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2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施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病灶隆起部位,取出孕囊及附属组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结果2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3.5±6.2)min,术中出血量(40.6±9.4)ml。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14.2±4.6)d。22例术后输卵管造影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3例,通而不畅4例,不通5例。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安全、可行,可部分保留输卵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同时行妊娠黄体剥除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142例输卵管妊娠施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术中同时行黄体剥除77例(A组),未行黄体剥除65例(B组),评价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40±16)min与B组(35±1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909,P=0.058);A组术中出血量(50±30)ml与B组(48±30)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6,P=0.693);A组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2±2)d显著短于B组(21±7)d(t=-10.656,P=0.000);A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1.3%(1/77)显著低于B组12.3%(8/65)(χ2=5.461,P=0.019)。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同时行妊娠黄体剥除有利于清除残余滋养细胞,使血β-hCG值下降,是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另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不同止血方式对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月对64例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输卵管,以抽签方法分为丝线阻断组(n=32)及非丝线阻断组(n=32).丝线阻断组先用7-0丝线在病灶与子宫之间结扎进行预处理后再行输卵管妊娠部位中央最薄弱区域切开取胚术;非丝线阻断组不用丝线结扎,直接在输卵管妊娠部位中央最薄弱区域切开取胚术和电凝止血.如果术中出血较多而止血困难行输卵管切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和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丝线阻断组手术时间(30.5±0.3)min,显著短于非丝线阻断组(35.4±5.5)min(t=-5.032,P=0.000);丝线阻断组术中出血量(20.5±0.3)ml,显著少于非丝线阻断组(45.2±0.9)ml(t=-147.282,P=0.000);丝线阻断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20±4)d显著短于非丝线阻断组(30±5)d(t=-8.835,P=0.000).丝线阻断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68.8%(22/32),明显高于非丝线阻断组34.5%(10/29)(χ2=12.430,P=0.002).丝线阻断组无一例发生输卵管完全梗阻或切除;非丝线阻断组发生8例输卵管完全梗阻,3例切除输卵管.2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预先应用7-0丝线在病灶与子宫之间结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电凝对输卵管黏膜的损伤,保持输卵管通畅,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中减少出血的价值。方法 2010年1~10月60例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采用前瞻、单盲对照的研究设计,单盲对象为受试者,按就诊时单、双号日分为2组:垂体后叶素组30例采用切开输卵管壁前患侧输卵管系膜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加生理盐水共5 ml;生理盐水组30例采用切开输卵管壁前患侧输卵管系膜注射生理盐水5 ml。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6.0 ml,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中位数45.0 ml(Z=-2.234,P=0.025);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38.0±6.2)min,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46.0±8.9)min(t=-4.040,P=0.000);2组电凝止血输卵管分别15、25条,有统计学差异(χ2=7.500,P=0.006)。2组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子宫输卵管造影:垂体后叶素组26例中23例患侧输卵管通畅,患侧输卵管通畅率88.5%(23/26);生理盐水组25例中19例患侧输卵管通畅,患侧输卵管通畅率76.0%(19/25),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639,P=0.423)。结论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明显减少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输卵管妊娠2种保守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药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50 mg空腹1次/d,连续3 d,米非司酮给药第3天甲氨蝶呤单次50 mg/m^2臀部肌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部位线形切开取胚。结果药物治疗组血β-hCG值下降15%的时间(7.2±3.0)d显著长于腹腔镜手术组(3.6±1.6)d(t=6.951,P=0.000)。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86.6%(52/60),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成功率95.0%(38/4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42,P=0.307)。结论2种保守治疗方法均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注射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体会。方法随机将6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观察组在切开取胚术前于病灶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明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其间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局部垂体后叶素注射联合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大出血风险,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治疗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方法 2015-02—2017-02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对1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58~95 min,术中失血量70~100 m L,术后住院时间5~12 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治疗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6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0例直接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照组),86例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术后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持续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40例(46.5%)输卵管切开后无需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32例(20%)因双极电凝无法止血改为缝扎止血。