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苯达唑对感染仓鼠的美洲钩虫幼虫及虫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美洲钩虫成虫的仓鼠口服阿苯达唑75或150mg/kg的有效率为83.8%和100%。治前3d,2个治疗组每鼠每g粪便培养的幼虫数为29716±3299和28256±118,对照组的为8828±2659。治后3d,治疗组的粪便培养未查见幼虫,而对照组的为9066±7416。此外,受治2组的培养粪便残渣用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时,无或仅查见几个变性虫卵。仓鼠于感染第3期幼虫后3、7或14d口服1剂阿苯达唑150或300mg/kg时,粪便虫卵阳性率为0-9.1%,减虫率为96.8-100%。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蛔虫和钩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个美洲钩虫成虫接触药物后活动性明显下降,体表皱缩,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蠕动缓慢,咽收缩无力并且不规律,体态膨胀不均匀,48小时虫体趋于不动。药行对体内蛔虫和体外钩虫作用的超微结构显示:微绒毛变性且部分消失;肠细胞分泌颗粒积聚并融合,出现自噬空泡,糖原减少,线粒体一。蛔虫卵细胞间出现溶酶体,子宫细胞内质网疏松,分泌颗粒融合,糖原缺乏;精细胞充满蜜小体,线粒体广泛变性。未见钩虫生殖细胞超微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体外美洲钩虫成虫接触药物后活动性明显下降,体表皱缩,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蠕动缓慢,咽收缩无力并且不规律,体态膨胀不均匀,48小时内虫体趋于不动。药物对体内蛔虫和体外钩虫作用的超微结构显示:微绒毛变性且部分消失;肠细胞分泌颗粒积聚并融合,出现自噬空泡,糖原减少,线粒体变性。蛔虫卵细胞间出现溶酶体,子宫细胞内质网疏松,分泌颗粒融合,糖原缺乏;精细胞充满致密小体,线粒体广泛变性。未见钩虫生殖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阿苯达唑400mg/d×3d、400mg/d×5d和噻嘧啶1500mg/d×3d、1500mg/d×5d治疗肠道线虫感染者720例。治后半月检查,钩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8.6、98.6、86.2和93.5%;蛔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5、98.2、92.9和96.3%;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4、89.0、68.9和67.0%。钩虫卵减少率均在98.0%以上。治后半年复查,各组钩虫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虫种由治前美洲钩虫为主,转为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结果显示,回升的原因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引起,而阿苯达唑400mg/d×3d和400ms/d×5d控制钩虫感染回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的囊包幼虫作用后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变化。取用药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后腿肌对其RNA、DNA、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氨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及糖原进行了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糖原、LDH、RNA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RNA、DNA、SDH、ATPase、ACP活性以及糖原均低于对照组,而LDH活性高于对照组,ALP的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吡喹酮对犬钩蚴的作用。方法将药物与标本充分混匀,置于固体培养基滤纸上,均匀按压后,盖上平皿盖。置35℃培养(孵化)箱培养24h,分别将药物与培养物钩蚴混匀,用水洗沉淀法镜下分别观察药物作用24、48h的沉淀物中钩蚴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药物作用24、48h后,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效果明显,钩蚴发育停止、轮廓模糊、内部结构不清消失。氟苯达唑几乎无作用。吡喹酮结果与对照组相同,可见钩蚴明显长大,体态自然、虫体透明、轮廓明显、结构清晰。结论阿苯达唑对犬钩蚴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苯达唑和吡喹酮对犬钩蚴发育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氧自由基与阿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作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与阿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作用的关系。方法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用药组及未用药组旋毛虫幼虫和病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病鼠体内旋毛虫幼虫中SOD和MDA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 ,与未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鼠用药后肝组织和血清中SOD和MDA含量略有升高 ,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苯达唑增强氧化损伤作用 ,有助于杀伤旋毛虫幼虫 ,而且对宿主也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9.
