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封闭加埋肠线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ITN病例分别行封闭加埋线术治疗(治疗组)和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3个月后比较其疗效。结果:3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89.23%。结论:封闭加埋肠线术是治疗ITN的理想方法之一,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诊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卜明祥 《口腔医学》2001,21(4):204-205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变之一。发病时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常因说话、张口、进食、洗脸、刷牙等轻微动作而诱发剧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扳机点”,可频繁发作,疼痛似刀割样,时有终日不得安宁之痛苦。甚至有患者谓“疼痛难忍,宁愿轻生”之念头。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繁多,但仍缺乏特效治法。射频控温热凝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购置仪器和普通患者难以支付昂贵的治疗费。本文介绍几种在基层医院经常使用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供参考。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来自日常门诊,自1981~2001年…  相似文献   

3.
4.
作者于1990年起行三叉神经高位撕脱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3例。手术时上颌神经从翼腭窝段切断,下颌神经从下颌骨乙状切迹内侧下颌隆突处切断,然后撕脱周围支,效果良好,术后2年复发率为27.78%。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高位撕脱术治疗顽固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年起行三叉神经高位撕脱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3例。手术时上颌神经从翼腭窝段切断,下颌神经从下颌骨乙状切迹内侧下颌隆突处切断,然后撕脱周围支,效果良好,术后2年复发率为27.78%。  相似文献   

6.
张伟杰 《上海口腔医学》1998,7(2):107-107,109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文献报道该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但本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这就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多年来许多学者不断寻求探索各种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以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达到治愈三叉神经痛,又不出现明显并发症的目的。方法: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以阿霉素行三叉神经干注射结合骨腔刮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对比两组疼痛积分、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30 d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发现两组在疼痛积分、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结合骨腔刮治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的基础上,采用局部骨碎块填塞神经孔治疗32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第Ⅱ支17例,第Ⅲ支10例,第Ⅱ、Ⅲ支5例,均为单侧病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观察最长6年,最短5个月,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术后患者撕脱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部遗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麻木,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进撕脱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变骨腔清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骨腔清除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病变骨腔清除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120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无功能障碍,随访2年无复发者有108例,占90%;12例复发,行第二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其中2例半年后复发,10例未见复发。结论:病变骨腔清除术为作为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手术,其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径路扩展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醒?第一支采用眉间切口;第二支采用口内经上颌窦切口;第三支采用口内或颌下切口,术后给予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4)第二支伴有慢性鼻窦炎者需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并需行下鼻道开窗。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术后疼痛发作消失,观察5年,无任何症状(包括5年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4例,女38例,年龄46~67岁,平均58岁。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局部封闭+卡马西平)和对照组(卡马西平)。试验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1 mg和2%利多卡因1mL混合液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共4周,同时口服卡马西平;对照组单纯口服卡马西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时试验组的优良率(92.31%和69.23%)与对照组(57.69%和38.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VAS值均显著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个月后两组VAS值均增高,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局部封闭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老年患者采用穿刺冷冻针进行神经孔内冷冻治疗。结果:随访30例,其中25例病人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可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0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对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之前发表的可查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做比较。结果 27例患者诊断为症状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典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以50~7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女性患者多见;罹患侧别以右侧居多;以单侧Ⅱ、Ⅲ支单独受累常见;7例患者存在家族病史;约有19.8%的患者至少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系统性疾病中的一种。结论就诊患者需行必要的神经系统及影像学检查,以排查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经典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疼痛特点、发病年龄、性别、罹患侧别、分支等分布规律与之前相关文献报道接近一致。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疾患在就诊患者中高发,可能为三叉神经痛发病的诱发因素,但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56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外周神经分支注射阿霉素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结果:随访到54例,其中48例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为88.89%。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分支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75例(209支),随机分为阿霉素组(87例,104支)和无水乙醇组(88例,105支)。阿霉素组用1%阿霉素神经阻滞,无水乙醇组用无水乙醇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后7d临床疗效及局部反应,并随访2年。结果治疗后7d并发症比较,阿霉素组局部肿胀9支、疼痛10支、神经分布区域麻木26支;无水乙醇组局部肿胀19支、疼痛20支、神经分布区域麻木36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7d阿霉素组有效率为93%,与无水乙醇组(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阿霉素组有效率为81%,无水乙醇组为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无水乙醇,且尤其适用于不能接受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作者13年中采用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85例(339支神经)的经验.方法:对因颌面部出现阵发性剧痛的门诊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确定罹患的神经分支后,即行手术,显露其神经束,于束内注入0.5%阿霉素.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13 a,评价疗效.结果:285例患者均于门诊一次完成诊疗,整个过程约lh,所有病例于24~48 h内疼痛停止发作.随访中,有73支分布区出现疼痛复发,复发率约21%,89例出现其他分支疼痛.结论:本组病例证实,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为研究组(n=25),以3D打印模板单纯辅助射频热凝术为对照组(n=25),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疼痛情况,即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Brisman三叉神经疼痛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各随访时间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即刻VAS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risman三叉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2组患者在术后1和3个月时的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时,研究组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复发1例,术后6个月时复发2例,术后12个月时复发4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中三叉神经不同周围支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上颌支18例,下颌支71例。治疗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例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89例治疗效果均为优良,治疗过程中上颌支VAS评分中位数为7(5-9),下颌支VAS评分中位数为5(3-8)。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上颌支病灶会导致患者更为明显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