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对B细胞功能的准确测定和观察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特点.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剂、益气养阴中药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常有营养过剩,而体力活动则明显减少,使原有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从而2型糖尿病患者亦明显增多.预计将来还会增加.过去2型糖尿病患者多在口服药物失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应急下才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近来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本研究对我院新诊断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探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亚东 《吉林医学》2007,28(15):1635-1636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昀,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均有利于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胰岛B细胞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从而缓解糖尿病病情。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59-160
2型糖尿病是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阻止其进展,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但不同的个体存在异质性,大多数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少数患者以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为了消除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使血糖尽早,尽快,持久达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前后对比,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治疗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等的不同水平。结果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FPG、2hPG)、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及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的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使血糖达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化疗过程中罗格列酮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筛选2007年3月—2008年12月收住我院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32例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B组选用罗格列酮口服降糖治疗,A组选用其他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化疗前后按时检测C肽释放试验中各时间点的C肽水平,分析化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规律及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化疗后C肽释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降低(P〈0.05),A组较B组降低明显(P〈0.05);B组患者较A组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快(P〈0.05),恢复率高(P〈0.01)。结论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罗格列酮在化疗过程中对胰岛B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对于初诊断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则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而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又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前后对比,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治疗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等的不同水平。结果: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FPG、2hPG)、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及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的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延缓B细胞功能衰竭,使血糖达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下,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FPG<7.8mmol/L(A组)、11.1mmol/L>FPG≥7.8mmol/L(B组)及FPG≥11.1mmol/L(C组),对3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功指数(HomA-B)、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与A组相比,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随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B呈负相关。3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导致血糖升高,持续高血糖既加重IR的程度,又抑制B细胞分泌功能。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而高血糖对B细胞的损伤作用是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逆转B细胞的功能损伤,甚至可以使B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和胰岛素功能减弱所致。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B细胞逐渐凋亡,并且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当确诊为2型糖尿病时,患者的胰岛B细胞机能以降低至50%[1]。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胰  相似文献   

11.
刘清 《包头医学》2012,36(4):193-194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主要机制,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核心,因此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目前发现许多西药及中药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修复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与胰岛B -细胞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胰岛B -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析综合近年来发表的有关T2DM胰岛B -细胞功能研究的文献。结果 T2DM患者显著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 ,主要表现为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受损、第一时相分泌消失、高胰岛素原血症和胰淀素分泌异常 ,并可将胰岛功能分为四期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糖毒性、高脂毒性有关。结论 胰岛B -细胞功能缺陷在T2DM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DM)发病的中心环节,前者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后者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我们对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沈丽新  吴强鹏 《重庆医学》2007,36(23):2420-2421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中西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型糖尿病(T2DM)系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糖稳态失衡。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发生T2DM的2个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因素。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T2DM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以下分别从现代医学与祖国医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双重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才能更好地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格列美脲为第3代磺脲类降糖药物,与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是促胰岛素分泌剂,但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糖[1-2].本研究旨在观察格列美脲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庆美  季虹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9,15(14):2103-2105
胰岛素促泌剂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主要口服降糖药,是非肥胖及部分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它的治疗作用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各种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为2型糖尿病的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血糖一级亲属不同腰围者胰岛素抵抗(IR)情况和胰岛B细胞功能状况.方法 测定50例2型糖尿病家系血糖正常一级亲属及30例健康人的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分析不同腰围组之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 一级亲属组内腰围正常组和中心性肥胖组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腰围的增加,IR程度加重.而HOMA-B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级亲属人群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基本正常.腰围是影响FDR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肃汉族人群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随机选取甘肃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80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性;以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 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与TT基因型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风险等位基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者的2.4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1);CC基因型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空腹胰岛素显著低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3种基因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汉族人群存在SLC30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rs13266634多态性与甘肃汉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SLC30A8基因rs13266634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等位基因。SLC30A8基因增加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有关,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