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方法在首次骨髓检查前,取指尖血涂片瑞氏染色常规检查,所检出幼稚细胞含原、早幼粒细胞及原、幼单核细胞或原、幼淋巴细胞。结果 396例AL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为91.92%(364/396)。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2例占8.08%。结论外周血片检出幼稚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L)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能作为诊断白血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底琳  底玮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84-1884
周围血涂片检出幼稚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L)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有少数AL初诊时幼稚细胞较少或未能查出。对我院确诊的252例AL的初诊血涂片幼稚细胞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在医院检验科门诊,对周围血片幼稚细胞的检出是初步诊断急性白血病(AL)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文献报道,少数AL患者初诊时无法查见幼稚细胞。本文对高原地区76例AL患者初诊时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的检出结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7岁,工人。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经外院骨穿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用Ara-C20mg/日连用4周,因停药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持续性升高,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重度贫血外貌,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Hb45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1,幼稚细胞0.85,血小板3.8×10~9/L.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M_2)。用 COAP 方案(长春新碱1.5mg/日×1,环磷酰胺200mg/日×5,Ara-C100mg/日×5,强地松30mg/日×5),1疗程后 WBC3.2×10~9/L,中性粒细胞0.1,患者右下腹饱满,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5.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外周血液细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后与外周血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5例NHL骨髓侵犯患者的骨髓涂片分类计数,记录其形态学改变,并对外周血液涂片进行分类。结果:549例NHL患者发生BMI或LMCL共95例,占17.3%,WBC<4.0×109/L11例,4.0×109/L≤WBC<10.0×109/L35例,WBC≥10.0×109/L49例。外周血分类正常:BMI占22.1%,LMCL占8.4%;外周血分类异常:BMI占6.3%,LMCL占63.2%。结论:BMI和LMCL在外周血中不一定呈白血病改变,对NHL患者不但要经常检测血象,更要定期监测患者的骨髓象,而且对LMCL的骨髓片应作化学染色,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郑建平  张明谦 《云南医药》2000,21(4):292-29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早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将早期死亡及非早期死亡AL患者分为A、B两个组。对可能引起早期死亡的 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寻找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器官功能衰竭、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80 %、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 2 0× 10 9/L、高热 (T≥ 39 0℃ )、发病年龄≥ 6 0岁 6项指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按相对危险度由大到小排列为 ,多器官功能衰竭、骨髓幼稚细胞比例≥ 80 %、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 2 0× 10 9/L、高热、发病年龄≥ 6 0岁。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杨晓春  郝维敏 《淮海医药》2008,26(4):302-304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涂片幼稚红细胞检出率分析,探讨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稚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992例骨髓细胞学检查患者同时做外周血涂片检查。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并分类,幼稚红细胞检出率以100个白细胞同时发现幼稚红细胞数(即幼红细胞数/100个WBC)表示。结果在992例骨髓和外周血同步检查中,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122例。血液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为32.3%,血液非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为9%,两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对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液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幼红、幼粒细胞应引起重视,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8.
例1 男,60岁。因乏力、面黄2月,验血发现幼稚细胞于1988年11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8℃。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剑下1cm,脾不大。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9/L,中性0.26,淋巴0.24,幼稚细胞0.50。血小板34×10~9/L。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片示异常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占0.615。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针对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价值,为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在有效诊断的基础上促进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预后。方法 选取8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比较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结果 研究组85例患者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65例(76.4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23.53%)。研究组白细胞水平为(48.78±6.55)×10^9/L、红细胞水平为(2.86±0.55)×10^12/L、血小板水平为(60.06±18.8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19.08±5.02)%、淋巴细胞比率为(53.58±5.55)%、单核细胞比率为(33.58±6.05)%,对照组白细胞水平为(5.75±1.40)×10^9/L、红细胞水平为(4.80±0.45)×10^12/L、血小板水平为(175.50±30.5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59.05±5.55)%、淋巴细胞比率为(28.20±3.03)%、单核细胞比率为(6.09±2.08)%,研究组白细胞水平、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指标用于急性白血病初筛中的价值高,在区别于健康人员的基础上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10 9/L 的急性白血病 ,为高肿瘤负荷的高危型白血病。我院共收治 16例 ,占同期急性白血病 16%。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为我院 1989年~2 0 0 1年住院病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男 10例 ,女 6例。年龄14岁~ 72岁。按 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5例 ,其中 L11例 ,L2 3例 ,L31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 L) 11例。