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包括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3个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1名ADHD儿童母亲进行调查,同时对57名正常儿童母亲施测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结果】ADHD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母亲(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母亲年龄均与困难儿童维度呈正相关(r=0.343、r=0.42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亲职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321,P0.05);而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亲职压力总分呈负相关(r=0.573、r=0.340,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母亲年龄进入了亲职压力的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41.3%。【结论】ADHD儿童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其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sane》2014,(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伴与不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家庭环境与自我意识特点,为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理科就诊的8~12岁ADHD儿童144例及广州市一间小学8~12岁的正常儿童126例进行调查,儿童填写自我意识量表,家长填写哮喘和过敏性疾病调查表和家庭环境量表,3组均数比较用协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纯ADH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F=12.238,P0.05),主要表现在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因子方面;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在量表总分上与对照组无差异(F=12.238,P0.05),行为得分显著性高于ADHD组(F=12.851,P0.05),但焦虑量表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和ADHD组(F=3.857,P0.05)。ADHD在亲密度、组织性方面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家庭矛盾性高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2.876、2.721和3.78,均P0.05)。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矛盾性量表分低于ADHD组(F=3.78,P0.05),娱乐性量表分高于ADHD组(F=2.204,P0.05),而控制性高于对照组(F=2.295,P0.05)。结论 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明显比正常儿童差,伴过敏性疾病的ADHD患儿的行为自我评价优于ADHD患儿,但更焦虑。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孤独症患儿对其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有关机构展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适性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对90例孤独症患儿父母及120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孤独症组父母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评分均低于正常父母组(P<0.01);2)低功能孤独症组的父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高功能孤独症组(P<0.01);3)患儿家长的生存质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负相关,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P<0.01)。 结论 孤独症儿童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有影响,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则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IPC)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ADHD患儿父母婚姻冲突、严厉管教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 1)ADHD组母子及父子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分[(2.66±0.33),(2.68±0.46)]低于对照组[(2.97±0.32),(2.88±0.40)]( P均<0.01);2)ADHD组CIPC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自我归因、冲突内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DHD患儿母亲责骂评分与母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40;P<0.05),ADHD患儿父亲责骂和体罚评分与父子依恋安全性评分间呈负相关(r=-0.234、-0.276;P<0.05或<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责骂是ADHD患儿母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而CPIC冲突频率、冲突解决是ADHD患儿父子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ADHD患儿不良亲子依恋关系受到父母婚姻冲突及严厉管教方式的影响;建立和谐的父母婚姻关系,减少不良的父母管教方式有利于改善ADHD患儿亲子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运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5 245名,采用调查组编制的注意力和多动问题调查表进行相关调查,对可疑ADHD患儿进行行为评估及家长进行访谈,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DHD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DHD总体患病率为3.85%,男童和女童的ADHD患病率分别为4.92%和2.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1,P<0.001),各年龄组患儿ADHD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4.332,P=0.001),其中8~9岁年龄段患者患病率最高达4.5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性别(OR=26.180,95%CI:17.177~39.901)、儿童年龄(OR=1.430,95%CI:1.153~1.775)、父母管教方式(OR=10.612,95%CI:6.565~17.153)、母亲文化程度(OR=0.131,95%CI:0.065~0.261)是影响儿童ADHD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中ADHD总体患病率较低,但8~9岁年龄段儿童患病率不容忽视,其中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母管教方式对 ADHD患病率存在显著影响,对以上影响因素予以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ADHD 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6~13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由主要喂养人完成,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吸烟情况、产时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在"母亲吸烟、教养方式不良、非双亲抚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偏食/挑食、父母关系不良、非母乳喂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2.304,均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养方式不良(OR=1.251,95%CI=1.026~1.439)、情绪不稳定(OR=1.562,95%CI=1.238~1.971)、学习困难(OR=2.029,95%CI=1.193~3.451)、偏食/挑食(OR=3.522,95%CI=1.220~10.168)、父母关系不良(OR=2.029,95%CI=1.093~3.767)、非母乳喂养(OR=1.942,95%CI=1.023~15.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2.301,95%CI=1.093~4.844)均是儿童发生ADHD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学龄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ADHD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家庭环境及微量元素水平角度出发,探讨抽动障碍(TD)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TD患儿246例,根据共患ADHD情况分为单纯抽动障碍组(TD组,共137例)和TD共患ADHD组(TD+ADHD组,共109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患儿临床资料,测定患儿血微量元素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D共患ADH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D组与TD+ADHD组患儿在父母ADHD病史(χ^(2)=8.114)、家庭结构(是否单亲家庭)(χ^(2)=5.111)、家庭经济(月收入)(Z=-2.926)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ADHD病史(OR=2.293,95%CI:1.217~4.322)、家庭经济收入低(OR=3.260,95%CI:1.163~9.132)是影响TD患儿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P<0.05)。