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袖套式食管胃吻合——重建贲门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介绍一种食管胃吻合的新方法———袖套式食管胃吻合—重建贲门术。方法:该术式在胃端制作带蒂浆肌瓣,呈袖套状包裹吻合口,可防止发生吻合口瘘,利用胃端粘膜层向吻合口内折叠,形成粘膜瓣,可阻止胃液返流。结果:自1992年6月~1995年10月,临床已完成163例,其中食管癌84例,贲门癌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25%。无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该术式设计新颖、先进,使贲门及其功能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2.
胃底贲门部病变在行近端胃次全切除后 ,常规采用食管下段与远端残胃作直接吻合。该术式操作简单 ,但术后几乎都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返流性食管炎。我们于 1995年5月~ 1997年 6月 ,对 9例贲门癌病人 ,在行近端胃次全切除后 ,采取带血管蒂“P”型袢空肠间置段重建胃肠道 ,该术式经临床 2年随访 ,抗返流效果确切。现将其手术方法和抗返流的临床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 9例Ⅰ -Ⅱ期贲门癌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2~ 70岁 ,平均 6 0岁。手术均采用近端胃次全切除 ,“P”型袢空肠间置重建胃肠道。二、手术方法胸腹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与返流性食管炎,观察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疗效。方法 将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42例与同期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42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mo,行食管镜检查测定吻合口大小、组织活检和测定食管腔内返流液pH值。结果 两组患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术式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方法:作者设计了食管胃部分切除后胃底成形再造术重建消化道,同期经胃切口行幽门扩张治疗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结果:采用该术式治疗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43例,贲门腺癌125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后近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有效地预防了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等于1979年曾用国产GF-1管形消化道吻合器作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本文介绍近年来对这一手术的改进方法,即同时加作胃底折迭术。因贲门切除后丧失了原有贲门对酸性胃液的抗返流作用,约有20%的病例发生返流性食管炎。而呕血和黑粪又是返流性食管炎的常见并发症。所以加作胃底折迭术重建His角后能增加食管括约肌的压力约15~20 mmHg,可减少酸性胃液返流入食管,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旭华 《吉林医学》2013,(32):6758-6759
目的:讨论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和作用。方法:常规游离切除食管和胃贲门部,并将胃小弯侧用闭合切割器裁剪成管状胃,一次性吻合器在距管状胃最高点下方3.0 cm处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口上方形成的胃底浆肌层与纵隔组织悬吊数针,形成人造His角。结果:72例患者术后进普食后感觉良好,嗳气、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同期胃底重建能有效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防胃-食管返流,降低食管癌病人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方法食管癌胸内切除后,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度,使胃后壁转至右侧,取胃后壁距原胃底顶部3~5cm处开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原胃底向上提,再从吻合口至原胃底顶部将胃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及His角,并包缩胃体。结果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31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1~12个月的随诊,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11%,同传统吻合方式返流率达37%比较,明显降低。术后病人很少诉返酸、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食管胃后壁低位吻合加胃底成形术预防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效果好,起到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常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行端侧吻合套叠包埋,吻合完成后胃大弯侧胃壁向上与纵隔胸膜间断缝合两针向上套叠3cm~4cm,重建His角。手术食管贲门癌20例。并根据临床表现,X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手术后临床症状,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上可能有效地控制胃食管返流。  相似文献   

9.
经腹行近端胃切除124例,吻合时使远端胃管顺钟向旋转90°,胃吻合口径与食管的口径比为3∶2。均匀套叠吻合时,利用胃壁较厚的肌层均匀撑开吻合口,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结果:1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经食管钡餐检查愈合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经腹行近端胃切除术创伤远小于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适宜肺功能差的患者,且术后不易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后两种重建术式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胃切除术环路吻合与毕Ⅱ式吻合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 ,为胃癌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的胃体、胃窦癌 5 5例。手术后 3~ 12月通过胃镜检查了解食管下段 ,贲门区胆汁黄染、粘膜糜烂情况 ,同时询问有无胸骨后灼痛。结果 :环路吻合组 30例 ,胆汁返流 5例 ,占 16 .6 % ,均为轻度返流 ,胸骨后灼痛 1例 ;毕Ⅱ式吻合组 2 5例 ,胆汁返流 17例 ,占 6 8% ,其中重度返流 8例 ,轻度返流 9例 ,胸骨后灼痛 7例 ,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环路吻合与毕Ⅱ式吻合比较 ,前者能明显降低胆汁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胃浆肌瓣贲门重建术主要用于食道下段、贲门、胃体及胃底病变。此手术侵蚀较大而且有些还需做联合脏器切除,即同时切除脾或胰尾;周围淋巴结清扫。我科自2000年10月以来共施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胃浆肌瓣重建术18例,术后效果满意,避免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防止了返流性食道炎的出现,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采取不同方法重建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采取食管胃壁内吻合,103例采取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吻合。然后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胃壁内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1%;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缝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85%,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83%,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4.56%。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吻合较传统食管胃全层吻合术可靠,并发症少,更大程度的恢复了贲门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经腹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组(38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34例)则行食管-管状残胃吻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有12例(31.6%),而管状胃组中仅有4例(11.8%)(P=0.043)。术后经胃镜检查发现患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传统组中有9例(23.7%),管状胃组中有2例(5.9%)(P=0.036)。结论近端胃切除后食管-管状胃吻合,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手术方法,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共对136例中上段食管癌行颈部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术. 结果 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0.74%),吻合口狭窄2例(1.47%),轻度胃食管返流5例(3.7%).结论 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术具有优异抗返流功能,可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并能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吻合的抗返流效果。方法:采用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Heinecke氏法)+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结果:对37例实验组患者实行该术式操作,均获得满意恢复,抗返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有效减少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行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抗返流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手术后食管下段及贲门功能的变化,以及改良术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保留迷走神经、重建贲门周围支持结构)及对照组(传统手术术式),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后返流症状、消化道压力测定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手术后返流症状、消化道压力测定以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等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保持迷走神经干的完整、重建胃底支持结构能够使食管、胃的运动、排空功能大致正常,有效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液返流,引起胸痛、烧心、误吸等临床症状,严重者造成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2007年,我院对6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人行食管椭圆形切除胃食管后壁嵴瓣状吻合成形术,起到了良好的抗返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在胃前壁行食管胃吻合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抗返流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在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影响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能有效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近端胃切除中抗返流的手术操作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胃切除的患者56例,将其按随机分组原理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对照组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后壁端侧吻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进行治疗。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返流性食管炎的总发生率为53.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胃上部癌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上部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1年普外科手术记录56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论述。结果:除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例,急性左心衰1例,返流性食管炎5例,胰瘘2例,切口感染3例外,无死亡病例。结论:除早期胃上部癌可行近端胃切除,大多需行全胃切除,对于侵犯食管下段及侵犯浆膜面胃上部癌,宜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全胃切除及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清除(10)、(11)组淋巴结。术后适当的消化道重建有利返流性食管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