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一定量静脉营养和既往较晚少量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168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2例。治疗组给予早期定量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给予氨基酸1 g/(kg·d),以后按1 g/(kg·d)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脂肪乳第1天用量1 g/(kg·d),以后按1 g/(kg·d)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对照组按传统肠外营养较晚给予少量营养支持,出生后第3天开始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各0.5 g/(kg·d),以后按0.5 g/(kg·d) 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为止。观察早产儿体重变化、住院天数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资料以及血糖、电解质、血脂、胆红素、胆汁酸和肝肾功等生化检测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体重日增长量明显增多,住院天数减少,宫外生长发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血糖和低血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总胆红素、胆汁酸和肝功能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定量肠外营养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临床应用较为安全,但尚未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重1 000~1 500g并治愈出院的61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n=31,氨基酸2.0g/(kg·d)开始,1.0g/(kg·d)递增]和对照组[n=30,氨基酸0.5~1.0g/(kg·d)开始,0.5g/(kg·d)递增],比较两组蛋白质、能量摄入情况及蛋白/能量比,血生化指标、体格增长及合并症等,并对两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能量比与体格增长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6.2%vs 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早(6dvs10d)(P均0.05);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0.75±0.32)cm vs(0.45±0.25)cm)](P0.05);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22.3±3.2)g/kg vs(15.1±2.3)g/kg(P0.05);平均每周身长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蛋白/能量比与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及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汁酸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能够降低VLBWI出生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使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静脉营养的146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出生体重1 150~2 250 g)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d),每日递增1.0 g/(kg·d);中剂量组给予氨基酸1.0 g/(kg·d),每日递增0.5 g/(kg·d);小剂量组给予氨基酸0.5 g/(kg·d),每日递增0.5 g/(kg·d);三组最大剂量均为3.5 g/(kg·d)。对三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三组结果比较,其中大剂量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最短;出生2周内大剂量组每天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大剂量组肠道营养达到100 kCal/kg天数较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第14天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pH值、剩余碱、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氨基酸更有利于早产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并且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添加1,6-二磷酸果糖(FDP)的肠外营养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所有病人术后第1~6 d接受等热量83.6 kJ/(kg·d)和等氮0.2 g/(kg·d)的肠外营养.研究组不用甘油磷酸钠,手术当天开始每天用FDP 10 g.于术前和术后第1、7 d检测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磷,并做心电图.术后第1、3、5、7 d测尿3-甲基组氨酸(3-MH),并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磷平均值正常,术后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值较术前均降低,对照组前清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尿3-MH排出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累积氮平衡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具有补磷、肠外营养增效及维护心功能的作用,适合老年腹部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危重新生儿应用肠外营养对机体脂质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评分的影响,探讨危重新生儿使用脂肪乳的合适剂量及时机.方法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5例,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15例;除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A、B组还分别给予含脂肪乳2 g/(kg·d)和1 g/(kg·d)的"全合一"部分肠外营养(PN)3 d,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治疗A、B组分别于用PN前、每次输完PN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照组在相对应的时间内检测相应的指标.3组HIE患儿均于生后7~10 d行NBNA.结果治疗组HIE患儿第1、2次使用PN后,MDA值较对照组增高,且与脂肪乳剂量有关.输脂肪乳2 g/(kg·d)时MDA的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A、B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输脂肪乳2 g/(kg·d)时SO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SO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IE患儿在未给予PN的情况下,体内MDA的含量呈一动态变化的过程.3组HIE患儿NBNA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肪乳1 g/(kg·d)的剂量在HIE患儿是安全的.脂肪乳的使用应避开体内脂质过氧化的高峰期,建议在生后第2天以后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科参与的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在医院肠外营养应用中的作用,以提高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江苏某医院开展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前1年由胃肠外科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例,共抽取120例处方作为A组。同时收集该医院开展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后由胃肠外科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例,为期1年,共抽取120例处方作为B组。比较分析2组处方热量、氨基酸、处方营养素配比等相关指标,比较使用肠外营养期间2组处方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使用肠外营养结束后的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处方热量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能量过高(热量高于30kcal·kg-1·d-1)处方的比例高于B组(P0.05)。A组处方中氨基酸高于0.75g·kg-1·d-1的处方比例低于B组(P0.05)。A组处方中热氮比200及糖脂比2的处方比例均高于B组(P0.05)。使用肠外营养期间,A组处方患者中出现血糖≥10 m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B组(P0.05);使用肠外营养结束后,A组处方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经过由医院临床营养科参与的肠外营养培训及肠外营养处方审查后,胃肠外科临床医生所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的营养素组成及配比更加合理,但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仍较低,建议尽早开始肠外联合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配对分为早期静脉营养组(早期组)和晚期静脉营养组(晚期组)。早期组于出生后24h内即给予静脉营养供给,晚期组于出生后3d开始静脉营养供给,两组均应用6%小儿氨基酸和20%脂肪乳,用量均从1.