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发病24 h之内的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5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入院次日血清NSP水平,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起病后3个月,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mRS≥2分者作为预后不良组(n=25),mRS<2分为预后良好组(n=37)。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脑出血组入院时NSP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对预后不同两组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收缩压水平、发病时有无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入院时NSP浓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时NSP浓度高于预后不良组。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脑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NSP浓度暂未得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一定关系。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NSP水平升高,对其预后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T1-MMP)在胃癌和非癌性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6002法)检测140例胃癌手术病人及20例非癌性胃组织中MT1-MMP的表达。结果:非癌性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MT1-MM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和54.3%(76/140),呈递增的趋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MT1-MMP蛋白表达与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MT1-MM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高表达提高了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75例,正常胃黏膜标本12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K1的表达。结果 PAK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产生、远隔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PAK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E-钙粘蛋白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胃粘膜和胃癌标本的E-Cad和MMP-9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E-Cad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3.7%,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其表达率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Cad表达阳性者,其5年生存期率较高(P〈0.05)。MMP-9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7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分期以及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广泛存在E-钙粘蛋白及MMP-9表达异常,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宋育林 《安徽医药》2013,17(10):1707-170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经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胃切缘组织(作为对照组)中NO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NOBl的阳性表达率为65.7%(46/70)高于切缘胃黏膜中NOB1的阳性表达率(47.1%,33/70)(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eptin、MMP-2在19例正常胃黏膜、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9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胃癌和4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leptin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其阳性表达率(84.4%)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21.1%,36.8%,47.4%,53.3%;P<0.01);leptin表达与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O.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8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组(5.3%,21.0%,36.8S.3%;P均<0.05);MMP-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eptin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γs=O.663,P<O.01).结论 leptin、MMP-2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监测二者的表达可作为胃癌发生、进展程度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郭德智  刘鹏 《中国医药》2011,6(3):311-3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IMP-1在40例直肠癌组织、3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IMP-1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62.5%)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36.7%);TIMP-1阳性表达率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IMP-1阳性表达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82.6%)明显高于阴性患者(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1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IMP-1对直肠癌侵袭转移的预测、预后评估及指导合理的综合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is about expression of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 in 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in 40 samples of rectal cancers and 30 normal rectal mucosa was exa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expression with som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TIMP-1 (62.5%) was higher in rectal cancer than normal rectal mucosa. Increased TIMP-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Dukes stage and lymph node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Compared with the cases of negative TIMP-1 expression,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TIMP-1 expressio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5-year survival rate(P<0.05). Conclusions TIMP-1 may play a key role in rectal carcinogenesis,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TIMP-1 is a allergy indicator for diagnosis of rectal cancer with high specificity. The expression of TIMP-1 i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rectal cancer an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胃癌患者原发灶转移及邻近非肿瘤胃黏膜等不同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整合素β1亚单位分布特征,旨在探讨整合素β1、MMP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并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二步法检测整合素β1和MMP2在64例胃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β1在正常胃小凹表层上皮细胞膜表面呈均质性表达,并沿基底膜呈连续性线状分布;在胃癌组织的细胞浆和细胞膜呈棕黄色表达;淋巴结转移灶中呈非均质性棕黄色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邻近的正常黏膜组织(P<0.05);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整合素β1阳性表达也有差异,在高中分化组为40%,在低分化组中为84.6%,可见,在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P<0.01);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MMP2阳性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的细胞浆和细胞膜内,呈棕黄色。MMP2表达阳性在胃癌组织明显强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P<0.05);浸透黏膜层组中的表达强于未浸透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阳性表达也有差异,在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P<0.01)。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整合素β1和MMP2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等无关,其表达的检测对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作为估计患者预后及术后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APE1/Re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APE1/Ref-1蛋白在9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2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72例。结果 APE1/Ref-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7.01%,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73.61%(P<0.05)。结论 APE1/Ref-1可能通过对增强胃癌组织DNA碱基损伤的修复而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及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5法检测143例胃癌组织中N-钙黏蛋白的表达。