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 ,但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是否有影响 ,目前少有这方面的报道。本文通过 30例小梁切除术前及手术后 5~ 7d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 ,明确评价了抗青光眼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无影响。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2年 7月 ,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30例 ,男 11例 ,女 19例 ,年龄为36~ 81岁 ,平均 5 8 5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9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2 1例。本组所有病例均具有抗青光眼手术指征 ,且术前眼压经药物控制在 2 5mmHg以下。术前无角膜疾病。1 2 对 30只… 相似文献
3.
急性闭角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损害除视神经、晶状体、虹膜外,眼压增高还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如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可有角膜实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内皮水肿、临床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可对活体角膜内皮的变化进行观察,为认识角膜水肿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估计等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其眼压持续时间以及高、低眼压水平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抗青光眼手术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 对象和方法 本组观察23例27眼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男性7例9眼,女性16例18眼。年龄35~78岁,平均59.6岁。单眼发病19例,有4例在住院期间对侧眼发病,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作,经临床检查符合急性闭角青光眼诊断标准。伴有累及角膜的眼病均不属本组观察范围。 病人中均有眼痛、视朦、恶心呕吐。眼压高持续3天以上共12眼,3天以内(含3天)15眼,我们将眼压在6.25kPa以下为低眼压组,高于此数值者为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OPC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对眼压控制的33例(仅单眼急性发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及对侧临床前期眼和2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有极显著性减少(P〈0.01),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有显著性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显著性减少(P〈0.05),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和细胞的形态改变、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等显著损害,损伤程度与眼压急性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并未影响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前房浅、房水闪辉,这些都可以损害角膜内皮细胞。若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过多,则失去代偿功能而造成角膜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因此,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至观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和特殊形态改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原发性急性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眼内压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92例(92只眼),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内压、角膜水肿程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的眼内压分别为12.98±4.33和16.24±3.49mmHg,都明显低于术后1天的23.45±7.21和23.10±6.35mmHg,同时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都低于术后1天(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眼内压的降低,减轻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应用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青光眼病人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58例原发性青光眼病人按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宣教。结果:对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掌握了解青光眼的预防,治疗及保健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促进了病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康复,降低了治愈率。结论:心理健康对提高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综合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观察组)手术中所切取的小梁组织与17例30眼正常尸眼(对照组)所切除的小梁组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测定,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比例(16%)明显高于正常尸眼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对房水的滤过率下降,可能与小梁网内皮细胞凋亡数目的增多导致小梁网组织滤过功能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50-79岁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方法:选择5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9岁年龄段60例;及汉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9岁年龄段60例,均取右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08.4±327.6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28.6±284.6个/mm^2,两者对比P〈0.05;60-6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547.0±292.5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72.9±312.5个/mm^2;7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52.8±434.5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60.2±374.9个/mm^2,丽者对比P〈0.05。5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536.1±360.4/咖。,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88.6±324.9个/mm^2,两者对比P〈0.05;结论:在50-59岁,60-69岁,70-79岁各年龄段,及50-79岁年龄段比较,汉族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 分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组(16例2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20例25眼).所有患者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3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密度、形态.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115±249) 个/mm2和(2092±251)个/mm2,与术前的(2221±262)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29±250) 个/mm2和(2316±231)个/mm2,与术前的(2339±248)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在小梁切除术组与EX-PRES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早期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饮水试验阳性的30例可疑青光眼者作了追踪观察。60眼中43眼饮水试验阳性经2~8年(平均5年)的随访,仅7眼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包括在试验当时已经可以确诊的青光眼1例在内。有1例POAG的伴随眼饮水试验阴性也诊为PoAG。其余36眼虽经2~8年随访,目前仍无青光眼证据,证明本试验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价值不大,建议弃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50例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测定了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细胞比容。结果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全血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因素参与了青光眼的发病过程,成为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新生小牛视网膜提取物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剂,成功地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连续培养23代以上。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为16.6h,细胞传代时间平均为5 d,传代比率为1:2~1:3。用ABC法证明细胞内存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透射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含WP(Weibe1-Palade)小体,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相关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没有角膜内皮原发病变需要行玻璃体手术的294例患者依据其年龄、是否保留晶状体及填充物不同进行分层分组,同一患者健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内皮镜或共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周、1、3、6、12、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是否保留晶状体、不同的填充物对术后各时间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没有影响(P>0.05);不同年龄、不保留晶状体者术后填充硅油及20%C3 F8气体,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AVE、CV及RHC发生变化(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硅油或C3F8,保留晶状体有助于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对4例4眼陈旧性虹膜炎和14例20眼不同病期原发性青光眼的周边虹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陈旧性虹膜炎组表现为色素细胞的崩溃,色素上皮细胞脱色素及微血管的病变。青光眼组突出的表现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期标本中空泡样变的线粒体最密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代培养大鼠耳蜗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为血迷路屏障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显微解剖分离新生Wistar大鼠耳蜗血管纹组织,运用胰蛋白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组织块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细胞来源。结果:部分血管纹组织块培养48h后,自边缘生长出零散的细胞,逐渐增殖并形成致密融合的单层多边形细胞的细胞集落,经传代纯化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培养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结论:本实验培养出大鼠耳蜗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为血迷路屏障体外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国产噻吗心安0.25%眼药水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用一滴眼药水后观察24小时内眼压变化并与1%匹罗卡品比较;以及每日两次,每次一滴,连续用药六个月,观察眼压控制情况及副作用。证明其疗效满意,优于匹罗卡品,大多数病人眼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无重大不良反应。并证实其降眼压作用的机制,系减少房水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电生理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不同空间频率记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像视网膜电图(PERG)与视网膜-皮质时间(RCT),以发现其敏感的检测指标。方法:用6种空间频率检测11例(17只眼)可疑青光眼,21例(3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30例(60只眼)正常组的PVEP,PERG与RCT,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光眼组在低空间频率时(0.8cpd),与正常组相比,PERG的b波振幅明显下降,潜伏期延长,振幅的异常率高于潜伏期的异常率。RCT异常率也在低空间频率最高。PVEP在早期青光眼中改变不明显,但可随防青光眼的病情变化。结论:只要采用适当的刺激条件,就可以用电生理检测出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对68例(68眼)伴有晶状体浑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人经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并根据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分为BSS组、C3F8组和硅油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BSS组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H=5.62,P>0.05),但存在减小趋势;C3F8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明显减少(H=12.14,Z=-3.25,P<0.05),手术2周后内皮稳定,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无明显差异(Z=0.921、-1.095,P>0.05);硅油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下降(H=39.98,Z=-4.01~-2.50,P<0.05)。结论在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中,BSS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下降,C3F8和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保护角膜内皮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