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2.
朱然会 《中国保健》2008,16(5):125-12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术后注意正确翻身,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感觉,早期指导功能康复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6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功能明显改善,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并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而言,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鲜果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常需手术治疗.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本组对67例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平均2.86年的随访,予以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施护理.结果 无一例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病人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疗效满意.结论 实施针刀术,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及功能锻炼,可保证手术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指导下进行臭氧注射治疗,加强耐心细致的术前、后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经1-6个月随访,总有效率达93.7%。大多数患者取得了好的治疗,术后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CT指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新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安周 《智慧健康》2023,(18):62-65
目的 对比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400例,其中进行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患者300例,进行微创手术的患者10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腰痛缓解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腰痛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前者的围术期指标相对更优,创伤更小,更加有利于提升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邵树宏 《现代保健》2010,(35):102-10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00年1月~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5例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20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多为术后坐骨神经痛症状不缓解、术后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尽量减少神经根的牵拉,椎管内彻底止血,术后认真护理能减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168例,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流程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此种护理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康复顺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加用神经根封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对受累神经根加用封闭注射,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术中未行神经根封闭的35例病例对照比较。结果:应用术中神经根封闭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病例,术后神经受累症状恢复快,残留症状少。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加用神经根封闭治疗,有助于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17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副作用少,比较安全.结论?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3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手术,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实践证明,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9例,患者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给予脱水剂及激素治疗3 d。术后卧床休息24 h,第2天带腰围下床活动,并拔出引流条,1周后自由活动,2周拆除切口缝线。结果本组随访324个月,优良率95.2%,并发症发生率2.6%。误诊1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孔镜下的手术效果。方法用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PELD)治疗50例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和一年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评分,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2.0%;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6年10月—2011年9月在该院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椎间不稳将其分为两组。A组椎间不稳,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或椎间融合术治疗;B组无椎间不稳,行髓核摘除术或扩大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参照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的效果,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多与初次手术效果不佳、术后用力不当、邻近节段病变等因素有关,无椎间不稳的患者再次手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8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手术治疗,记录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效果、术前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WHO(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 87例患者中,86例手术成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4±2.5)个月,术后无感染、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等)发生,有1例脑脊液漏;切口长度(3.21±0.15)cm,手术时间(78.72±7.35)min,术中出血量(27.26±10.97)m L,伤口引流量(29.64±5.68)mL,住院时间(8.42±1.45)d;遵循改良MacNab的评估原则,优39例、良4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96.55%(84/87);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180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曾心一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22-152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适应征及技巧。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NaKai标准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7%。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和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最终只有10%的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有很多,然而,传统的单一开放手术存在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易复发等诸多弊端。近年来,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析,以综述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