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直至3.0g/(kg·d)。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于入院后72h内和1周后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尿素氮,每日监测体质量、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将资料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较晚期组短(P0.01),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较晚期组高(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积极、规范和足量的肠外静脉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丙胺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接受过规范肠外营养的成年重症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过Ala-Gln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评价添加Ala-Gln双肽≥0.5 g/(kg·d)、疗程≥5 d的肠外营养对成年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ICU内新发医院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以及ICU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最终入组617例,其中对照组312例,治疗组305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添加Ala-Gln双肽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17.2±6.5)d比(16.1 ±5.3)d,P=0.011],ICU内新发感染率(42.9%比33.1%,P=0.011)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46.5%比38.0%,P=0.030)以及ICU内病死率(34.9%比25.9%,P=0.014)均显著降低.结论 添加Ala-Gln双肽≥0.5 g/(kg·d)、疗程≥5 d的肠外营养能够改善成年重症患者近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差值(△值)、2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2.65±0.51) g/L比(1.41 ±0.57) g/L,(4.82±1.82)g/L比(2.75±0.6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肠外营养组[(7.6±0.7)d比(10.8±0.9)d,(11.6±2.4)d比(16.8±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2周内撤机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的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30.0%(12/40)比0],而肠外营养组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及中心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 15.0%(6/40)比0,15.0%( 6/40)比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组各40例。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接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0.4 g/kg。比较三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Hematopoietin 1β,IL-1β)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肠内营养联合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92.5%、7.5%、22.5%、20.0%、(19.24±4.78)d]与肠外营养组[60.0%、40.0%、72.5%、67.5%、(30.84±4.52)d]、肠内营养组[77.5%、22.5%、40.0%、32.5%、(25.41±5.0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APACHEⅡ评分[(4.97±1.10)分]均低于肠外营养组[(7.51±2.24)分]、肠内营养组[(6.25±2.09)分](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超敏C反应蛋白、TNF-α、IL-1β[(0.71±0.34)mg/l、(7.13±1.46)、(0.10±0.02)pg/l]均低于肠外营养组[(1.64±0.59)mg/l、(14.03±2.08)、(0.20±0.04)pg/l]、肠内营养组[(1.20±0.45)mg/l、(11.08±2.15)、(0.16±0.05)pg/l](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好,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低,住院时间短,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出生后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的营养摄入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28例VLBWI的临床资料,对其营养摄入状况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ional age,SGA)组较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ional age,AGA)组开始喂养日龄、肠内热卡达100 kCal/(kg·d)日龄、总热卡达120 kCal/(kg·d)日龄及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开始日龄晚(P均<0.01)。SGA组较AGA组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喂养不耐受例数比大(P<0.05)。SGA组较AGA组体重增长速率慢(P<0.05)。出院时早产儿生长迟缓比例明显增加;且AGA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低于出生时SGA者。 结论 在生后早期VLBWI大多数不能达到在宫内胎儿的正常生长速率,有必要采取更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VLBWI生后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诊断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133例,均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根据其应用的维持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3)及低剂量组(n=50)。两组患儿均使用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d)为负荷量,24 h后予维持量,高剂量组维持量8~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量5~7.9 mg/(kg·d)。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5 d后的治疗有效率、发作次数变化、严重程度变化及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低剂量组(72.0%),5 d后呼吸暂停平均发作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按出生胎龄分成<32周和≥32周,同出生胎龄组内,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下,不同出生胎龄间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任何出生胎龄下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维持量8~10 mg/(kg·d)较维持量5~7.9 mg/(kg·d)均更有效,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与肠外肠内营养的关系,为早产VLBWI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实践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VLBWI出院校正胎龄与出生胎龄的体重Z-评分(Z-score)改变(ΔWt SDS)分为两组:非生长减速(non-catch-down,NCD)组,ΔWt SDS≥-0.67;生长减速(catch-down,CD)组,ΔWt SDS<-0.67。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CD组92例、CD组85例早产VIBWI。两组母亲孕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格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及相应Z-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D组出院体格指标及相应Z-score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NCD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5)。NCD组PN时间显著低于CD组(P<0.01)。