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心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也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糖尿病患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对照组高2倍(男)至4倍(女),约43%~50%的糖尿病人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时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人高2~3倍。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为多见,容易漏诊而贻误治疗。致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发生率升高。故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108例在日常活动情况下,采用Holter 24小时监测,发现60例(55.6%)有心肌缺血发作,总计发作244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98次(81%)。心肌缺血发作时与发作前的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降程度与伴随有胸痛发作时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在上午6时至12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最高,占55.1%。内服缓释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3.
英国糖尿病(DM)前瞻性研究(UKPDS)及随后的研究发现.DM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非DM患者再梗死的机会相当,是冠心病的等危症。DM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随访20年发现,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间歇跛行、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非DM者。DM血管病变致心血管病及卒中是其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65%~80%.比非DM者高2~4倍;致心力衰竭(心衰)在男性增加2倍、女性增加5倍^[1]。近年,2型DM已成为我国常见病,且发病率增长迅速,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DM患者将从目前约2千万人猛增到超过4千万人。可见,对2型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粤西沿海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探讨李敬东李小珠罗蔚桓彭强孙华保1992年2月至1994年12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来自粤西沿海地区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老...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92例冠心病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到的19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白昼(占90.6%)明显多于夜间;全天发作高峰在上午6~12时(57%)。  相似文献   

6.
34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文琦 《山东医药》2007,47(26):107-108
本研究通过对近3年来56例冠心病(CHD)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的检测分析,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Holter检测了5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60例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冠心病(CHD)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CHD者的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狭窄程度加重,SMI发生率增高,但SMI的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无差异。发作时的心率在单支与双、三支之间、狭窄轻度与中、重度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双支与三支、狭窄中度与重度之间无差别。不同病变程度的SMI多发在白天,但各支数、狭窄程度间SMI的发生率,在各时段无差别。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506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约43%~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较非糖尿病高2~3倍。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常见,且AMI、猝死等发生率高。故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全面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日益受到重视 ,冠心病中SMI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 ,可能是猝死或急性心梗的先兆 ,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 2 0 0例冠心病患者DCG检测结果 ,评价及讨论DCG对冠心病患者SMI的检出率 ,对比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DCG表现 ,SMI与心率、心律失常关系、昼夜节律的变化、临床意义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经我院DCG室检查 ,诊断为冠心病者 2 0 0例 (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15 0例 ,女性 5 0例 ,年龄3 7~ 80 (平均 65 )岁 ;…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或亚型心肌缺血是指短暂性程度不等的心肌血液灌注障碍,但无相应的心绞痛等症状发作。本文报告作者对老年男性冠心病SMI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象与方法共选择228例70岁以上(平均年龄7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再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度(89.29%)高于常规心电图(74.07%),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特异度(84.21%)、准确度(78.85%)等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16%、61.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人员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的依据,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图(TTM)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1周内无症状时分别予24~48小时TTM监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比较两者SMI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SMI检出率TTM(69.50%)较DCG(44.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检出率TTM(15.50%)较DCG(9.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M能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SMI以及短暂、无规律的心律失常等心电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 2型糖尿病 (T2 DM)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CAN)及其他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 ,同时排除高血压这一重要干扰因素 ,我们以血压正常且无心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的 T2 DM为研究对象 ,探讨 SMI与 CAN、胃肠及膀胱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 ,力图了解 SMI的危险因素。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 :临床确诊 T2 DM(1997年 ADA标准 ) ,无高血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 ,如胸闷、心绞痛、晕厥等 ,ECG及 U CG正常 ,未服用降压药及扩血管药等 ,共5 8例。2 .方法 :每例受试者行如下各项检查 :SMI的检查 :用SPECT…  相似文献   

18.
99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etts等首先报道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综合征现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手段。1986年.Cohn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分为3类:①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而因冠心病猝死者;②心肌梗死(MI)后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③有心绞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发生率远较心绞痛为多.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通心络胶囊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滞度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2003年3月-2004年4月,观察总结了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SMI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老年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和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老年冠心病SMI患者2~7(平均5.01)年。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SMI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等临床特征和动态心电图参数,并记录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7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7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14.5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上述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