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阻塞性黄疸是胆道、胰腺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多由结石、肿瘤、炎症等病引起胆道梗阻所致。现将近 1年来工作中所遇到的 7例阻塞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 ,5例。女 ,2例。 4 0岁以下 1例 ,4 1~ 5 0岁 1例 ,5 1~ 6 0岁 2例 ,6 1~ 70岁 2例 ,71岁以上 1例。平均年龄 5 8.7岁。1.2 临床症状及诊治经过 ①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黄疸 3例 ,其中 1例经B超CT、ERCP检查 ,且CAl9- 9、CA - 12 5均升高 ,诊断为高位右肝管癌 ,肿瘤近肝门外 ;1例经B超、CT检查 ,CAl9- 9升高 ,诊断为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在老年人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前均行B超、CT及PTC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97例老年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因诊断中,PTC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0.7%,显著高于B超(75.3%)和CT(80.4%)诊断的总体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和CT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基层医院,术前行此项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CT扫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意义重大。能很好地显示胆道梗阻部位;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及形态;胆管内密度的改变;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检查中。本文回顾分析本院36例良、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以期总结出有诊断价值的征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阻塞性黄疸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49-6岁。良性21例,其中结石14例,胆囊术后炎症2例、胆管炎2例、慢性胰腺炎3例。15例恶性病变中胆管癌6例、转移癌2例、胰腺癌4例、壶腹癌3例。36例均进行…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0月间,经CT诊断的4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右上腹痛、恶心、程度不同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原因为胆总管炎2例,胆总管结石23例,胰头炎2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5例,肝门转移癌2例. 40例均用岛津4500全身CT检查.平扫后再增强扫描32例,局部薄层放大扫描16例.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黄疸分肝内胆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两类,对两者的正确鉴别关系到治疗与预后,B超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对1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阻塞性黄疸是由胆道恶性肿瘤、壶腹部周围癌、胰腺癌和肝癌引起的胆道梗阻导致黄疸。吕晔等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0年临床收治的阻塞性黄疸患者中,恶性阻塞性黄疸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治疗大致可分为针对原发病的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和针对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2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有25例患者黄疸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复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下降。随访6月,本组27例患者中18例存活,2例失访,7例死亡。结论经皮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可有效诊治恶性阻塞性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常胆道是无菌的,但在胆道梗阻时胆汁细菌检出率可达80%,胆道梗阻伴有胆道感染常见于胆结石,胆管内压达到一定压力时细菌可通过毛细胆管进入肝血寳而致菌血症,老年阻塞性黄疸更易发生,而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我院从1993年1月~2003年7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阻塞性黄疸180例,其中手术治疗9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超对各种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近年来住院治疗的 72例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的B超检查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癌症引起的恶性梗阻占 73.6 %(5 3/ 72 ) ,其中胰头癌 31例为最多见 ,胆管癌 16例 ,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肿瘤 6例。良性疾病导致的梗阻占2 6 .4 % (19/ 72 )。B超诊断准确率为 73.6 % (5 3/ 72 ) ,其中恶性病变为 79.2 % (4 2 / 5 3) ,良性病变为 5 7.9% (11/ 19)。结论 B超对各种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不能明确病因诊断的患者也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选择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肝外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92例阻塞性黄疸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根据声像图特点,对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诊断率的方法。结果: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1.67%(16/192),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41%(28/192)。结论:超声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刺治疗较大肝脓肿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的经皮肝穿刺治疗较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5年8月-2006年9月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经皮肝穿刺治疗32例较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行肝穿刺单管置管引流,18例行肝穿刺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结果32例中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4例为大肠埃希杆菌感染,2例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者平均住院913d,单管置管引流者平均住院13.2d。结论经皮肝穿刺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双管置管引流加持续冲洗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结果:83例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78例植入成功,成功率93.97%。术后1个月内黄疸缓解率94.87%。术后17例并发穿刺部位疼痛,13例出现穿刺部位胆汁外渗,2例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1例腹腔内出血,3例并发胆道感染,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缓解症状快,效果好,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的落实,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273-1275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在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对照组在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24/24);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1.7%(22/24),2例失败者采用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成功。实验组1例患者胆道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5例患者胆道出血,4例患者胆汁性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实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率、半年生存率及一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定位结合DSA引导下穿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7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后1、2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高龄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肝癌门静脉癌栓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直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门静脉直接穿刺或置管。穿刺16例,置管4例。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MMC)、表阿霉素(EPB)、5-氟脲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无水酒精及碘油。结果 1例癌栓消失、3例门脉主干部癌栓缩小、6你得到明显控制,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生存期延长。结论 超声引导下直接门静脉穿刺癌栓治疗是一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的80例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资料,总结内外引流及胆道金属支架操作技巧。结果本组共80例,外引流12例,内外引流8例,金属胆道支架60例,穿刺1~3次,穿刺成功率100%,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率〉50%60例,25%~50%2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皮经肝胆管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transha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在完全型阻塞胆管成功率较高,为92.3%(12/13)。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对完全型阻塞胆管经皮经肝胆管支架植入时通过三种方法明显提高了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黄疸程度与出生后体重下降的关系.方法本院产科2002年2月至2003年4月出生,连续监测5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36例,羊水污染新生儿29例.采用国产JD-1型经皮黄疸仪和电子秤,生后第1天开始每日晨间沐浴前测量黄疸读数和体重.结果羊水污染组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出生体重与黄疸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正常新生儿组体重达最低天数最少1 d,最多6 d,按从低到高分为6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体重降低越多,体重降低百分比越高,黄疸读数越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早期新生儿黄疸程度与出生后体重下降关系密切,早期积极、耐心地鼓励、帮助母亲授乳,增加水分与热量的摄入,对减轻新生儿体重降低程度与黄疸程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能够通过经皮针吸睾丸组织确定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在诊断方面,经皮细针穿刺吸取(FNA)睾丸组织细胞学检查应用很广泛,而经皮粗针穿刺吸取睾丸组织活检的应用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且并发症较多受到了很大限制。有较多关于经皮FNA睾丸组织细胞学检查与睾丸切开手术取活组织检查对比性的研究报道。但经皮粗针穿刺吸取睾丸组织活检与睾丸切开手术取活组织检查对比性的研究报道则较少,而经皮FNA睾丸细胞学检查与经皮非手术粗针穿刺吸取睾丸组织活检比较的相关研究资料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