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BCL—2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CL-2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恶性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癌变组(A组,18例)、癌前组(B组,11例)和一般病变组(C组,39例);BCL-2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两步法.结果A、B及C3组的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45.97±14.29)、(33.20±15.16)和(22.74±15.38),3组阳性率分别为94.44%、90.91%和58.97%,二者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A与CP<0.01),B与CP<0.05);3组阳性细胞分级构成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A组Ⅲ级占50%,而B、C两组仅分别为9.09%和2.56%.结论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BCL-2基因起积极作用,其检测对该病的良、恶性鉴别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金属硫蛋白(MT)表达,研究金属硫蛋白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阐明燃煤型砷中毒分子机制。方法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各50例,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量,A260/A280鉴定RNA纯度。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测定燃煤型砷中毒MT 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实时荧光RT-PCR的质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6.82±7.80,砷中毒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2±2.82。燃煤型砷中毒患者MTmRNA表达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的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属硫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有重要意义,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T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砷中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BCL-2及P53mt蛋白筛检砷中毒致皮肤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CL-2及P53mt蛋白筛检砷中毒致皮肤癌的价值。方法:BCL-2及P53mt蛋白折检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两指标阳性率的分析用X^2检验;分析评价筛价值的有关指标。结果:无论是P53mt还是BCL-2,癌变组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癌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3mt,P<0.01);BCL-2,P<0.05),其中OR值分别为14.22(2.93-68.97)和8.76(1.07-71.51)。P53mt的约登指数为0.529,明显高于BCL-2的0.284。串联试验可提高筛检价值。并联试验则降低了筛检价值。结论:P53mt与BCL-2均可用于筛检砷中毒所致皮肤癌,将两指标串联可提高筛检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砷中毒与皮肤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P16、P2 1WAF1/C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弱 ,P16蛋白在癌变组 (A组 )、癌前病变组 (B组 )和过度角化组 (C组 )中普遍缺失表达 ,明显低于一般增生病变组 (D组 )和正常组 ;P2 1WAF1/CIP1、CyclinD1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强 ,P2 1WAF1/CIP1在各病变组中普遍强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组 ,各病变组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CyclinD1在A、B、C组中普遍强表达 ,明显高于D组和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肤过度角化可能是皮肤癌变的先兆 ;P16和CyclinD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作为皮肤癌变的预警标志 ;P16、P2 1WAF1/CIP1和CyclinD1在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病变尤其癌变的过程中共同起重要作用 ,动态监测P16、P2 1WAF1/CIP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砷中毒致皮肤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第12外显子(exon12)突变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以砷中毒患者110例为病例组,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组;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其中105例砷中毒患者和8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10例砷中毒患者和11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情况。[结果]①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76%、16.28%和3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或P〈0.01);癌变组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2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随临床病情和皮肤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或P〈0.01)。②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早期分子特征,亦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中毒组为53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暴露组为7名砷暴露者,对照组为32名健康者。从中毒组选取22例患者(一般病变组11例,癌前病变和癌变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CD3^+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CD3^+CD8^+)、Th/Ts比值(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16+56)^+]的改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砷中毒患者和不同皮肤病损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中毒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暴露组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重度中毒组CD3^-CD(16+56)^+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和暴露组(P〈0.05);与一般病变组比较,癌前病变和癌变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Th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能是燃煤型砷污染致人体免疫损伤的早期靶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降低可能在砷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60-116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为A组,79例住院患者依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B组为单纯高血压病组38例,C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1例,各组患者测血压及脉压(PP),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B组和C组的PP分别为(53.89±16.21)和(68.02±15.21)mm Hg,较A组的(41.26±6.98)mm 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C组PP高于B组(P<0.01),B组和C组的CRP分别为(2.12±0.20)和(4.56±0.46)mg/L,较A组的(0.8±1.10)mg/L高(P<0.01),而且C组CRP高于B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的过程,PP与CRP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68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确诊患者(轻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经过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病变组(20例)、癌前病变组(14例)及癌变组(6例)。在距病区约12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23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上述被调查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中HDAC1 mRNA的表达。另收集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一般病变34例、癌前病变21例,癌变6例)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砷中毒患者皮肤及对照皮肤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HDAC1 mRNA在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44457(0.37093—0.63904)、0.49286(0.08018~1.12747)、0.45185(0.24413~0.87641)和0.56676(0.30678~0.84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HDAC1 mRNA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81(0.16723~0.83972)、0.50552(0.28280~1.43397)和0.80479(0.92123~1.89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2,P〉0.05)。HDAC1蛋白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癌变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与对照组(46.67%)比较表达增强(P〈0.01)。