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7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的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0例糖尿病患者均经内科内分泌疾病门诊确诊,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47.91岁,45岁以上患者占81.2%;病程2~31年,平均3.9年;血糖波动在118~400mg%,平均230mg%;患者烦渴、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明显。另以73例健康人作对照检查,其中男33例,女40例,平均年龄49.91岁。使用仪器、检查项目及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查采用上海产 XN—4型血液粘度细胞电 相似文献
2.
本对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康复治疗前后与40例健康人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有显改善(P<0.05),提示康复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和高凝状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与40例健康人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提示康复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和高凝状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探讨康复治疗对心肌梗塞(MI)患者的作用。方法:对38例中老年MI患者康复治疗前后与50名健康中老年人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MI患者甲皱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高于健康中老年人(P<0.05-0.01),康复治疗后,其异常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MI患者康复治疗,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和高凝状态,以及促进MI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休克与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以感染性休克为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休克的历史古希腊医学上称为“假死” ,我国医学称为“厥症”[1,2 ] 即“休克”。人类研究休克已有 2 0 0 0年。Ast leycooper在他的《战伤评述》中写道 :许多战士并无大量失血 ,无严重创伤 ,剧痛 ,但却仍然死去。当时提出了“休克”这一概念[3 ] 。 2 0 0年来历经四个时期。1 1 损伤与震荡学说 休克是多种因素引起机体组织、器官 ,神经的剧裂震荡 ,病情恶化 ,丧失知觉 ,是“死亡过程的暂时间歇”(174 3年HenriFranCaisLeDrans提出 )。1 2 1831年ThowasLatta 治疗霍乱时发现症结是“低…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导了19例妊高征、31例正常妊娠和9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测,并随机抽查48例同时做了甲皱微循环检测,认为妊高征正常妊娠组间四项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有增高(P〈0.01),甲皱微循环亦出现异常表现,说明定期检测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对本病病情监测,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血液凝固机制紊乱。本文测定26例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肾病综合征I型10例,Ⅱ型1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6~50岁。正常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0~35岁,均未发现有心、肿、肾、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178例老年人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进行了检测。检测对象为局机关在职及退休干部178例,男性98例,女性80例,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65岁。从检测结果看,老年组男、女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纤维蛋 相似文献
12.
7 DIC形成的理论基础[2 6、2 7]当我们以中毒型痢疾为代表讨论休克这一复杂过程时 ,已经认识到微循环异常、血液灌注减少 ,血流中的血浆 (含白蛋白、球蛋白、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 )和颗粒物质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发生流变学异常。正常状态将血管横断 ,血流在管道内向前流动 ,血管中心部称为轴流 ,靠血管壁称为边流 ,轴流最快、边流慢 ,正常状态下 ,血液中三种细胞围绕轴心流动 ,尤其是红细胞 ,当休克发生后现出了下列变化 :休克发展中血流减慢加上内毒素等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浆外渗 ,血液粘稠 ,血细胞聚集 ;血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284例高血压病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高血压病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血流减慢.管 输入枝管径变细. 顶宽度变窄.长 型管 比正常人组明显增多。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是血液的高粘滞,高凝和高聚状态。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在高血压的病因与病理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这两方面的变化与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平行性。作者由此提出,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测定可以作为对高血压病的病情监测与疗效判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与方法。同时还能根据它们的主要异常改变帮助指导临床选择用药.以…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导致的循环衰竭,进一步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11%的患者以感染性休克为原发病入住ICU,其死亡率可高达50%[2]。目前一致认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微循环疾病。一、微循环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家兔骨折创伤休克模型,观察了休克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积和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创伤休克后6小时内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细胞比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5~0.01),血浆渗透浓度逐渐升高,死亡动物在临终前血浆渗透浓度多在340mOsm/kgH_2O 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心血管系统具有维持血流通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交换的功能。由于这种交换即保证了氧和营养物质进入人体所有的细胞以及脑组织代谢。人体具备特殊的组织器官微血管结构(血管的几何学形态),上述功能的实现是由于在整个微血管网内存在着足够的动静压力梯度以保证血流的流量、速度和分布是合适的。正常情况下,血流通过动脉及其分支小动脉灌注到组织,其调节是通过中枢与局部两种机制完成的。具体说,就是不仅由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平滑肌而且由毛细血管后容量血管来完成的。小动脉的血管活动与内皮细胞二者是调节静水阻力以及血和组织间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表明,患者存在着煎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11例OSAHS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结果OSAHS者存在微循环障碍,表现为甲襞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轻度至中度聚集,血流变学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增高。结论OSAHS患者微循环异常,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造成微血流滞缓形成为微血栓,是易发生脑血栓、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云霞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2):34-35
几年来,对临床常见的舌象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舌诊的微观变化,从中提供客观指标,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一、临床资料临床观察:主要观察病人的舌质改变,其中青紫舌52例、淡白舌31例、红绛舌30例、以正常舌质淡红舌32例作对照.总计145例.舌象分型标准:青紫舌其舌颜色以青紫瘀斑为主;淡白舌以红少白多,舌体胖大少津为主;红绛舌以舌色鲜红面深乏津为主;淡红舌则为正常舌象之表现[1].检测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上海产SsD2-3型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甲襞微循环检测采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