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4年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 5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同时性腹膜转移40例(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CEA水平、CA19-9水平、CA-125水平、T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及合并糖尿病情况均是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65岁、肿瘤直径≥5 cm、CEA水平增高、CA19-9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肿瘤T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同时性腹膜转移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水平、CA-125水平、T分期、合并糖尿病、分化程度及病理学类型均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CEA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T分期越晚、低分化(相对于高分化)、黏液腺癌(相对于腺癌)及合并糖尿病者的腹膜转移率较高。结论 CEA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肿瘤T分期、低分化、黏液腺癌及合并糖尿病均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并评价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70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4例(6.5%)发生同时性腹膜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从而建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AUC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梗阻、腹腔积液、肿瘤部位、临床T分期(cT)、临床N分期(cN)、血红蛋白、白蛋白、CA125、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5.57,95%CI 2.11-14.70,P=0.001)、cT(HR=6.19,95%CI 1.02-37.46,P=0.047)、cN(HR=6.18,95%CI 2.39-15.99,P<0.001)、CA125(HR=27.49,95%CI 8.87-85.17,P<0.001)、CA19-9(HR=46.65,95%CI 12.26-177.58,P<0.001)和CEA(HR=1223.07,95%CI 259.99-5753.70,P<0.001)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模型的列线图总分为278分,列线图的AUC值为0.97。结论 肿瘤部位、cT、cN、CA125、CA19-9和CEA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处理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和腹膜扩散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癌数据库资料中有同时性肝转移和/或腹膜扩散患者(166例/15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在诸多病理因素中肿瘤分化程度和浆膜浸润与腹膜扩散有关(P<0.01),而肿瘤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Ducks分期等与同时性肝转移有关(P<0.01);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组与伴腹膜扩散组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可切除组中伴腹膜扩散者的长期生存率优于伴肝转移者(P<0.01).结论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较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长期顶后好;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或肝转移才标示着肿瘤的终末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根治切除组较伴同时性肝转移根治切除组预后好,局限的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通过手术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31和D2-40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59例(其中伴腹膜转移者19例,不伴腹膜转移者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二者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在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和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5)。(3)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与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但二者在伴腹膜转移的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和印戒细胞癌中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而与其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均无关(P0.05)。(4)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r=0.342,P=0.012;r=0.119,P=0.008)。结论在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组织中的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不伴腹膜转移者,且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其与腹膜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能存在某些共同调控的方式协同参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1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225~375 min,平均285 min,出血量为100 ~600 mL,平均230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8例存活,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腹腔转移.结论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同期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35例.其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及41.7%,与同期单结直肠癌病例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或术中应常规行全程结肠镜检查,术中应常规解剖标本.根治性切除是治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1])。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形式,也是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结直肠癌确诊时同时合并腹膜转移的概率为5. 0%~15. 0%,而异时性腹膜转移的概率为20. 0%~50. 0%~([2-3])。传统观念认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疾病终末期,预后差,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结直肠癌数据库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结直肠癌无腹膜扩散和有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程度腹膜扩散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预后.结果 201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50例(7.4%)发生腹膜扩散.在诸多临床病理因素中,浆膜浸润、腹水、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分型、瘤周径、癌性肠梗阻、Dukes分期与腹膜扩散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浆膜浸润、肿瘤分化程度与腹膜扩散有关.腹膜转移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38.1%、30.2%;根治性手术切除组1、3、5年各时点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和减状切除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患者临床病理情况较差,局限性腹膜扩散患者预后较腹膜广泛转移者好,尽量手术切除腹膜转移病灶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873例患者中,腹膜种植转移97例(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32)、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8)、肠壁浸润深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术前CEA(P=0.003)和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P=0.009)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的方式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并予以分析。结果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方法不断更新,主要包括血液学、免疫学及影像学方法。治疗主要分为预防性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预防性治疗多采取灌注化疗或术后系统化疗,对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者采取姑息手术原发灶切除或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热灌注化疗。结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目前仍无金标准,全面评估、综合治疗能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腹膜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与其他转移部位相比预后较差。早期的观点认为,腹膜转移是疾病的终末状态,全身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治疗模式逐渐得到外科医生的认可,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药物的应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治仍面临很多挑战和争议。本文从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演变出发,讨论了腹膜转移可能的机制,包括"寡转移"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进一步探讨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治策略及面临的挑战,包括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腹腔镜探查的争议、腹膜转移负荷评估困难、术后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有限以及中国不同地区间诊治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同时强调了CRS+HIPEC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加强腹膜转移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推广腹膜转移的规范化诊治是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腹膜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 腹膜转移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晚期阶段。"种子-土壤"学说和"寡转移"学说是腹膜转移发生发展机制的主要假设。近年来,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机制研究逐渐深入, 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腹膜转移灶的形成依赖于多种分子的协同作用, 以完成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至定植于腹膜并形成转移灶的全过程, 而肿瘤微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治疗方面, 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 除全身化疗外,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腹膜转移的治疗中, 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NCCN指南和PSOGI推荐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轻中度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在CRS+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领域,腹膜转移高风险患者行二次探查+HIPEC是否有生存获益,以及HIPEC在该整合治疗体系中的价值,是两个争议已久的重要问题。针...  相似文献   

14.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遴选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早期诊断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肿瘤家族史、是否合并肝炎肝硬化、有无合并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原发肿瘤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19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56例.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5.3%。在发病年龄、是否有肠梗阻、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肝转移和无肝转移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者明显多于左叶,而左侧结肠癌转移瘤多分布于全叶。当术前CEA大于22.1μg/L时,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肠梗阻、盆腔有无转移及CEA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NKI、万方、维普六个数据库中检索腹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并手动检索了法国Elias团队关于腹膜转移的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241例,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241例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共4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其中,吻合口瘘19例(7.9%),腹腔出血7例(2.9%),肠梗阻15例(6.2%),切口感染21例(8.7%),腹腔感染6例(2.5%),肺部感染3例(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原发肿瘤位置、术中失血量是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出血量(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瘘和出血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合并疾病、手术出血量较多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采取腹腔镜手术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 随着社会进步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步升高,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 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既往常常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 但预后较差。如何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的腹膜转移, 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腹腔热灌注化疗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通常与手术治疗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共同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模式、灌注药物的选择以及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72年6月至2005年4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结直肠癌患者2871例,发现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及同时性多脏器癌45例,占1.6%(45/2871).我们结合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新发病例约100万/年,每年约50万患者因此而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转移。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也常常是唯一的转移部位。而结直肠癌诊断时约有10%~25%发现时已伴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还有50%~70%最终发展到肝转移,尸检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率高达60%~71%。结直肠癌肝转移完全切除后,5年生存期为21%~48%,甚至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