其中 M2 3例 ,M31例 ,M4 3例 ,M51例 ,M63例。AL L 以 L2 多见 ,NAL L 以 M2 、M4 、M6 多见。1.2 临床表现  16例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例1,男,9岁。因发热、面色苍白10天,腹痛、腿痛7天,干1977年9月3日入院。翌日突然鼻出血不止,便血约500ml。体检:体温38.4℃,皮肤苍白,可见少量大小不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3cm,剑下2cm,脾可触及边缘。血像: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2.2×10~(12)/L,白细胞1.0×10~9/1。中性4%,淋巴93%,幼稚3%,血小板24×10~9/L骨髓像:原淋+幼淋巴细胞80%’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P方案(长春新碱、强的松)与VMP方案(即VP方案加6—MP)交替,同期服用中药(党参、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对象均为细胞或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 ,既往化疗有白细胞低下的倾向 (<4.0× 10 9/ L ) ,生活质量评分≥ 70分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ANC)≥ 2 .0× 10 9/L ,PL T≥ 10 0× 10 9/ L。随机分为 2组 :A组 17例 ,化疗结束后 2 4h开始使用 rh G- CSF。 B组 11例化疗结束后外周血 WBC<4.0× 10 9/ L时开始使用 rh G- CSF。结果 :2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 81.5 % (2 2 / 2 7) ,总感染率 30 % ,重度感染率 3.7% ,不良反应轻微。A组 WBC和 ANC下降的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下降最低值显著高于 B组 (P<0 .0 1) , 、 度 ANC下降发生率低 (P<0 .0 1) ;A组所用的 rh G- CSF量与 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rh G- CSF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 ;对外周血 WBC下降的治疗作用显著 ,对于那些预计有化疗后 WBC明显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 rh G- 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NL)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 5例CNL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CNL患者外周血WBC :2 4—87× 10 9/L ,BPC :148— 682× 10 9/L ,Hb :10 8— 165g/L。白细胞分类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 ,达 76— 94 % ,末梢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阳性率为 85—10 0 % ,积分为 2 4 8— 365分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明显活跃 ,粒 :红 =9.5— 197:1,有核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分叶核增高 ,达 4 3— 79% ,巨核细胞全片 14— 310个。结论 :CNL为骨髓增殖性疾病 ,细胞分类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 ,NAP积分增高 ,血髓象分析时应着重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类白血病反应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及血涂片中微小病毒 B19- DNA,从而了解白血病患者 B19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及血涂片标本 ,其中 ,骨髓涂片标本 4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8例 ,混合白血病 2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6例 ) ,血涂片 3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4例 ,慢性白血病 4例 ) ,正常体检人员血涂片 30例。用本文建立的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的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 B19- DN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骨髓涂片和血涂片之间 B19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但是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P<0 .0 0 5和 P=0 .0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B19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B19病毒 ,病毒感染后易诱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 (leukemia)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 ,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呈肿瘤性增殖、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 ,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也有质和量的变化[1] 。临床常规治疗为化疗 ,但化疗疗效慢、疗程长 ,病人不易耐受或因骨髓严重受抑而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数 >10 0× 10 9/L的患者 ,很容易发生白细胞淤滞 ,引起脑梗塞和脑出血 ,也可引起肺梗塞和肺出血[2 ] 。笔者对外周血白细胞数 >10 0× 10 9/L的白血病患者施行白细胞单采术 ,快速将白细胞降至理想数值 ,再实行常规化疗治疗 ,既快…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21岁,以确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月余,化疗间歇19d"之主诉入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头痛,咽部不适,右侧口角麻木、耳鸣,伴头昏、乏力、恶心、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觉视物不清并重影,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37.9×109.L-1,中性粒细胞(N)8.9×109.L-1,转诊我院。门诊胸片示:纵膈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示:WBC 59.51×109.L-1,幼稚细胞10%,骨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6例初诊 ph ALL患者 ,经DOLP、DAP等不同联合方案化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标记分析和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例中 2例外周血WBC >10 0× 10 9/L ,4例外周血原始细胞 >0 80 ,6例均为单纯t(9;2 2 )。FAB分型除 1例 3杂合型白血病外 ,余均为L2 型。细胞免疫学标记均提示B 细胞性ALL ,且 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中位生存期为 7 1个月。结论 ph 成人ALL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独特的临床细胞遗传学亚型 ,ph染色体是ALL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 272.83×109/L, RBC 3.19×1012/L, HGB 106 g/L, PLT 46×109/L,肝功能AST 56.9 U/L, ALT 241 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 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 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 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相似文献   

20.
异常淋巴细胞形态各异 ,一般可分为三型 : 型 ,泡沫型 ; 型 ,不规则型 ; 型 ,幼稚型。如不熟悉往往可误认为白血病细胞 ,临床医师如不结合病史 ,不了解异常淋巴细胞的意义 ,往往要求病人转院诊治 ,使病人增加负担。现将我们多年中遇到的病例介绍如下。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男性 2 0岁。发烧一周不退 ,再次就医 ,查体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 ,咽喉红肿。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14.0× 10 9/L ,淋巴细胞 0 .6 2。血涂片见到各种异淋巴细胞 0 .38,拟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并不是白血病。后经骨髓细胞检查及上级医院会诊而证实。2 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