出生5~7 d NCD组PN脂肪乳摄入量和PN能量摄入量均显著高于CD组(P均<0.05),而出生2~6周NCD组PN能量摄入量显著低于CD组(P<0.05);出生5 d~6周NCD组EN摄入奶量则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出生5 d~5周NCD组PN和EN总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 早产VLBWI出生1周内充足PN脂肪乳和能量摄入,EN喂养量增加,可降低PN时间,获早期生长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符合标准的早产儿均于入院后24~48 h内取静脉血检测血清APN水平,以中位数13.15 mg/L为界,将≥13.15 mg/L患者分为高APN组63例,<13.15 mg/L为低APN组72例,记录随后5周内患儿PNAC发病率;以发生PNAC为事件终点,用Kaplan-Meier方法对PNAC发生率进行分析;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血清APN与PNAC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期间,低脂联素组第2、3、4和5周PNAC发生率分别为21.8%、43.1%、64.0%、和79.2%,血清APN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3周、4周下降更明显(P<0.01);高APN组不同时段PNAC发生率分别为17.9%、33.1%、49.3%和67.8%,APN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分析显示两组PNA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单因素分析,APN水平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访过程中,在低APN组,伴随着APN水平的降低,PNAC发生逐渐增多。APN与极低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饮水中污染物甲萘威的短期暴露健康参考值开展验证工作。 方法 选择健康Wistar大鼠12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1个阴性对照组和6个甲萘威受试物组,以玉米油为阴性对照,对Wistar大鼠给予浓度为0、5、10、20、40、80、160 mg/(kg·d)的甲萘威。每周称量大鼠体重,于染毒后8、15、29 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查血生化指标,解剖后取肝、肾、脾、肺、胸腺、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大鼠体重及脏体比指标中,只有染毒28 d后160 mg/(kg·d)剂量组肾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酶学指标中,只有染毒7 d后AST在80 mg/(kg·d)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常规指标中,染毒7 d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在20、40、160 mg/(kg·d)剂量组显著升高(均P<0.05);染毒14 d后,白细胞计数在5、10、160 mg/(kg·d)剂量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160 mg/(kg·d)、平均血小板体积在10、160 mg/(kg·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160 mg/(kg·d)、血小板分布宽度在5、80 mg/(kg·d)剂量组,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染毒28 d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在20、80 mg/(kg·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80、160 mg/(kg·d)剂量组中均显著增加(均P<0.05)。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指标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毒7 d后,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40 mg/(kg·d)剂量组显著降低;染毒14 d后,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80 mg/(kg·d)剂量组显著升高,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60 mg/(kg·d)剂量组显著降低;染毒28 d后,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20 mg/(kg·d)剂量组开始显著降低,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40 mg/(kg·d)剂量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指标在染毒7、14、28 d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 大鼠短期经口摄入甲萘威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10 mg/(kg·d),利用其所推导的甲萘威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健康参考值为1 mg/L,与美国EPA推荐值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模型组、维生素D3低剂量组(250 IU/(kg·d))、中剂量组(500 IU/(kg·d))和高剂量组(1 000 IU/(kg·d)),与其匹配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3各剂量组每天灌胃相应浓度的维生素D3玉米油溶液,正常对照组和DM模型组灌胃玉米油。连续饲养1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肌酐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肾脏足细胞超微结构,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肾病蛋白(Nephrin)和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PC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DM模型组小鼠相比,维生素D3干预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降低(F=4.132,P<0.05; F=5.552,P<0.05; F=8.023,P<0.05),足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足细胞损伤有明显改善,高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中PCX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 结论 维生素D3可上调足细胞Nephrin和PCX的表达降低足细胞损伤,减少2型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排泄,进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于胎龄儿(SGA)6月龄前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为SGA的早期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46人构成连续随访队列,其中SGA 63人,适于胎龄儿(AGA)83人,分别在3月龄、6月龄(早产儿为矫正胎龄后的3月龄、6月龄)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以及膳食调查。结果 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87.70±15.82)kCal/(kg·d)]大于6月龄[(80.40±14.48)kCal/(kg·d)],差异有统计学(F=11.260,P=0.001),但均低于推荐摄入量90 kCal/(kg·d);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333,P=0.740),6月龄大于AGA组(LSD-t=3.672、P<0.001)。SGA组3月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小于6月龄[(10.65±2.94)g/d vs.(12.81±3.15)g/d,F=36.770,P<0.001],均高于推荐摄入量9 g/d;SGA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月龄小于AGA组(LSP-t=-2.023,P=0.045)、6月龄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072,P=0.943)。结论 SGA维持正常的体格生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而不需要高于推荐值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曹辉  裴蓓  徐文  曹飞  吴松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5):561-564
目的 研究小蘖碱对高脂血症鼠脂联素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血脂指标和斑块形成的影响。 方法 在40只Wistar雄性鼠随机选取30只并喂养高脂饲料饮食进行高血脂(HLP)造模,对照组(n=10)则喂养正常食物并自由摄取水。10周后,将HLP模型随机分为3组: HLP组(n=10)、HLP+LBB组(n=10)和HLP+HBB组(n=10)。对HLP+LBB组鼠进行低剂量小檗碱(berberine, BB)灌胃(150 mg/(kg·d)), HLP+HBB组高剂量小檗碱灌胃(300 mg/(kg·d)),对照组和HLP组则以生理盐水代替。连续喂养10周后测定并比较4组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含量,以及心肌梗死斑块面积。 结果 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HLP组大鼠TG、TC和LDL-C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提示HLP大鼠造模成功。与HLP组相比,HLP+LBB组、HLP+HBB组TG、TC和LDL-C显著降低(P<0.001),HLP+LBB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四组大鼠血清总脂联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LP组中高分子量脂联素与总脂联素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HLP+HBB组显著高于HL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dipoR1在HLP组中表达下调(P<0.05), 而HLP+HBB组显著高于H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ipoR2在HLP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HLP+HB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LP+HBB组梗塞面积[(11.4±1.0)%)]显著低于HLP组[(52.2±0.9)%]和HLP+LBB组[(33.1±1.1)%](均P<0.05)。 结论 小蘖碱可对抗高脂血症鼠血中脂联素的下调,这一干预可能在血脂指标和斑块形成方面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