原文及太阴病之基本病理机转,论述了太阴病可涉及心、肝、脾、肺、肾、胃等多个脏腑及其证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病因、病位和病机以及辨证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1040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softOfficeACCESS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因以多种情志因素混合诱发为多。五脏病位在心、肝、脾为多,六腑病位则主要涉及胃和胆。脏腑虚损主要涉及气虚、阴虚、血虚等病理改变,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等脏,主要有13个证型;实性病理改变主要涉及气郁、痰、火等,病位主要在肝、心、胆、胃等脏腑,主要有10个证型。结论: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病因、病位和病机以及辨证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原晨  朴星春 《环球中医药》2013,(10):757-759
对于焦虑状态患者,赵志付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诱发。主要病机为肝之刚柔不济,进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其病位主在心、肝,并与胆、脾胃、肾相关。其病理因素多为痰、火。治疗原则需在刚柔辨证的基础上心身并治。在遣方用药上,需遵循"刚以制柔、柔以制刚"之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痰火扰心"所见之精神病及其证候特点与治疗,以及"痰火扰心"之发展演变与治疗原则做了论述."痰火扰心"之痰火,非五志过极化火,火炼液为痰所致;系患者自身所具之禀赋性痰易生,阳易盛,痰易阻脉道使阻郁之气化火;或痰易生,气易实而化火之体质与病理倾向性使然.应规范"痰火扰心"证之症状表述,同时,应明确界定其病理含义,以...  相似文献   

5.
经筋是经络系统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循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在概括经筋疾病临床特征的前提下,认为经筋辨证体现出以望筋伤部位颜色、形态功能异常以及触结筋病灶点分布规律以辨病筋为基础,筋性肢节病辨筋伤与筋性骨伤之标本且局部与整体多维互参辨病位,筋性脏腑病辅以脏腑辨证辨阻滞气血之病筋,八纲辨证贯穿始终的辨...  相似文献   

6.
朴星春 《环球中医药》2012,(10):757-758
赵志付教授创立刚柔辨证理论治疗心身疾病。该理论认为,失眠病病位在肝,旁及心、脾,病机为肝之刚柔不能相济,心主神、肝藏魂功能异常使然,临床常见证型有心肝火旺证、心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临床常用自拟方治疗,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心身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翻阅大量古文献,从吞咽的生理机制、咽喉部经络分布及吞咽障碍的病机、病性、病位、经络辨证选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经络辨治吞咽障碍,认为咽部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为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此病的发生多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督、任脉有关,其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重点选择上述经脉上的穴位,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选取针灸处方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古代医籍记载之癫狂病症状做了论述。文章指出,古代医籍所载之癫狂病症状,多以精神分裂症(简称精分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简称分裂情感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病。《内经》对躁郁症躁狂之描述形象生动,虽误将抑郁症状作躁狂病因,然点清了符合临床实际的心性、肝性两大类症状;对分裂情感症之记载虽有部分症状阙失,然对躁狂火盛转阳明腑实后出现之重度狂乱记述形象鲜明;然精分症之记载较少。之后之《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则记载了大量该症偏执型后段症状。嗣后,甚多医籍多系抄袭上述三书有关癫狂病之症状记述,鲜有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肝主疏泄,言简意繁,乃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其他生理功能的基础。肝胆相表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失疏泄乃肝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病因病机及病证三者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胆汁生成、分泌、排泄异常,是肝失疏泄所致病证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胆汁郁结、瘀阻伤肝的重要原因。临床多见肝胆同病,疏肝利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方药对肝胆疾病有良好的治疗及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卒中以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病理特点,与少阴心肾不足、厥阴心包及肝之亢逆关系密切。根据经络辨证施治规律,卒中针灸治疗宜取少阴经穴补之,取厥阴经穴泻之;方药宜补益少阴心肾之不足,疏泻厥阴心包及肝之亢逆(笔者将介绍一系列配合卒中针灸治疗的中药袋煮散方剂)。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性精神疾病,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致残率为临床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进行探析,认为脏气虚弱、情志不遂乃发病基础,气郁血亏、形神颓废为病变表现特点,肝郁脾虚、心神失养乃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闭症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针对自闭症的治疗常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不但不良反应较多,且远期效果不佳。本文拟通过整理有关中西医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近年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分析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证候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思路,提出应用脏腑辨证,进行分型论治,并确立主次分明、综合干预的中医疗法,为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临床科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的“瘀”、“痹”证的表现相一致,可将本病归属于瘀血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为主,但没有一种姑息性疗法,晚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失败率亦较高,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不理想。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常用活血化瘀、调理肝肾等药内服,配合其他疗法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和西医认识,并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该病的病因和病理,归纳了近5年中西医治疗的进展,以期为目前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临床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等。邵念方教授在治疗此病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在用药方面衷中融西,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血管内形成进而引发的一种累及全身各动脉血管的增生性、退行性和炎性病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吸烟酗酒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脉痹”有相通之处,均病在血脉。中医“脾”具有生血、统血的生理功能,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以AS与“脾主统血”的相关性研究为切入点,主要探讨“脾主统血”的生理、病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科研、证候规范化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6月北京永外地区有慢性胃炎病史并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02例慢性胃炎患者,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过H2受体拮抗剂、铬剂及硫糖铝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胃镜结果 对受检者进行病情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H.pylori感染的分布特点及相关规律.结果 北京永外地区20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萎缩性胃炎H.pylori阳性率为81.2%;其中胃窦部位H.pylori阳性率为80.7%;慢性胃炎兼H.pylori阳性时多见脾胃湿热证和胃络瘀阻证,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83.6%(46/55)和86.9%(53/61);脾胃湿热和胃络瘀阻证型的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也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H.pylori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为常见和主要病因,H.pylori感染患者以胃络瘀阻证和脾胃湿热证为多.  相似文献   

19.
肾性血尿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尿是肾脏痰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遇。肾性血尿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多属中医的"腰痛"尿血"水肿"虚劳"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运用补肾固本,清热利湿,补脾益气,疏肝理气,疏风清热治疗。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VMC的发病机制研究迄今未完全明了,西医药尚无良策。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风温”“湿温”“心悸”“胸痹”等范畴。中医学对此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