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可录类光盘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可录类光盘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苯系物、丙烯酸丁酯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5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丙烯酸丁酯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6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可录类光盘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着手综合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氯化石蜡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氯化石蜡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氯化氢、石蜡烟及噪声,检测结果分别为:<0.2、0.50~1.04、0.84~0.90 mg/m3、63.2~82.9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氯化石蜡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泥粉末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确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产生的主要环节。结果该水泥生产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矽尘、水泥尘、其他粉尘、石灰石尘)和噪声。本次分析评价共测粉尘作业点22个,只有2个作业点粉尘超限倍数超标,合格率为90.91%;共检测粉尘作业岗位4个,仅1个岗位不合格,合格率为75.00%;检测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合格率为80.00%。结论该水泥粉末生产线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劳动者健康的不良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情况,掌握某无缝钢管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发现生产线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该生产线各检测岗位、作业地点粉尘、一氧化碳、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大部分岗位噪声强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热轧车间返切工、水压通经和管加工车间水压通经岗位噪声强度不符合要求。提示,该生产线管理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4~5.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63.9~88.7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市某化工厂职业卫生状况,为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9月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内容与方法1.1内容调查某化工厂的一般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检测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煤尘、煤渣尘、漂白粉粉尘、AC粉尘)、毒物(Cl2、NH3、CO、HCl、NaOH)浓度、噪声强度及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热)。1.2方法一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按自拟的调查表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进行,毒物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卫生检测,并对其危害因素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粉尘检测38个点次,PC-TWA超标点次15个,超标率达39.47%;PC—STEL超标点次14个,超标率达36.84%;毒物苯检测3个点次,超标点次3个,PC-TWA、PC—STEL超标率分别达100%;噪声检测15个点次,超标8个点次,超标率达53.3%。结论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卫生监督,限期整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塑料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参考、类比现有装置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等数据进行分析和作业分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包括丙烯腈、苯、甲苯、苯乙烯、苯酚等)、粉尘、噪声和高温.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作业区域有毒作业、粉尘作业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仅挤出机旁的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挤出机点夏天气温超过夏季温度控制标准,其他测点温度、湿度均符合卫生标准.该工程具备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结论该工程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采取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可使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度降到最小,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某焦化粗苯加氢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焦化粗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部分检测结果为芳香烃类化合物、硫化氢(1.21~1.66 mg/m3)、二硫化碳(CTWA0.33~0.34 mg/m3,CSTEL1.79~1.83 mg/m3)、氨(CTWA〈0.13 mg/m3,CSTEL〈0.13 mg/m3)、一氧化碳(CTWA 0.236~0.264 mg/m3,CSTEL1.26~1.38 mg/m3)、高温(6.9~9.0℃)、噪声〔52.9~83.4 dB(A)〕、工频电磁场(2.24~17.15 V/m),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焦化粗苯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某汽配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汽配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为改进工作场所,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分布,按GBZ 159-2004及WS/T69-1996对粉尘、毒物和噪声进行采样布点.分别按GB5748-85,GBZ/T 160.1-81-2004,WS/T 69-1996和气象按GB 934-89规定检测。[结果]该汽配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金属粉尘、电焊烟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和氢氧化钠检测全部合格,噪声合格率仅54.3%(38/70),气象条件检测5个工作地点,均为高温作业场所。[结论]该汽配厂职业卫生技术防护措施较完善,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噪声危害和高温热辐射危害突出,应加强防噪声和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传感器生产线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激光、高温、活性炭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矽尘、乙醇、二甲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钙、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丙烯、乙烷、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松油醇、3-羟基-2,2,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丁醛、丁烯醛、丁醇、硝酸铝,球磨、流延切割、测试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传感器生产线选址合理,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拟采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耐火材料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15年3月对该耐火材料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分布的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并对该耐火材料厂这些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结果该耐火材料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素为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结果显示:本次共对11个工种及其相对应的12个工作地点的粉尘浓度进行了检测,其中1个工种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及2个工作地点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EL)超出国家职业卫生限值;6个接噪工种中有1个工种的个体噪声8 h等效声级超出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高温作业人员WGB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耐火材料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超标工作场所及时进行治理,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定期开展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按时发放并督导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以及分布,为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依据.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该企业氯乙烯、二氯甲烷、氨、氢氧化钠、氯化氢、PVC粉尘均符合现行的职业卫生限值;部分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8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紧凑型节能灯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效果的评价,了解掌握紧凑型节能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汞、钼、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除废管处理工序评价结论为限期治理外,其他工序监测结果均为"合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钛白粉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粉尘、噪声等.检测8个作业点的二氧化硫、硫酸雾以及2个作业点的一氧化碳含量,均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9个粉尘监测点中,合格率仅为47.37%,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达到198.87mg/m3,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24倍;检测18个噪声作业点的合格率仅为55.56%.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不少的缺陷,须加以整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某胶体铅酸蓄电池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法。结果 该蓄电池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硫酸、氢氧化钠、苯系物、三氯甲烷、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铅尘、苯系物、硫酸的个体及工作地点的浓度、氢氧化钠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铅烟4个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1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三氯甲烷的1个工种和对应工作岗位的浓度均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噪声作业的1个工种个体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个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85dB(A)。高温作业人员WGB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蓄电池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超标工作场所及时进行治理;定期开展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按时发放并督导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 通过现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个人剂量估算,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该燃料元件厂主要岗位的放射性气溶胶铀浓度均低于该生产线的控制值;工作场所γ辐射剂量率除气化罐附近、燃料棒外观检查超过了相关标准,其余岗位的γ辐射剂量率均符合标准要求;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能够控制在本生产线制定的管理目标值以内;结论 该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各项辐射防护措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乳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接触的粉尘、化学因素(氨除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部分作业场所氨、噪声、高温的浓/强度超标.建议企业要根据危害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9.
对荆门市32个煤矿矿井的粉尘、噪声、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氢等进行浓(强)度检测。矿井掘进头粉尘样本的合格率为86.21%,提升机房噪声的合格率为51.85%,掘进头一氧化碳合格率为82.76%。提示企业应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完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