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临床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行胆囊切除术82例临床资料,将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组(不置引流组)和引流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放置引流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不放置引流的患者明显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也高于后者。结论 胆囊切除后尽量不放置引流,但要根据胆囊管结扎牢靠及止血彻底与否、胆汁污染情况、手术创伤等综合因素来判断。  相似文献   

2.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利弊得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永铸  张振忠 《腹部外科》1993,6(3):110-110
通过对485例胆囊切除术后(其中231例行腹腔引流,254例未行腹腔引流)放置引流管和未放置引流管的临床资料比较,说明胆囊切除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按步聚、顺层次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按步骤、顺层次钝性冷分离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方法:1153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全部采用按步骤、顺层次钝性冷分离法行LC,术前均不置胃管、尿管,根据需要放置引流管。结果:1136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8例,发生胆漏5例,操作孔脂肪液化4例。无肝外胆管损伤及出血。结论:按步骤、顺层次钝性冷分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 ,对3 1例胆囊管增粗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其中胆囊管直径 0 4~ 0 6cm 2 0例 ,直径 >0 6~ 0 8cm 6例 ,直径 >0 8cm 5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 (2 2例 )、大号钛夹法 (4例 )、圈套器法 (5例 )三种方法处理胆囊管 ,14例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3 0例无并发症治愈出院 ,1例术后第 2天出现胆漏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及腹腔引流 1个月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胆囊管增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54例胆囊良性疾病全部采用安全线外Calot's三角后外侧入路的改良法显露“三管一孔一脏器”行LC。术前均不置胃、尿管,无需术中冲洗,据需要放置引流管。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采用改良法LC完成,术后平均住院3d,7例置引流管。无胆漏、肝外胆管损伤或死亡病例,术后1月B超复查正常。结论:采用改良法LC能有效预防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术前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提示结石性胆囊炎660例,胆囊息肉50例。710例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粘连98例,胆囊三角区粘连361例。顺行切除659例,逆行切除51例,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8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2例,肝下间隙置引流管48例。结果。手术时间15~90分钟,平均23分钟,平均住院3.5天。术中出血2例,术后腹腔出血及胆漏各1例,经治疗后愈。中转开腹2例。710例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术前从病史及B超情况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掌握预防肝外胆道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处理胆囊颈管结石的体会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处理胆囊颈及胆囊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4年 6月 2 9例胆囊颈部结石及胆囊管结石患者行LC时 ,采用胆囊管纵行切开取石 ,圈套器结扎 ,多钛夹阶梯施夹 ,胆囊管残端丝线结扎或缝扎等方法处理胆囊颈、管结石。结果 :2 9例用上述方法治疗均获成功 ,3例置腹腔引流管引流 ,分别于术后第 2、3天拔管 ,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LC术中只要合理处理胆囊颈、胆囊管结石 ,不会出现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粗胆囊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6cm 16例,0.6~0.8cm 6例,>0.8cm 5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阶梯施夹法2例、大号钛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后施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法5例等4种方法处理胆囊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7例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处理增粗胆囊管.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胆囊切除不置引流的前瞻性研究(附65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切除不置引流的前瞻性研究(附654例报告)陈梅生近年来,国外报道胆囊切除术后不置引流的报道较多,国内也有不少报道。我院从1990年至1995年,采用随机的前瞻性的留置或不置引流的胆囊切除术654例,不包括胆囊切除以外的其它手术。其中置管引流2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管细管引流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225例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胆囊管汇合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9例术中经胆囊管放置胆总管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引流组),106例直接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缝合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引流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胆漏发生率(8.40%)低于缝合组(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细管引流应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结扎胆囊动脉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12年2月期间行小切口不结扎胆囊动脉胆囊切除术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58例,胆囊息肉6例。切口长2.5~3.0 cm,平均(3.0±0.4)cm。使用电刀从胆囊底浆肌层游离至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1 cm处结扎胆囊管,术毕均不置引流管。结果全组64例均顺利切除胆囊,手术出血甚少。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32.5±5.7)min。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及进流质饮食,有5例切口皮肤轻度红肿。术后住院2~7 d,平均(3.5±0.9)d,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小切口不结扎胆囊动脉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处理胆囊管-胆总管骑跨结石的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3年6月19例胆囊管-总胆管骑跨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例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壶腹部和(或)胆囊管,完成LC.结石直径0.4~0.6 cm,平均0.5 cm.术后48 h拔引流管,3~5 d出院.19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残余结石. 结论术中充分显露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切开胆囊管将结石推挤出胆囊管是腹腔镜下治疗骑跨于胆囊管总胆管间结石的最佳方法,也是预防术后残余结石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例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手术,部分患者加用胆道镜辅助操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操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5±24.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9±8.2)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0±1.3)d、术后住院时间(5.3±1.5)d。患者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胆汁漏1例、保守治愈。随访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避免结石残留或者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与术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6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顺行切除47例,逆行切除19例,大部切除12例. 结果 74例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61例放置引流管,手术后24~48 h拔除.术后平均住院4.8 d.1例灼伤肝总管致术后胆漏,经开腹置T管6个月治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结论除少数病例(如Mirizzi综合征Ⅲ型及Ⅳ型、胆囊埋入或大部埋入肝内者及怀疑并发胆囊癌者)外,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后48 h内,应用顺行、逆行或大部切除等方法,可以安全施行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指征、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156例患者实施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资料。于胆囊底部无血管区电切开10 mm,在胆道镜引导下热活检钳摘除息肉。确认无息肉残留并观察到胆汁涌入胆囊通畅后,以甲硝唑冲洗胆囊,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线全层逢合,不置胆囊造瘘管和腹腔引流管。结果:156例中1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42~126 min,平均84 min。132例随访3~36月,B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理想,创伤小,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摘除了息肉。术中须常规行快速病理检查,对无功能胆囊及恶变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1月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发生切口感染3例(脂肪液化2例,切口边缘坏死1例),胆漏2例。结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正确处理胆囊管,术后常规置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腹腔引流患者引流时间大于1 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33例患者,其中男性147例,女性86例,中位年龄59.0(47.5,65.5)岁。根据术后引流时间分为引流时间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急诊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FTS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FTS组入院即贯彻FTS理念,术前禁食水6 h,不留置胃管和尿管,手术顺利及局部炎症渗出较轻者不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12 h左右)指导患者进清淡流...  相似文献   

20.
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结石嵌顿伴胆囊积脓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76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结石嵌顿胆囊积脓行LC。术中见胆囊管增粗37例,阶梯施夹法11例,大号钛夹法9例,套扎线法3例,Hem-o-lok结扎14例;术中取出胆囊管结石9例,处理胆囊床出血6例;6例行胆囊前壁切除手术。结果76例LC全部成功。手术时间50~125 m in,(65.0±32.8)m in。均放置引流,引流量40~90 m l/d,(50.0±10.4)m l/d,术后18~36 h拔除引流管。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76例无术后出血、内脏损伤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结石嵌顿和胆囊积脓患者行LC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