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伍用治疗钩虫、鞭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伍用驱治钩虫和鞭虫感染的疗效。方法用伊维菌素6mg和12mg分别伍用阿苯达唑200mg顿服治疗钩虫感染者,伊维菌素12mg伍用阿苯达唑200mg顿服治疗鞭虫感染者;同时,用阿苯达唑400mg顿服分别治疗钩虫和鞭虫感染者。用虫卵阴转率评价疗效。结果6mg和12mg伊维菌素伍用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者,其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3%和95.5%,12mg伊维菌素伍用阿苯达唑治疗鞭虫感染者,其虫卯阴转率为94.3%;而单用阿苯达唑治疗钩虫和鞭虫感染者,其虫卵阴转率分别为66.7%和47.1%。结论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伍用驱治钩虫和鞭虫感染的效果良好,两药有协同作用,而不良反应轻微、短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国产伊维菌素对犬钩虫、巴西日圆线虫、鼠蛲虫的驱虫效果。方法采用犬钩虫—狗、巴西日圆线虫—大鼠及鼠蛲虫—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单次口服0.025mg/kg伊维菌素对犬钩虫的虫卵减少率、驱虫率和治愈率高达100%,服药后48h内排出97%虫体;单次灌胃0.62mg/kg对巴西日圆线虫的驱虫率达99.1%,完全治愈剂量为1.11mg/kg;单次灌胃2.0mg/kg对鼠蛲虫的驱虫率和治愈率均达100%。结论国产伊维菌素具有剂量小、疗效高、作用快、副反应轻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驱线虫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囊包幼虫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阿苯达唑治疗后囊包幼虫的形态学、组织学及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阿苯达唑治疗组,囊包幼虫的结构明显破坏,虫体缩小与断裂,部分虫体被吸收,囊包内伴有炎细胞浸润。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虫体糖原减少, R N A、 S D H、 A T Pase、 A C 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 L D H 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阿苯达唑对旋毛虫的生理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灭虫丁加异丙醇加助渗剂、灭虫丁加异丙醇不加助渗剂及灭虫丁加无水乙醇加助渗剂配制成3种擦剂,用50μg/kg、20μg/kg、10μg/kg3种剂量,家犬1次皮肤给药实验治疗犬钩虫病,同时以灭虫丁油剂150μg/kg涂肤及150μg/kg、200μg/kg肌肉注射作对照.结果,给药后1个月粪便检查,灭虫丁加异丙醇加助渗剂20μg/kg、50μg/kg组虫卵均为阴性,与油剂皮肤给药及肌肉注射组疗效相似,而其他2种擦剂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的杀虫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均使旋毛虫囊包破坏,虫体破损,囊包炎性细胞浸润,终至虫体被完全机化;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阿苯达唑脂质体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 alalbendazole,L-ABZ)及其联合西咪替丁(cim etidine,CTD)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将阿苯达唑脂质体及西咪替丁(1.5% 乳液阿苯达唑200 m g/kg,西咪替丁100 m g/kg),经口灌喂感染小鼠3个月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肝、腹细粒棘球蚴囊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以阿苯达唑脂质体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组细粒棘球蚴囊组织变性坏死改变最为显著,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可提高阿苯达唑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西咪替丁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提供国产伊维菌素临床应用的科学依据,本文就其抗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及对犬钩虫卵和杆状蚴的作用进行了体内及体外的实验研究。方法 取巴西日圆线虫卵用滤纸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皮接种Wistai 大鼠;采用水洗沉淀法收集钩虫卵,通过试管滤纸法培养杆状蚴。结果 伊维菌素投与量在0-1mg/kg ~0-3mg/kg,对中度感染巴西日圆线虫的大鼠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0-1mg/kg 时的驱虫率为92-07 ±5-66 % ,0-3mg/kg 时的驱虫率为100% 。而左旋咪唑投与量在15mg/kg 时,才能取得与伊维菌素相同的驱虫效果。伊维菌素在0-005mg/ml~0-1mg/ml 的范围内均有杀灭钩虫卵的作用,而相同剂量的左旋咪唑未见有此作用。然而伊维菌素在0-001mg/ml~0-3mg/ml 剂量范围内对犬钩虫杆状蚴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其效果低于相同浓度的左旋咪唑。结论 进一步揭示伊维菌素对某些寄生虫具有高效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方法观察了一株抗十二指肠钧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B12分泌的抗体(McAbB12)特性。结果表明McAbB12与十二指肠钧虫成虫切面的肠管、生殖器官和肌肉的基膜及排泄管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提示McAbB12的“靶抗原”为分泌排泄(ES)抗原。SDSPAGE结果提示McAbB12具有3条蛋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61、52和21kD。ELIB结果显示McAbB12能识别十二指肠钧蚴抗原,主要抗原条带的蛋白分子量为28kD。  相似文献   

18.
以阿苯达唑治疗兔旋毛虫病,疗程结束后逐周解剖旋毛虫幼虫观察在药物作用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于停药1wk后幼虫开始死亡,虫体结构破坏,轮廓模糊不清,虫休缩小、断裂、钙化。至第5wk后虫体基本被吸收,偶见残留部分虫体,最终被完全机化,肌肉组织逐步修复。对照组囊包完整,虫体光滑。结果表明阿苯达唑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幼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腹腔接种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感染长爪沙鼠2.5月后,用含0.2%丙硫苯咪唑(ABZ)药饵喂饲连续治疗2月(剂量240mg/kg/d).停药2月后剖杀结果:对照组泡球蚴平均湿重6.3±1.9g,治疗组平均湿重0.9±0.2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泡球蚴囊泡明显塌陷、破裂、生发膜坏死脱落,原头蚴与子囊大片钙化.透射电镜检查发现生发膜结构完全破坏;残存原头蚴体细胞核膜断裂缺损,常染色质明显减少而异染色质显著增多成四块状;线粒体数目减少且肿胀、裂解;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明显肿胀、解聚、胞浆内可见大量球形空泡小体。表明ABZ对泡球蚴细胞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