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述了分子印迹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对映体拆分、人工抗体、模拟酶、以及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高效分离中药活性成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由于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在中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特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产生特定的相互作用,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固体颗粒介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包埋在介质中的目标分子,便得到对目标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具有"记忆"或"印迹"作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er MIP).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结合了化学工程、材料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参考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中药活性成分的文献,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该技术制备出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及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分析和医疗诊断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电位型、阻抗型和电流型)和分子印迹光学传感器(荧光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型和发光型)的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在小分子物质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一些需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期为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酮洛芬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分析比较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同时对以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结合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酮洛芬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用丙烯酰胺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酮洛芬的结合能力最强。其中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都存在两类不同亲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以混合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存在一类亲和性结合位点。结论:该方法条件简单方便,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血液等复杂样品中酮洛芬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右旋邻氯扁桃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印迹微球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与传统本体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的过程中存枉两类结合位点,而空白聚合物微球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药物可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控制药物释放。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异辛烷为致孔剂,在模板存在下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得的印迹聚合物与S-萘普生结合,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的释放度。结果:S-萘普生累积释放曲线可以看出交联剂、致孔剂的用量变化会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外观和释药性能带来变化。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S-萘普生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制备水溶性L-半胱氨酸的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方法 以L-半胱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水相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聚合反应中温度和分散剂的用量进行研究.结果 分子印迹微球对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温度和分散剂用量影响微球粒径.结论 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可控、均匀,随着分散剂的浓度或者温度升高,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依达拉奉(Edaravone)为模板分子,合成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吸附特性。结果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依达拉奉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1.
肝素抗凝血浆在临床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在不同抗凝浓度下对临床化学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工作中出现的4种肝素浓度抗凝血浆与血清标本在相同条件下配对检测27项临床化学指标。结果肝素不同抗凝浓度血浆与血清比较: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直接胆红素(D-Bil)和尿酸(UA)无影响或在肝素正常抗凝浓度下(肝素浓度<20 U.ml-1血液)无影响(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α淀粉酶(-αAmy)、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lB)、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糖化血清蛋白(GSP)、D-3羟丁酸(D3)和尿素(Urea)等19项生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TP、ALB、TBA、GLU、ALP、Cr、D-Bil和UA的化学检测可使用肝素抗凝血浆,但需建立正常参考范围使结果具有可朔源性;目前条件下ALT、AST、-γGT、LDH、CHE、-αHBDH、-αAmy、CK、CK-MB、T-Bil、P-ALB、T-CHO、TG、HDL-Cho、ApoA1、ApoB100、GSP、D3和Urea运用肝素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repor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IDS with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 Methods:We collected the clinical material of AIDS and HIV positiv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8 to July 2006,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39 cases having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 among 146 cases in total. Results:Among 39 cases, there were 3 cases of HIV dementia, 1 case of vacuolar myelopathy, 3 cases of Gullain-barre syndrome, 3 cases of myopathy and 26 cases of secondary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of CNS,including 9 cases of tuberculosis, 6 cases of cryptococcus, 5 cases of toxoplasma, 3 cases of herpes zoster virus, 2 cases of herpes simples virus, 1 case of cytomegalovirus, 1 case of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ncephalitis. 2 case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Among them 12 patients gave up treatment, other patients received anti-HIV treatment and antimicroorganism treatment. 5 patients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2 patients died of multiple organs failure. Conclusion:Up to now, AIDS still has not very good management. So pre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3.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扬  李招兵  沈严严 《重庆医学》2011,40(6):587-589
