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抑郁症自知力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知力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47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知力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 I T A 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 A M D) 的评定及其相关分析。结果 按 H A M D 自知力评定为无自知力16 例, I T A Q 评定无自知力6 例。自知力与 H A M D 总分及认识障碍、迟缓二因子显著相关,与抑郁情绪、偏执症状、自罪感、迟滞症状呈显著相关。结论 提示影响抑郁症自知力的最主要因素为严重抑郁情绪和偏执症状,临床上要准确判断抑郁症的自知力,既要重视病人对症状的认识,也要重视其对待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社工员)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9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服用抗精神病药联合社工员干预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39例。每周干预5次,每次2h,共2个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1),ITAQ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社工员的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及治疗态度的好转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媒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多媒体干预,另一组作对照,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无差异,多媒体组治疗后自知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媒体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自知力、住院治疗依从性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将6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合并一般支持治疗(37例),一般治疗组予单纯支持治疗(32例)。于入院和出院时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住院治疗依从性评定,并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随访复饮情况。结果:出院时联合治疗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出院时联合治疗组依从性明显优于一般治疗组。出院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复饮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结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时慢性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影响,寻找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好方法.方法 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给予集体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自制的依从性评估表,于入组前、结束时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成员在自知力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病性抑郁(PD)与抑郁症(MD)在临床特征及治疗上的异同点。方法:随访研究74例患,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1)治疗前PD组HAMD总分及因子3评分高于MD组。(2)HAMD减分率显示PD组12个月及24个月时疗效好,MD组6个月及12个月时疗效好。(3)PD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效差。结论:(1)PD组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MD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2)对PD患必须使用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3)PD患更易产生自杀行为。(4)抑郁症患维持治疗至少2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情景摄像回放治疗方法对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于治疗2周和6周时,研究组给予观看入院时拍摄的医生面诊及患者发病情景的录像带,对照组则观看娱乐新闻类录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6周观看录像后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BPRS评分降低及ITAQ评分升高,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1或P〈0.001)。研究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显著(P〈0.01或P〈0.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和焦虑抑郁因子分降低明显(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情景和症状摄像回放辅助传统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自知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知力缺乏已经被广泛的研究并且发现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损的治疗依从性和长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相关,但是很少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也存在于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目的:探讨情感障碍、需要住院治疗的最严重的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知力及其与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从中国南部的一家大型精神科医院纳入了住院抑郁症患者(MDD)(N=55)或双相抑郁症患者(BD)(N=85),在他们住院一周和出院时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进行评估。同时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SCL-90)测量临床症状。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访谈中,记录了住院时间、疾病持续时间、未治疗情绪紊乱的持续时间、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和以往的抑郁症入院记录。采用二分类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临床病史与入院时自知力之间的相关性。对临床症状的变化和从入院到出院之间自知力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既往的抑郁症入院记录和HAMD-17中较高的焦虑因子分都是自知力的显著独立预测因素,占方差的22.9%。ITAQ的多元回归分析残差变化得分(基线值矫正后的评分变化)显示平均住院超过51天对自知力的改善与精神发育迟滞因子负相关,占方差的9.1%。结论:较严重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的既往住院史与入院时自知力方面的疾病有关。治疗期间运动迟缓症状的减轻与出院时间对自知力较大的改善之间是相关的。入院时病情更严重并且精神发育迟滞改善更大的患者表现出最大的自知力。  相似文献   

9.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精神障碍者知情同意能力评估问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临床应用半定式知情同意评估问卷(SSICA),探讨影响精神障碍者知情同意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48例年龄18岁以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神经症的患者,入院72小时内收集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于第0、2、6周用半定式知情同意能力评估问卷(SSIC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患者的知情同意能力;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定其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统计分析知情同意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精神分裂症组SSICA分数明显低于抑郁和神经症组(p<0.001);(2)BPRS、HAMD、CGI及ITAQ总分与知情同意能力显著相关(p<0.05),ITAQ分有助于区分有、无知情同意能力(OR=1.73);(3)患者第0、2、6周的知情同意能力有显著差异(p<0.001);(4)知情同意能力还与患者的年龄、首次发病年龄及入院方式有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总病程及总住院次数无关。结论影响精神障碍者知情同意能力的因素是综合和多方面的,需要在评定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喹硫平合并碳酸锂与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011年广西脑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组)各60例,疗程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HAMD、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率为71.7%,对照组显效率为78.3%。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效果与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of insomnia in a large cohort of Korea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Methods

We recruited 944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from the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Depression of South Korea (CRESCEND) study. Psychometric scales were used to assess depression (HAMD), anxiety (HAMA), psychotic symptoms (BPRS), global severity (CGI-S), and functioning (SOFAS). Insomnia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adding the scores for all items on the HAMD insomnia subscal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with ''low insomnia'' (summed score ≤3 on the HAMD subscale) and ''high insomnia'' (score ≥4) were compar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somnia'' status.

Results

Symptoms of insomnia were present in 93% of patients, while simultaneous early, middle, and late insomnia affected 64.1%. The high insomnia pati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ly greater age, higher symptom levels (including core, gastrointestinal somatic and anxiety symptoms, and suicidal ideation), higher global severity and incidence of physical disorders, and greater insight. Explanatory factors of ''high insomnia'' status were older age, higher gastrointestinal somatic and anxiety symptom levels, higher global severity, and greater insight.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sychiatry, insomni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underdiagnosed and undertreated. It affects most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is indicative of the global severity of depression. Active efforts to diagnose and treat insomnia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should be strongly encourage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depress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程式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 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训练组进行 8 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 24 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 Morningside 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的 PANSS 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及 ITAQ 分以及 MPSS 各量表分在训练第 20 周末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增进多方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其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0例抑郁障碍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45.3%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焦虑障碍,共病以广泛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为最多(分别为22.0%、13.3%);入组时及3个月末,共病组HAMD、HAMA、CGI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3个月末共病组HAMA减分率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HAMD减分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发生率高,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重,焦虑症状不易缓解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分离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4例伴或不伴有分离症状抑郁症(分别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2例)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在治疗2周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减少(P〈0.05),说明均有显著疗效。研究组除焦虑/抑郁因子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分在治疗第2周末均有显著减少。结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所处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应密切注意这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文拉法辛和氯米帕明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和氯米帕明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文拉法辛和氯米帕明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和氯米帕明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似,但文拉法辛比氯米帕明见效快,不良反应轻,疗效指数好于氯米帕明(P<0.05)。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见效快、不良反应轻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伴抑郁症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共7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利培酮组34例,氯氮平组36例;伴有抑郁症状者39例,利培酮组17例,氯氮平组22例。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疗效。结果:两组PANSS、HAMD和GAF评分在治疗12周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无抑郁症状组在治疗4、8、12周末的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结论:抑郁症状不影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利培酮和氯氮平对伴抑郁症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米安色林改善抑郁症社会功能的时序。方法 将符合CCMD - 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5 0例予以米安色林 (mianserine)治疗 1年 ,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时段依次与前一时段的SDSS评分比较 ,其中第 2个月及第 10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HAMD评分比较仅第 2个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米安色林对抑郁症社会功能的改善与症状改善不一致 ,是一个迁延过程 ,第 10个月后方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与丙米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文拉法辛及丙米嗪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显效率80%,丙米嗪组75%,两组相仿。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下降以文拉法辛组更为显著,文拉辛组不良反应较少,程度较轻,不需处理。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丙米嗪相当,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