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通过药材性状的比较及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等,对山豆根及其混用品的鉴别,并准确区分二者,以利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山豆科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分离出两种黄酮甙(Ⅰ)和(Ⅱ)。 (Ⅰ)是橙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76℃,分子式C_(25)H_(26)O_5,分子量406。紫外吸收光谱(λ_(max)~(乙醇)403毫微米)显示有查耳酮的骨架。核磁共振光谱显示有2,2-二甲基色烯环和异戊烯基各一个,红外吸收光谱显示有与羟基共轭的羰基的吸收。由(Ⅰ)甲基化而得到的二甲醚(Ⅲ)有一个羟基,由(Ⅲ)还原可得六氢化体。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可推定(Ⅰ)的羟基置换位置在2’,4位上;从(Ⅲ)的核磁共振光谱可推断  相似文献   

3.
中药山豆根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梅耘 《海峡药学》2008,20(8):173-174
对中药山豆根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与防治进行简述,提醒人们要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安全地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毒副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干燥根和根茎,有南北两种,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等症。近年来又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急慢性乙型肝炎、肿瘤等报道。古代文献记载本品无毒,有毒的记载始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85年版。随着临床应用的拓宽,其毒副作用已屡见报道并引起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1常见的毒副反应与临床表现1.1神经毒性反应:这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张明武[1]报道有毒性反应的34例中,全部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药的同名异物现象极为普遍,造成临床用药混乱。临床常用的豆根分为北豆根与山豆根,《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两药分别收载,以便区分,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区别比较,防止两者混用、误用。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理化区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山豆根与北豆根在性状、显微、理化特性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只有正确使用两者,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p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有清热触毒,消肿利咽之功。北豆根为防已种植物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rn DC 的干燥根茎。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为了防止收购和应用发生混淆,现将二者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1 性状鉴别:①山豆根.根茎圆柱形,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其下生根数条。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断面皮部深黄棕色,木质部黄白色。微有豆腥所味极苦。②北豆根,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棕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潘君汉  李强 《中国药业》2001,10(6):51-51
山豆根功效独特作用迅速、运用范围广,但中毒病例时有发生.本文简介作者合理应用山豆根的几点体会.推荐应用山豆根的起始剂量为1~1.5g,如无反应再逐增剂量,以每剂<6~10g为限.  相似文献   

10.
蔡崇德  蔡向阳 《海峡药学》2013,(12):215-217
通过分析山豆根的来源,性味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不良反应的特点与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结合临床用药经验,提出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初步建立防治山豆根不良反应的对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的混淆品涉及6个科20多种植物,其易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习用和性状相近。鉴别方法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简介三种方法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普遍使用的商品山豆根与正品山豆根进行了原植物来源、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及理化分析等研究,为我省商品山豆根的品质评价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药山豆根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立琼  郭济贤 《药学学报》1992,27(4):308-316
对目前国内作山豆根用的9种不同植物来源的生药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并描述了它们的生药性状和组织构造,并列出了生药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豆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山豆根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所选用药材用750ml水浸泡20min下提取3次。每次为20min为最佳;结论:我们采用此方法提取山豆根可以得到最大量的山豆根生物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抽验药品的检验,调查并分析不同厂家山豆根的质量情况。方法采取药典方法,检测4家5个批次样品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厂家的样品存在差异。4个为山豆根,1个为伪品。结论应更好地区分山豆根,保证山豆根的药用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山豆根碱(dauricine)是从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permnm dauricum D C.)中提取的酚性生物碱之一,是异喹啉类生物碱。动物实验证明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山豆根碱的体内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豆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艳  周应军  田洪 《中南药学》2011,9(7):525-528
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为豆科槐属蔓生性矮小灌木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等地,多为野生,又名山大豆根,广豆根、柔枝槐、苦豆根及黄结等[1]。山豆根的药用功效始载于唐代《开宝本草》,味苦性寒,具有泻火解毒,消肿利咽、止痛杀虫的功效,主  相似文献   

18.
厂西是山豆根的主产区,云南、贵州也有分布,与广西毗邻的越南亦产,而且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药材放开经营和广西边境贸易不断发展,云南、贵州、越南三地产的山豆根也陆续进入广西市场,再销往全国各地,因此广西不但是主产地,而且是山豆根最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我们在药品监督检验中发现,本地区85%以上的基层用药单位都以北豆根作山豆根入药。此两种药不同科属,性味功效也不尽相同,这一现象属历史遗留问题,地方传统用法。中国药典一九七七版就将上述两个品种单列。下面从两种药材的来源、性状、薄层、理化鉴别几方面论述其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例1,女,49岁。2008年11月5日就诊。症状:咽喉肿痛、鼻塞、口干、咳嗽少痰、咽部充血,无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风热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