目的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方法 2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D组给予饮食控制。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末,比较TC、TG、HDL-C、LDL-C、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C 3组TC、TG、HDL-C、LDL-C、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房水,晶体及不同时期血清的13~33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白内障晶体中Zn,K,As,P,Rb,Sb,Bi含量较透明晶体明显降低。Ca,Fe,Na,Li,Cr,Ba含量较透明晶体明显升高。2.随着白内障的发展,血清中Zn,Mg,Ti,Li,Si,Sn含量逐渐降低,白内障成熟时,血清中除Mg以外余者含量均降到最低,而Al的含量却逐渐升至最高,白内障成熟时Al的含量达到最高。3.白内障房水中Ca、K含量较透明晶体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微量元素与白内障密切相关,可能是白内障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肺癌患者常并发肌肉减少症,但对于肌肉减少症与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调查肌肉减少症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9年12月-2020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肿瘤病理类型、体力状况(PS)评分、患病时长、治疗情况、合并症情况、体质指数(BMI),测量患者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根据亚洲老年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O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46例)、无肌肉减少症组(41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价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肌肉减少症与生命质量和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为52.9%(46/87)。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年龄、长期吸烟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NRS2002评分、有营养不良风险比例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BMI、四肢肌肉量、SMI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史〔OR=5.515,95%CI(1.234,24.646)〕、患病时长〔OR=1.132,95%CI(1.007,1.272)〕、BMI〔OR=0.676,95%CI(0.519,0.880)〕、NRS2002评分〔OR=1.773,95%CI(1.012,3.108)〕均是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肌肉减少症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疲倦、疼痛、气促及食欲丧失得分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患者(P<0.05),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与焦虑量表得分、抑郁量表得分及疲倦、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病程及吸烟史越长、NRS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越高;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肺癌患者较差的生命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之间等不良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和神经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全面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和神经心理功能。方法 以MMPI、RT、WAIS-RC、HRB-RCA为工具,对10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系统测查。结果 MMPI以F、Sc、Pa、D、Pd分数升高而为著;RT以R、P、W、D、M、H、X%、ZF、S-CON、DEPI、SCZI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IQ79以下者占20.5%,MQ79以下者占77.5%,DQ异常率达72.5%。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力以及神经心理功能与正常人比较比较确有明显不同,而且测验成绩差的病人其疗效和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耐药蛋白HER-2、MGMT、GST-π、P—gP、Top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ER、PR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MGMT、GST-π、P—gP、TopⅡ的表达,同时取1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10例癌旁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52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MGMT、GST-π、P-gP和Top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率分别为36.5%、61.5%、44.2%、38.5%和51.9%。HER.2的表达与原发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它的表达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r=-0.67,P〈0.05)。GST-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但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P—gP与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Ⅱ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各处理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ER、PR状态无关。结论联合检测HER-2、MGMT、GST-π、P—gp、TopⅡ、ER和PR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三沙市位于我国南海中北部,由于其远离大陆,地理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其病媒生物的调查缺乏系统性。作者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总结三沙市病媒生物名录。方法 自2013—2017年,连续5年在三沙市永兴岛、石岛和赵述岛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采集和鉴定,主要通过布放鼠笼捕获鼠形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虫,悬挂诱虫灯捕捉吸血节肢动物,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标志种类鉴定病媒生物种类。结果 采集和鉴定重要病媒生物共57种(包括文献记录的23种):鼠形动物4种,蚊7种,蝇21种,白蛉1种,蠓8种,虱1种,蚤1种,臭虫2种,蜚蠊5种,硬蜱1种,恙螨4种和革螨2种。其中按蚊属、毛蛉科、蠓科、虱目和硬蜱科的种类,以及温带臭虫、斑蠊、拟德国小蠊和蔗蠊为三沙市首次记述。结论 三沙市分布的病媒生物种类多,有相关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细胞系列分化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种免疫细胞系列分化抗原表达的变化。 方法:采用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研究SLE患者疾病不同时期外周血T、B、NK及粒、浆细胞系列分化抗原18种CD分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SLE患者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2、CD3、CD4、CD45RA、CD56、CD89表达下调;CD8 、CD10、CD23、CD25、CD29、CD138表达上调,特别是CD29明显上升;CD19、CD20、CD21、mIgD、mIgM、mIgG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疾病非活动期仅有CD3、CD4、CD23、CD25、CD29、CD45RA、CD89尚未恢复正常。患者血尿与CD89水平呈负相关,治疗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5 821和-0.7 948。 结论:SLE患者T、B、NK、粒、浆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均有异常,特别是疾病活动期患者。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495例的组织分型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95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形态特点、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的分析。病例在组织学上可分为内膜样腺癌、腺角化癌、透亮细胞癌、分泌型腺癌、鳞腺癌、浆液乳头状腺癌和粘液型腺癌等七型。根据肿瘤组织形态及生长部位,认为他们均起源于子宫内膜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苗勒管上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各型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情况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所不同;生存率也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组织分型是一项估计预后的病理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