[结论]HDAC1参与了砷中毒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砷中毒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in28A基因对胃癌细胞糖酵解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Lin28过表达胃癌BGC-823细胞株,以生物化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内磷酸果糖(PFK)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in28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水平表达,反转录(RT)-PCR法检测let-7a RNA水平,膜联蛋白(Annexin)Ⅴ-别藻蓝蛋白(APC)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Lin28A蛋白在转染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均P<0.001)。转染组let-7a RNA表达水平(0.602±0.017)明显低于空载组(1.001±0.063)(P=0.005 2)。转染组HIF-1α、GLUT-1、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01)。对照组、空载组、转染组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分别为(1.71±0.13)、(1.53±0.11)、(1.24±0.04)mmol/L,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17 0、0.031 0);细胞内PFK含量分别为(3.71±0.13)、(3.49±0.14)、(1.79±0.05)mmol/L,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14 0、0.036 0);凋亡率分别为5.02 %±0.14 %、7.16 %±0.21 %、10.39 %±0.37 %,转染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00 5、0.000 7)。 结论 Lin28A过表达可以抑制let-7a表达,并通过抑制细胞的糖酵解促进人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空腹血清胰岛素与营养状态的相互关系,探讨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机制.方法通过人体测量和内脏蛋白测定,对4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应用放免法检测其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发现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重度营养不良组(C组)空腹胰岛素分别是12±7、13±7μU/ml,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A组)27±17μU/ml(P<0.01),C组空腹血糖为5.9±1.5mmol/L,显著高于A组4.8±1.2mmol/L(P<0.05).结论COPD营养不良患者的内脏蛋白显著下降和脂肪贮存耗竭,可能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适当补充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燃煤型砷中毒皮肤病变中P16,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砷中毒与皮肤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P16、P21^WAF1/C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弱,P16蛋白在癌变组(A组)、癌前病变组(B组)和过度角化组(C组)中普遍缺失表达,明显低于一般增生病变组(D组)和正常组;P21^WAF/CIP1、CyclinD1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皮肤病变的机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4-羟壬烯醛(4-HNE)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砷中毒患者皮肤组中MDA、4-HNE的表达强度和密度随患者皮肤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强,MDA、4-HNE在癌变组(D组)、癌前病变组(C组)、过度角化组(B组)中普遍强表达并高于一般增生病变组(A组)和正常组,各病变组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P<0.01);而血细胞SOD、GSH-Px活力、血浆MDA含量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A、4-HNE可敏感而特异地反映砷致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有助于砷中毒的早期发现及病变进展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检测方法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出生的经确诊为败血症的患儿共101例为实验组,其中败血症确诊组48例,为实验组A组,临床败血症53例,为实验组B组;此外,同期出生的82例健康新生儿或无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的呈阳性率,以及血培养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呈阳率为96.0%,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呈阳率为6.1%,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CRP法与血培养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C反应蛋白的检测准确性高,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i-67在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52.50%、35.00%;P53为71.67%、55.00%、0.00%。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Ki-67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在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细胞凋亡酶-3(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09至2012年乳腺癌患者病理标本40例(a组),乳腺癌组织旁5厘米正常乳腺组织(b组),乳腺良性增生标本12例(c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VEGF与Caspase-3表达。结果 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a、b、c组分别为77.50%,2.50%,16.67%(P<0.01),VEGF阳性表达率在a、b、c组分别为72.50%,7.50%,25.00%(P<0.01),Caspase-3阳性表达率在a、b、c组分别为70.00%,7.50%,33.33%(P<0.01)。结论 Survivin、VEGF及Caspase-3在a组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患者口服亚硒酸钠,同时加服维生素E;B组28例患者口服亚硒酸钠;对照组20例,未服用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观察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抽血检测血清硒(Se)、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甲状腺激素(T3、T4)等指标,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Se含量[(0.71±0.22)、(0.68±0.18)μ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0.31±0.17)、(0.33±0.14)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血浆GSH-Px活力分别为(87.12±13.61)、(84.79±12.13)U/L,较治疗前[分别为(58.43±18.93)、(57.12±17.36)U/L]明显增加.A组和B组MDA含量[(4.86±1.18)、(4.18±1.23)nmol/ml]较治疗前[(8.66±0.96)、(8.71±0.87)nmol/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患者T3和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趋于正常.血清Se与血浆GSH-Px呈正相关(r=0.781,P<0.01),与MDA、T3、T4浓度呈负相关(r=-0.385;r=-0.687;r=-0.412,均P<0.05).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者A组31例(73.81%)、B组20例(71.42%);部分恢复者A组4例(9.52%)、B组2例(7.43%),其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较好.结论补充适量硒和维生素E可纠正高原环境下因低Se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d及至少10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随访 ,以 10 98例子宫切除术后作为研究组 ,95 8例自然绝经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两组间发生各种症状的发病率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绝经前子宫切除组和自然绝经组有膀胱刺激症状者和老年性阴道炎者做膀胱镜检查及阴道涂片 ,对泌尿系统症状者单纯给予尼尔雌醇治疗。对子宫切除组发生精神抑郁症状者 (44 8例 ,占 4 0 .8% )分 A组、B组、C组进行治疗 ,A组用尼尔雌醇 2 mg/ 2 w,B组奋乃静 2 mg 3次 / d,C组尼尔雌醇 2 mg/ 2 w,另加用奋乃静 2 mg 3次 / d,分别于 4 w、 6 w、 8w观察比较。对 3组抑郁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转入第 2阶段治疗 ,A组加奋乃静 2 mg 3次 / d,B组尼尔雌醇 2 mg/ 2 w,3组均每晚加安定 5 mg。结果 :研究组发生更年期症状者为 6 1.75 %、性生活障碍者 4 1.99%、精神抑郁症状为 4 0 .8%。对膀胱刺激症状及老年性阴道炎者做膀胱镜及阴道涂片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 .0 1。研究组发生泌尿系统症状者用药 4 w及 8w,与用药前比较 ,P<0 .0 1;对精神抑郁症状治疗后显效 +有效 ,C组较 A组、B组有比较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妇女生活质量不仅受更年期症状、性生活障碍、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氟对L 0 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p5 3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p5 3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L 0 2细胞分别接触 0、4 0、80、1 6 0 μg ml氟化钠 (对照组、A、B、C组 ) 2 4h后 ,检测L 0 2细胞DNA损伤率、细胞凋亡百分率和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染氟各组细胞DNA损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B组和C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 (P <0 0 5 )。B组和C组细胞p5 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氟可导致L 0 2细胞DNA损伤率上升 ,诱导细胞凋亡和p5 3表达 ,并且随着氟浓度的升高 ,细胞凋亡率和p5 3蛋白的表达量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