在微量元素方面,TD+ADHD组患儿Pb水平高于TD组患儿(Z=-2.524,P=0.012),两组患儿的Fe、Ca、Mg、Zn、C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血Pb水平的三分位数将患儿分组,发现T1组(4.80~16.50μg/L)、T2组(16.5~23.55μg/L)、T3组(23.55~66.70μg/L)3组间共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1,P<0.05),其中T2组与T3组的共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与T2组、T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有ADHD病史、家庭经济收入低是TD儿童共患ADHD的独立影响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降低TD患儿伴发ADHD的风险。在微量元素方面,高Pb水平可能是TD儿童共患ADH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TM version 4.0,PedsQL TM 4.0)中文版普适性核心量表、自制家庭环境量表对儿童及其父母评估。对92例ADHD患儿和88例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ADHD儿童生存质量评分总分比对照组低,父母报告评分总分比对照组低。ADHD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中都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儿童的生存质量受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间关系和社区环境等因素影响。结论 ADHD组儿童的生存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完善ADHD儿童的治疗方案,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提高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16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完成4~16岁儿童ADHD的评估。结果:4~16岁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6.3%,男童患病率(8.1%)高于女童(4.4%),P<0.001,6~11岁患病率(7.7%)高于4~5岁(6.1%)和12~16岁(5.3%),P=0.005,ADHD-I为其主要类型,占6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水平低、儿童入学前非父母亲亲自照料、胎次多、父亲有不良嗜好、父亲对儿童经常使用暴力、母亲对儿童经常使用暴力、与母亲关系亲密、母亲异常妊娠史、胎龄不正常及3岁前身体健康状况差是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OR=0.786、1.490、1.387、0.684、0.515、1.548、2.002、1.945、0.614、0.686)。结论:儿童ADHD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为ADHD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孤独症和正常儿童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找出特异性代谢产物,为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MS)和模式识别方法,对孤独症儿童(n=73)和正常对照儿童(n=63)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找出与孤独症相关的特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 主成分分析得分图显示孤独症组和对照组形成明显的分类,说明孤独症血清代谢谱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孤独症组的鞘脂类和溶血磷脂类物质明显增多,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脂酰肉毒碱明显减少。 结论 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此发现为找出孤独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新的依据,并为孤独症的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神经软体征的特征及发生率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共74人(其中男生70人,女生4人)均符合DSM-Ⅳ-TR中ADHD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从长沙市某小学随机抽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所有研究对象年龄6~12岁之间,右利手,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者,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剑桥神经软体征量表评定,并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ADHD儿童在病例组在神经软体征总分、运动协调得分、感觉整合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DHD儿童在左右侧序列对指运动、奥氏试验、左右侧拳-手-掌试验、右侧实体辨别觉、左右皮肤书写觉、左右指向、去抑制、闪烁、左右镜像运动、左侧翻手运动、感觉消退、左侧手指失认症、Go-nogo试验、左侧镜像运动2中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发生率较正常儿童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中神经软体征发生率较高,存在运动协调、感觉整合及抑制功能障碍,神经软体征可能与ADHD症状产生存在共同的神经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孤独症儿童的愿望-信念推理能力发展,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测试智龄为3~5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n=18)愿望与信念理解能力,并与正常发展儿童(n=18)做比较。两组儿童在智龄和性别上一一匹配。结果 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区分愿望任务中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能够理解愿望,但在理解信念方面却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养育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460名6月~3岁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在养育行为方面:有15.2%的家庭曾经体罚过儿童,不能满足儿童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家庭分别占34.6%、53%,有31.3%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 h,53%的家庭当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帮忙解决,43.3%的家庭很少设定儿童玩的时间。母亲自身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儿童时间越短(χ2=0.153,P=0.001);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更易鼓励子女自己做事(χ2=4.423,P=0.035),较少体罚儿童(χ2=5.432,P=0.02);母亲生育年龄越大,陪伴儿童时间越长(χ2=0.150,P=0.002);母亲生育年龄≥30岁者,经常对子女的需求立刻满足(χ2=4.948,P=0.026);家庭结构方面:核心家庭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χ2=7.632,P=0.007)、家庭养育态度(χ2=4.557,P=0.033)一致性方面更高。结论 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家庭中存在一定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养育态度和行为,需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养育教育,以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母亲参与半结构团体干预的心理历程变化过程,为团体干预改善ASD患儿母亲不良情绪状态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研究采用量化取向语文探索与字词分析软件(LIWC)2007中文简体版,对上海市和台湾台中市4例ASD患儿母亲参与半结构支持性团体干预(12次,每次90 min)的前段(第1~4次)、中段(第5~8次)、后段(第9~12次)、结束后12个月共计4个时长段的团体干预咨询录音文稿进行字词分析。结果 4位参与团体干预的ASD患儿母亲从团体干预前段到后段负性情绪词汇不断减少;团体干预中段积极关注自我,工作、个人成就、家庭词汇增多;团体干预后段休闲等提高生活质量词汇上升;干预后母亲心理词汇、关爱词汇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3.794,P均<0.05);干预后患儿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P<0.05)。结论 支持性团体干预能够帮助增加ASD患儿母子之间良性调试,减少患儿问题行为。同时,ASD患儿母亲会建构新的自我认同,降低不确定感,提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发育迟缓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分布差异,分析ASD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n=42)和发育迟缓儿童(n=48)为研究对象。两组儿童均要求完成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同时要求家长填写《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结果 本研究中家庭养育环境整体评价结果中“不良环境”33例,占36.7%。其中ASD组家庭养育“不良环境”12例,占28.6%,低于发育迟缓组(43.8%)。ASD儿童“情感温暖”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发育迟缓组儿童(Z=2.490,P<0.05),家庭养育环境其他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的ASD儿童其适应性行为评分均数偏低(F=3.662,P<0.05)。结论 ASD儿童的养育环境促进应受到关注,家庭干预和家长教育可能促进改善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