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武威市实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两年来居民乙型肝炎(乙肝)综合防治效果,探索西部农村地区乙肝防治新模式.方法 手把手培训乡村医生,通过电视、手机、墙体标语、入户交流、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开展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 乙肝报告发病率比干预前下降了18.92%,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平均成绩提高了23.09分;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43.48%和83.79%,乙肝疫苗重要意义认知度干预前后分别是69.81%和89.78%,新生儿及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乙肝感染者亲属全部实施疫苗免费接种.结论 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手把手培训,是提高基层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诊疗水平的关键;对居民开展健康检查,进行面对面宣传、刷写墙体标语、张贴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 选择480例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国护、药本、检本四个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肝防治认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三个方面.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乙肝防治认知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学生平均得分为67.18分,总合格率为68.75 %;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平均得分为86.54分,总合格率为98.33 %.结论 高校大学新生的乙肝防治认知水平总体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学生的各方面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效果,探讨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培训模式。方法于2009年1—11月,选取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分为对照组140人和干预组137人。对干预组实施为期7个月的健康教育培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问卷答题正确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07,P=0.014);培训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1,P<0.001)。培训后,干预组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短期培训仅使受训人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需形成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取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乙肝疫苗人员为调查对象,比较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改变。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恐惧或歧视心理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在乙肝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干预研究的方法,对郑州市372例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2次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7.83±0.52),高于健康教育前的(4.88±1.75)(t=33.617,P<0.001);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年龄(F=6.833,P<0.001)、工种(F=7.649,P=0.001)、月收入(F=4.932,P=0.001)及是否和家人一起居住(F=3.333,P=0.037).结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健康教育应结合目标人群的具体特征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顺德区桑拿女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与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特点,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今后存该类或类似人群中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顺德区16家桑拿馆随机抽取部分桑拿女从业人员,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随后对其进行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教、观看宣传短片、知识问答等方式的健康干预,干预后再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干预并交回有效问卷的桑拿女从业人员共374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人员仍占一定比例;干预前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认识率从71.4%提高至86.4%(X2=25.16,P<0.001),对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率从35.6%下降至12.3%(X2=55.58.P<0.001),干预后半年内该人群VCT比例由11.8%增加到30.5%(X2=39.3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德区桑拿女从业人员中存在引起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的危险行为因素,防制知识仍有待提高;通过对该类人群采取干预措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采取加强防制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等综合措施,促进其减少或杜绝高危行为是今后类似人群艾滋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早产儿家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在涪陵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242名早产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乙肝防治知识知情情况得分(7.15±2.84)分,≥8分150名,知晓率为61.98%;不同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及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是否HBsAg携带者的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6.286、6.889、5.099,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1.308,95%CI:1.101~4.865)、大专及以上(OR=4.170,95%CI:2.392~17.779),个人月收入:3 000~4 999元(OR=1.024,95%CI:0.803~3.114)、≥5 000元(OR=3.751,95%CI:1.677~8.390),接种过乙肝疫苗(OR=2.118,95%CI:1.543~7.186)及HBsAg携带者(OR=2.246,95%CI:1.668~8.363)是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早产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和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图画宣传册对3~6岁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6岁住院患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放图画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医疗护理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健康教育方案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知识态度行为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配合率为88.0%(132/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77/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15,P=0.000);试验组总知晓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4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89,P=0.001);试验组总满意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11,P=0.001);干预后,两组患儿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的就医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发放图画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吸引患儿注意力,增大患儿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患儿的医疗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增强患儿知识态度行为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5个QQ群和一个宣传网页,开展为期6个月的在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面对面询问和在线调查的方式对605人和35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接受调查的人群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与基线比较,干预后调查对象中能通过4种及以上途径获取知识的比例由30.91%升至41.41%,知道三个传播途径的比例则由50.91%升高至77.75%,对9个知识问题的得分由(12.11±2.84)分提高至(13.19±2.93)分(t=5.37,P<0.001),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则分别由35.15%提高到48.31%(χ2=7.93,P=0.005),及由18.41%提高到35.27%(χ2=16.59,P=0.0002)。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绵阳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小学5年级学生及育龄妇女中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的14批4 522人次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比较。