两组患者术后13-hCG降至正常时间、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卵管切口出血量,部分可达到无血切口,且不影响术后β-hCG,不增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卯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对间质部妊娠21例,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及术前血B—hCG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病灶楔形切除组9例,在腹腔镜下楔形切除病灶,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切开缝合组12例,在腹腔镜下切开病灶隆起部位,吸出孕囊及附属组织,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B—hCG下降情况,术中亚甲蓝通液、术后碘油造影了解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Hb差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第21—28天血B—hCG均降至正常.、切开缝合组患侧输卵管再通率术中为75%(9/12),术后2个月为58%(7/12)。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问质部妊娠行腹腔镜病灶切开缝合术可部分保留输卵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输卵管妊娠168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输卵管妊娠挤压术和开窗术)116例(A组),输卵管部分切除术52例(B组),监测血β-HCG下降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A组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10.58±4.6)d,B组为(7.85±3)d(P〈0.05);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6±2.1)d和(31±1.9)d(P〈0.05)。随访1年,两组宫内妊娠率分别为67.24%和40.38%(P〈0.05),再次宫外妊娠率分别为4.3%和3.8%(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具有手术快、损伤小、术后宫内妊娠率高、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2月40例直肠癌分为开腹组20例和腹腔镜组20例,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术后第1天和第3天腹腔引流液送检测定WBC、IL-6。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WBC、CD4、CD8、CD4/CD8、NK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第1、3天血CRP分别为(109.9±36.2)、(80.9±26.3)mg/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83.9±37.7)mg/L(t=2.226,P=0.032),(58.6±30.4)mg/L(t=2.485,P=0.017)。开腹组术后第1、3天血IL-6分别为(92.6±21.0)、(71.6±18.4)pg/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73.7±20.9)pg/ml(t=2.853,P=0.007),(57.3±19.3)pg/ml(t=2.398,P=0.021)。2组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WB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引流液IL-6开腹组术后第1天(164.8±54.0)pg/ml和术后第3天(121.6±45.9)pg/ml明显高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128.3±55.4)pg/ml(t=-2.112,P=0.041)和术后第3天(90.7±48.2)pg/ml(t=-2.076,P=0.044)。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42.7±104.8)ml比开腹组(246.0±146.4)ml明显减少(t=-2.565,P=0.014),肠道功能恢复时间(51.0±19.1)h与开腹组相比明显缩短(81.1±21.6)h(t=-4.6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7±2.8)d与开腹组(13.7±5.3)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238,P=0.031)。2组手术时间、肿瘤下切缘距离、肿瘤直径、清除淋巴结数和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95.7±30.4)rainVS.(186.5±29.1)min,t=1.673,P=0.09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62.1±28.1)mlVS.(256.9±48.6)ml,t=一13.215,P:0.000],术后排气早[(3.1±1.0)dvs.(4.3±0.8)d,t=-7.018,P=0.000],自主排尿早[(7.2±0.9)dVS.(8.6±1.1)d,t=-7.568,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65)vs.9.6%(5/52),P:0.01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6±4.1)枚VS.(14.3±3.5)枚,t=1.817,P=0.075]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1%(2/65)VS.7.7%(4/52),∥=0.494,P:0.4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7月我科20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与20例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复发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3±20.3)min vs.(150.3±28.4)min,t=-6.533,P=0.000],术中出血量[(85.5±48.2)ml vs.(146.5±48.8)ml,t=-3.978,P=0.000],术后住院时间[(6.2±1.4)d vs.(11.1±3.8)d,t=-5.411,P=0.000]均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2组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15±0.17)万元vs.(2.13±0.22)万元,t=0.322,P=0.749;0 vs.5.0%(1/20),P=0.500]。22例肝癌(腹腔镜组12例,开腹组10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例)术后14~23个月经CT检查证实为肿瘤复发,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2/12)、20.0%(2/10),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632)。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方法1993年4月~2007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其中结扎切除9例,开窗取胚1例,切割吻合器切除1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40mg)1例。结扎切除采用自制1-0国产羊肠线套圈,结扎包块底部同时清除胚胎组织。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0~120min,除早期1例开窗取胚术出血200ml外,余11例术中出血≤20ml。术后10例血hCG在2周内下降至正常,余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结扎切除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ml比(258.4±149.2)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结扎式单肺减容过度气肿肺组织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6年5月,小切口结扎式切割36例重度COPD过度气肿肺组织。结果术后6例肺漏气,经治疗后漏气消失,时间180min~5d,平均1.6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复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显著高于术前[(839.9±76.0)ml vs(589.0±80.5)ml,t=18.451,P=0.000];肺总量(TLC)显著低于术前[(5167.6±639.9)mlvs(6725.8±976.6)ml,t=8.116,P=0.000];残气量(RV)显著低于术前[(3062.4±722.0)ml vs(4329.6±669.9)ml,t=7.720,P=0.000];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术前[(72±10)mmHgvs(62±8)mmHg,t=4.686,P=0.000];6分钟最长步行距离(6MWT)显著长于术前[(306.0±24.8)mvs(223.8±36.7)m,t=11.135,P=0.000]。结论小切口结扎式切割过度气肿肺组织术后可以明显改善具有手术适应证COPD患者的症状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