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昂 《海南医学》2007,18(1):42-43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及早胃肠喂养,监测并防治多种并发症.治疗组于生后3-5天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营养液期间体重增长每日(22.56±1.99)g,对照组同期体重增长每日(11.61±2.32)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而两组血糖电解质紊乱、黄疸、呼吸暂停、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应用得当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尽早胃肠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常连枝 《中外医疗》2007,26(19):2-3
目的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7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全静脉营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5~6天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长10~30 g,平均(21.66±5.31)g,对照组出生后10~14天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加9~15 g,平均(11.31±4.69)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4/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3%(19/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82.9%,对照组治愈率4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体重增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7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但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益生菌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作用。方法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日期提前于对照组,且日均增值高于对NN(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干预,可促进患儿体重增长,减低静脉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营养对于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与传统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存活低出生体重或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对照组应用传统新生儿静脉营养。计算体重下降幅度及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计算经胃肠达到摄入标准的时间,两组患儿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生后体重下降幅度为(5·8±2·4)%,对照组为(14·6±3·1)%,治疗组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为(7·6±2·3)d,对照组为(14·5±3·8)d,治疗组每天体重增长为(25·8±4·6)g,对照组为(15·3±4·1)g,治疗组经胃肠达到摄入标准的时间为(12·6±2·4)d,对照组为(17·1±2·8)d,治疗组应用静脉营养的天数为(14·5±3·4)d,对照组为(18·7±4·1)d,治疗组住院天数为(18·7±4·5)d,对照组为(26·9±4·3)d,治疗组80例出院时发生EUGR37例,发生率为46·3%,对照组80例出院时发生EUGR55例,发生率为68·8%,两组以上各观察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足量静脉营养,可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体重增长的疗效.方法 将初生体重<1500g的极低体重儿按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能量合剂,治疗组患儿出生24小时即应用"全合一"营养液,并辅以少量的胃肠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允,营养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滴注时间维持在20h/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愈出院22例(占79%),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5~18天,每天体重增长5~20 g/kg,治愈者出院时体重1 780~2 240 g,住院时间23~52天,静脉营养时间18~42天。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金金 《广东医学》2016,(Z2):73-74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支持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研究组行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胃营养达到标准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体重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不耐受情况,减少黄疸发生,缩短其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对其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肖凤 《当代医学》2016,(23):59-60
目的:分析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8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48例,为静脉留置针置管,根据患儿的日龄、体质量为2组患儿补充营养液,比较2组患儿每天平均体质量的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46.87±6.14)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27.43±5.13)g(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37.51±3.15)d,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的(45.82±3.06)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能够避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葛中玲  王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54-155
目的观察早产儿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和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2.3)d、(11.2±2.5)d、(25.3±4.3)g、(13.4±3.7)d,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的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4±2.5)d、(13.5±3.5)d、(20.1±4.2)g、(17.3±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部分静脉营养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对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将我科 NICU 病房2002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出生体重、日龄、胎龄、性别、入院时有无并发症等方面均相似,两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方法:(1)对照组入院后予常规治疗,如吸氧、保暖、抗感染、光疗、补液等,并根据日龄、体重、全身及  相似文献   

12.
薛洁  黄锦翔  王辉 《中外医疗》2009,28(35):34-35
目的 观察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LBW)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和部分静脉营养(PPN),观察平均体重增长、并发症,静脉营养应用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TPN组与PPN组在平均体重增长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别.PPN组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上明显低于TPN组( P<0.01).结论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均有明显效果,其中部分静脉营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喂养(EN)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疗效.方法: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TPN组20例经静脉给予全营养混台液;EN组15例,经管饲间歇母乳或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7 d内体重变化、血浆蛋白、微量元素、血.脂、胆红素等指标.结果:TPN组3 d~7 d每日热能供给低于EN组,两组患儿7 d后恢复出生体重者分别占53.3%、80%(P<0.05),平均每日体重增长18.5 g/kg±5.7 g/kg、25.5 g/kg±9.4 g/kg(P<0.05).患儿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微量元素等均较出生时明显改善,两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营养可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提供能量和氮量,但早期胃肠道喂养优点明显,可替代TPNT和部分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的个体化全合一静脉营养支持综合疗法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益处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观察组,选取3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规范的个体化全合一静脉营养支持综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后第3天的热卡摄入、生后第7天恢复出生体重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体重下降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达到正常稳定的日平均体重增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应激性溃疡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全合一营养支持综合疗法可使早产儿尽快恢复出生体重,减少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并且减少了应激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优干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极低出生体重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28例接收机械通气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营养,对两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日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组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的日龄缩短比单纯静脉营养组相应指标明显缩短(P<0.001)。结论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是供给机械通气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较理想途径,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开始增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并尽快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25例生后24~72小时内予以微量喂养,对照组15例于生后1周内予以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结果:两组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自生后第1天开始对静脉营养(PN)的耐受性。方法:37例极低体重儿分成即刻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即刻组自生后第1天起用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自生后第3~4天开始用TPN,病情好转(生后3~5d)后开始经口微量喂养,渐停静脉营养。结果:即刻组存活18例,16例生后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4~10d每天增重28~42g,平均增重(35.18±6.91)g,平均住院(21.7±11.6)d;对照组存活13例,6例生后第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5~11d每天增重15~30g,平均增重(23.15±7.68)g,平均住院(31.9±15.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早期可耐受少量TPN,及早经口微量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成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情况、生长发育、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体重增长率、每周头围增长的速度、每周身长增长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静脉序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序贯PICC置管术的148例为观察组,单纯应用PICC置管术的15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2组医院感染、颅内出血、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序贯PICC,可明显缩短达到胃肠内营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体重的增长,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此项技术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