结果:小学生知识知晓率由活动前的85.11%(766/900)提高到97.11%(874/900,x2=80.01,P<0.005),平均增幅12.00%;育龄妇女知识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5.55%(295/450)提高到92.22%(415/450,x2=17.84,P<0.005),平均增幅27.33%。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平山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重点职业人群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评价措施效果,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之后连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3年,于第2年、第3年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100人进行内容相同的干预后问卷调查,比较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后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87.50%)、健康行为形成率(77.44%)分别较干预前的知识知晓率(52.29%)、健康行为形成率(47.78%)显著提高(χ2=399.235,P=0.0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平山县布病职业人群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开展乙肝防治培训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对86名初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知识影响因素。结果 86名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乙肝防治知识得分最低6分、最高12分,平均(9. 2±2. 3)分,知晓率为81. 3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3~5年需要接种加强针""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均低于70%;行为方面,100. 00%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用完注射器后全部回套针帽和参加过体检;态度方面,100. 00%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认为护士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不同学历、工作年限、乙肝相关知识培训次数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乙肝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 190、6. 159、7. 403,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工作年限、乙肝相关知识培训次数是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乙肝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尚不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亟需加强对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乙肝相关知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集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夏某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6.39%,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χ2=6.56,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学生(χ2=21.46,P<0.005),年龄、性别、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肝易感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健全乙肝及HBsAg携带者档案,加强观察和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南昌市小学生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并评价IDD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从南昌市5个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按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IDD知识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6.1%提高到干预后的72.6%,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IDD防治知识较为贫乏的现状,要进一步探索和实施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小学生在消除ID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亚男  杨林胜  潘和平 《安徽医学》2009,30(9):1017-1019
目的 通过在中学生中开展"红丝带杯"作文大赛,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 抽取城区、重点乡镇、非重点乡镇各1所中学的高二、初二年级学生,在"红丝带杯"作文大赛(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干预前后调查问卷相同,方式相同,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举办"红丝带杯"作文大赛前后有明显差异,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和90.8%(P<0.001);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是76.7%和96.7%(P<0.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正确态度符合率分别是84.4%和98.7%(P<0.001).结论 在中学生中开展以预防艾滋病为主的生活技能教育,并将预防艾滋病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这种教育模式非常有效;同时能够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建立一个综合的艾滋病防控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抽取147个县(市、区)作为项目县,确定目标人群,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在项目县、乡、村、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全省147个县(市、区)基线调查11720名家庭主妇和23548名小学生,效果评价8370名家庭主妇和16169名小学生。干预后,重点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从60.76%提高到93.35%(χ2=5296.01,P<0.001),家庭主妇从65.56%提高到89.87%(χ2=1567.65,P<0.001);其中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对门诊输液病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播放艾滋病专题录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15项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P<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也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并希望了解更多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医务人员.结论 以分发健康教育材料与播放健康教育专题录像片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前后抗体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郑洁 《重庆医学》2008,37(13):1480-1481
目的研究重庆市某辖区内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与接种乙肝疫苗的关系。方法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基免)前后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结果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由纳入计划免疫(计免)前的28.89%上升到50.63%,同时外地儿童和本地儿童间乙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纳入计免管理、加强外地儿童乙肝疫苗纳入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某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与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需求,同时评价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方法:从某大学不同层次不同年级抽取学生共400名,进行基线调查,并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难度相同问卷,对讲座前后的答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所抽取的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与无歧视比例并不高,实施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态度及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结论:所调查大学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需进一步加强,利用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 培训,具有适应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幼儿手部卫生干预措施依从性以及减少手足口病发病的效果,为探讨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深圳市罗湖区5家幼儿园大班,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手部卫生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儿童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幼儿的手部卫生依从性,采用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幼儿园幼儿在重要时刻(厕后、手明显脏时、室外活动后)依从性分别由69. 79%、31. 79%、34. 15%提高到80. 16%、73. 78%、78. 74%,有效提高了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 8 588,P <0. 05)。其他幼儿园大班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93. 45/万)高于干预幼儿园大班儿童发病率(24. 51/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 397,P <0. 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儿童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可以考虑在更多幼儿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