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吸附器的吸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基本相同的麻醉条件下,60例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安氟醚组,每组根据氧流量再分为a、b、c3个组,氧流量分别为0.5、1.2L/min。观察并记录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异氟醚、安氟醚的吸附率,同时观察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在呼出麻醉气体浓度基本一致时,氧流量越大,吸附器维持99%以上吸附率的时间越短,并随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步下降。同时,维持相同吸附率的时间和病人年龄呈反比,和体重呈正比,与病人的性别、身高无关。吸附器对异氟醚和安氟醚的吸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吸入麻醉中保持较小氧流量,应用麻醉气体吸附器时,维持高吸附率的时间较长。同时,可以根据氧流量、患者性别、身高等估计麻醉气体吸附器的更换时间,减少麻醉气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异氟烷浓度从MACawake至病人完全清醒阶段的吸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全麻手术病人,在固定潮气量、呼吸频率的条件下,分别在常规流量(2L/min)和高流量(10L/min),关闭挥发罐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着重观察回路内异氟烷浓度从0.35%降至0.1%所需的时间。结果发现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显著加快呼出气中麻醉气体的排出,在同样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时,常规流量组效果较高流量组更明显。结论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显著加快呼出气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有利于病人快速彻底的清醒,有利于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吸入麻醉恢复期,观察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对Fi、Fet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术毕关闭挥发罐后,安置麻醉气体吸附器在回路呼出端;比较使用吸附器对回路内麻醉气体浓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使用吸附器后,回路内异氟醚浓度降至MAC0.3,所需时间由(15.38±1.4)min降至(3.47±0.60)min(P<0.01),病人苏醒时间由(25.20±1.74)min降至(1.75±1.12)min(<0.01)。结论 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可显著缩短病人苏醒时间,并减少气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和常规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对全麻病人苏醒时间、气道压力、血气等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苏醒时是否使用吸附器将其分为吸附器组(氧流量为1L.min^-1)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按氧流量1、2、4、6L.min^-1再各分几个亚组,在苏醒过程中测定并记录病人的pH、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tCO2)及气道压力。结果: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无需改变新鲜气体流量,同样可达到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的苏醒效果,而且对病人的pH、PaCO2、PetCO2及气道压力无影响。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苏醒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和常规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对全麻病人苏醒时间、气道压力、血气等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苏醒时是否使用吸附器将其分为吸附器组(氧流量为1L·-1min)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按氧流量1、2、4、6L·min-1再各分几个亚组。在苏醒过程中测定并记录病人的pH、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结果应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无需改变新鲜气体流量,同样可达到大流量新鲜气体冲洗法的苏醒效果,而且对病人的pH、PCO2、PetCO2及气道压力无影响。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入全麻苏醒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纳洛酮和氨茶碱全麻催醒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院用静注纳洛酮或氨茶碱为全麻术后病人催醒,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获得一定的经验.为探讨两药的催醒效果及副作用,我们对40例全麻术后需催醒的病人随机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325000)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8.
全麻术后催醒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日阡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19(4):641-643
全麻术后催醒研究近况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麻醉科吴日阡(百色533000)全麻术后因麻醉药用量偏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常后遗呼吸抑制或苏醒延迟。人们使用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拮抗药来迅速逆转麻醉药的作用,可缩短病人的麻醉时间,提高安全性。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比较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术后在恢复室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对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不同科室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Ⅱ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麻醉吸附器,对照组不应用麻醉吸附器,对2组患者异氟醚达标时间以及苏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异氟醚达标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恢复室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且可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回顾性分析,55例患者全部予以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气腹前和气腹后、放气后、拔管后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观察,55例患者诱导前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气腹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 min,15 min,25 min与诱导后气腹前MAP、CO、SVR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气腹后5 min、15 min、25 min以及放气后、拔管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过程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在降低全麻病人麻醉后寒战发生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该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在该院择期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则给予咪唑安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辅助药物上无明显差异(t=1.02、0.10,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寒战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3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8.86,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3.42±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9±0.88)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具备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预防全麻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的效果优于咪唑安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老年人胸腔手术时脑电功率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胞腔手术时数量化脑电图与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 30例老年人胸腔手术,均为连续硬膜外复合静吸全麻,根据吸入异氟醚浓度不同分为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0.6(Ⅰ组)和MAC1.0(Ⅱ组)两组,观察术前、诱导前、插管后、切皮进胸探查、进胞后30,60min以及术毕时循环和脑电图边缘频率(SEF)、中位频率(MF)、比率(δR)和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 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加快吸入全麻患者术后苏醒的效果。方法40名吸入全麻患者随机分成4组(1、2、3、4)。其中1、2组安氟醚全麻,3、4组异氟醚全麻。1、3组为治疗组2、4组为对照组,和术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以毫针斜刺人中穴,对照组患者常规苏醒,以改进的Robertzon苏醒量表于术后3、6、9、12、15min对患者苏醒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9min苏醒评分即高于对照组(P<0.05),自第12min起苏醒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人中穴可拮抗吸入全麻药的中枢抑制,加快吸入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全麻,实验组38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苏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平均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衡、麻醉效果佳等诸多优势,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小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疝修补术1~3岁小儿随机分成2组(n=30):Ⅰ组半紧闭式吸氧,Ⅱ组开放式吸氧。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术程30min(T2)记录心率HR并做血气分析查PaO2及PaCO2。结果两组患儿心率HR、PaCO2在T1时及PaO2在两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心率HR、PaCO2Ⅰ组>Ⅱ组(P<0.05)。结论半紧闭式吸氧易导致CO2蓄积,对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议不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研究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妇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采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11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征得患者同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腰联合麻醉,然后将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为(48±11)s,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7.9%,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的总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产妇均顺利分娩,没有胎儿死亡病例,该两组新生儿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和效果好等优点,只要控制好患者的血压,是可以推行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I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