通过χ2分析、Kaplan-Meier方法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对N-钙黏蛋白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钙黏蛋白在16例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N-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低分化、静脉转移、肝转移和复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方法表明,年龄、N-钙黏蛋白阳性、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与预后相关。但是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N-钙黏蛋白的表达和肝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N-钙黏蛋白可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预示患者预后不良。此外,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低分化、静脉转移、肝转移和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蛋白1(Na+/H+,exchanger 1,NHE1)在人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 ,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比较NHE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NHE1特异性阻断剂[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5‐(N‐ethyl‐N‐isopropyl) amiloride (EIPA )]处理胃癌 SGC‐7901细胞24 h ,MTT法检测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NHE1在人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细胞和胃癌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人胃癌组织和 SGC‐7901胃癌细胞中,其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EIPA10μm/mL ,20μm/mL ,30μm/mL处理,均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过度增殖(P<0.05),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NH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中表达显著升高;NHE1特异性阻断剂EIPA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N H E1的改变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在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DNA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一步探讨三叶因子1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4例人胃癌、癌旁及远癌正常组织标本(术前未做放化疗),15例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胃癌、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的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以PCR产物电泳结果的灰度值与相应内参照GAPDH的比值表示。使用SPSS软件包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认为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P〈0.01),癌旁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高于远癌正常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P〈0.05),癌旁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与良性溃疡旁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44例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例数为26例(甲基化率为59.09%),癌旁、远癌正常组织及良性溃疡的正常组织未见甲基化。结论: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或表达缺失,提示三叶因子1可能是胃癌的抑制因子,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有较高的甲基化率,提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三叶因子1的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胃癌组织中三叶因子1mRNA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与其DNA启动子甲基化有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胃癌治疗的靶点,但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K1和K-i67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术后病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胃组织中TK1和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TK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50/60)、81.7%(49/60),30例健康对照组中胃黏膜组织中TK1和K-i67都未见到表达。TK1和K-i67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现显著相关(TK1 P〈0.05,K-i67 P〈0.01),与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无相关性;TK1与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TK1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应该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二者进行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增殖指标,并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瘦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9倒正常胃黏膜、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7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胃癌、46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leptin、MMP-2表达情况。结果 leptin随胃癌的发展阳性率逐渐增高(15.8%,36.8%,47.1%,53.3%,82.6%;P〈0.01);lept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80.4%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旱期胃癌组(5.3%,26.3%,35.3%,53.3%;P均〈0.05);MMP-2表达与细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eptin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s=0.673,P〈0.01)。结论 leptin、MMP-2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邹文革 《江西医药》2015,50(2):127-128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方晓琳  李秋根 《江西医药》2012,47(3):208-210
目的探讨在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方法将体重180-250g的SD清洁级雄性大鼠48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博莱霉素(BLM)组,BLM组大鼠气管内注入0.9-1.25ml博莱霉素A5(BLMA5,5mg/kg),对照组在同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动物于气管灌注后第7、14、28、40d分别随机处死6只。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PAR-1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纤维化,按Ashcroft评分法,评估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结果(1)对照组无明显胶原沉积,BLM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见明显胶原沉积,BLM组/对照组两组在第7、14、28、40d肺间质纤维化Ashcroft评分分别为24±3.72/3±0.63、46.4±4.09/4±0.63、69.3±3.78/3±1.41、64.5±5.96/3±1.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BLM组/对照组两组在第7、14、28、40d平均每高倍镜视野肺组织PAR-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93±1.47/2.5±1.52、16.67±2.16/1.83±1.17、17.67±2.16/2.17±0.75、16.0±2.28/2.17±1.17。BLM组各时间点肺组织PAR-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多,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肺间质纤维化程度与PAR-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76)。结论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增强;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可能在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中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中细胞外基质Tenascin(TN)表达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中的TN表达,并应用SPSS18.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nascin表达(+)78例,(-)27例;以Tenascin表达为应变量,以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贫血程度、HP感染、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程度、组织学类型、胃癌的Borrmann分型、胃癌部位、分化程度和癌胚抗原)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贫血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癌胚抗原是影响Tenascin表达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胃癌中的TN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否有相互协同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as关联域蛋白1亚型A(ras asso-ciatio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 isoform A,ANRASSF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qRT-PCR法检测胃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法对110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3%和9%;Twis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P=0.03)、淋巴结转移(N)(P=0.02)、TNM分期(P=0.009)及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P=0.009)有关;Twist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指征(P=0.003),且是独立预后因素,具有比其他临床指标更强的预测作用(HR:2.893,95%CI:1.385~6.044).结论 Twist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并可应用于临床,以助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