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NF-α、IL-6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齐林  王为  周国华 《医学综述》2014,(7):1174-1176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过程是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在内的自身免疫的异常,最终导致组织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中肠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参与炎症的发生以及信号的转导。该文就近年来TNF-α、IL-6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郭永亮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1):669-671
<正>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近年来由于发现它们异常表达对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尤其IL-6与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myeloma MM)的发病及抗IL-6抗体治疗MM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使IL-6和TNF-α成为细胞因子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探讨IL-16在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于入院后第3天及第15天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外周血TNF-α、IL-6、IL-16、sVCAM-1和D-Dimer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病人发病早期TNF-α、IL-6、IL-16、sVCAM-1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发病2周后TNF-α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四个细胞因子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IL-16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将成为治疗脑梗死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痹康饮合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痹康饮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佐剂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关节炎指数评价、继发病变关节X线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血清细胞因子测定,观察痹康饮合剂、甲氨喋呤对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调控作用。结果痹康饮合剂、甲氨喋呤治疗后,关节炎指数发生较显著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改变程度痹康饮合剂组最小。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对照组与各组IL-1β、TNF-α的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痹康饮合剂组、甲氨喋呤组水平大致相同(P>0.05)。结论IL-1β、TNF-α异常增高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密切相关,痹康饮合剂治疗可以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或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关节软骨退化及损害后关节内骨质增生、变形,导致的关节功能改变。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复杂,难以用单一因素解释。人们发现在软骨退变降解过程中细胞因子、生物酶的调控异常在OA的关节软骨及滑膜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关节病变的主要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剂,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现仅就有关IL-1及TNF-α与OA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结膜炎炎症急性期和炎症缓解后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超敏免疫分析测定了127例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7例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与54例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半个月,在急性炎症缓解后血浆炎性因子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hs-CRP与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 8、0.604 4、0.615 6和0.627 8。结论:急性结膜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急性期有明显增高。血浆hs-CRP与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平 《医学综述》2011,17(5):647-64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的因子之一。研究表明,TNF-α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炎性反应的持续发生和软骨与骨的破坏的重要促炎性细胞因子。抗TNF-α药物在临床上治疗RA有良好的效果,对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陆海华  史忠  刘波  周坤  李霞  尤再春 《重庆医学》2007,36(18):1818-181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患者早期血清TNF-α、IL-1、IL-6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发病24h内是否并发急性肺损伤分为急性胰腺炎(AP)组和APALI组,测定血清TNF-α、IL-1、IL-6水平,同时监测动脉血气水平.将健康献血者10例作对照组.结果 发病24h,70例AP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共57例(81.43%),AP组、APALI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同时APALI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高于AP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与急性肺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NF-α、IL-1、IL-6 早期即参与了胰腺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可能是体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 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以持续的关节炎症、系统性炎症和免疫异常为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细胞因子TNF-α和IL-6在RA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可作为治疗RA新的靶点。TNF抑制剂与IL-6抑制剂TCZ在目前治疗RA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近期在临床中对TCZ进行的试验研究以及其与TNF抑制剂在疗效、副作用等反面的对比研究。由于生物制剂较为突出的疗效,目前治疗RA的策略已经发生转移。因为RA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TNF-α以及IL-6在其病理机制中可能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RA的方案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Grase病(GD)^131Ⅰ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GD患者^131Ⅰ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结果:GD患者TNF-α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131Ⅰ治疗后TNF-αIL-6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IL-6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IL-6的异常与GD的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om six to 89 months after surgery 82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by radical surgery (118 excisions) for intractable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were reviewed. Local recurrence rates varied greatly with the disease site, being low after axillary (3%) and perianal surgery (0%) and high after inguinoperineal (37%) and submammary (50%) excision. Recurrence results from inadequate excision or an unusually wide distribution of apocrine glands, but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obesity, local pressure, and skin maceration played a part in a few patients. Recurrence due to inadequate surgery tended to be the most troublesome. At follow up 75 (91%) of the patients were pleas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ir operation. A quarter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disease at a new anatomical site after operation. Radical surgery gives good symptomatic control of severe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of the axilla, inguinoperineal, and perianal regions but is less satisfactory for submammary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杀伤肿瘤等方面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在脑组织中可以由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高水平表达,能促进脑组织中胶质细胞增殖、影响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比例、促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等,最终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7、TGF-β、IFN-γ、TNG-α和IL-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及mRNA表达,探讨IL-37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及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30例RA患者(RA疾病标准评分≥6)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及mRNA表达,并探讨其抑制机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IL-37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 ①治疗前后RA患者组血清IL-3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A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FN-γ、TNG-α、IL-1明显高于正常组,IL-37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③RA患者血清中IL-37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前r=0.854,P〈0.05,治疗后r=0.563,P〈0.05)。结论 IL-37作为一种基础的免疫抑制因子,通过其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炎症因子。当代偿产生的IL-37不能维持免疫平衡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造成了RA患者机体损伤。通过实验证实IL-37与RA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存在一定关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岚  刘蒸 《医学综述》2013,19(6):1096-1099
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学及生物学功能。姜黄素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改善心肌功能、心室重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姜黄素还与多种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细胞因子、炎性因子、黏性因子等具有相关性,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脑钠肽、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等。了解目前姜黄素在药理、临床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有效性,探索细胞因子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6条1岁龄比格犬针刺退变模型,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将培养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4组:20 ng/ml IL-10治疗组,20 ng/ml TGF-β治疗组,20 ng/ml IL-10联合20 ng/ml TGF-β治疗组,未治疗组;并以正常髓核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于治疗后12、24、48 h时检测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12 h,正常髓核细胞组TNF-α的MFI值为7.92±0.32,IL-10治疗组为14.57±3.37,IL-10+TGF-β治疗组为11.9±2.91,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1.47±4.38,P<0.01)。治疗后24 h,IL-10治疗组为21.23±2.85,TGF-β治疗组为20.27±2.76, IL-10+TGF-β治疗组为12.9±2.91,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0.8±2.86,P<0.01),IL-10+TGF-β治疗组较IL-10治疗组及TGF-β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 h,TGF-β治疗组与IL-10+TGF-β治疗组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达到最低水平,正常对照组TNF-α的MFI值为9.07±0.54,TGF-β治疗组为16.07±2.46,IL-10+TGF-β治疗组为12.3±4.42,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29.3±2.84,P<0.01)。结论 IL-10和TGF-β能够稳定地抑制TNF-α的表达,IL-10和TGF-β可能用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爽  赵艳  张欣  张海萍  冯霞  闫惠平 《北京医学》2012,34(3):185-18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重症HFMD患儿34例,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2组;选择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总结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3组患儿血清中的8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重型组25例,危重型组9例。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2和IL-10明显升高(P0.05);除IL-8外,危重型组中的7种细胞因子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05,P0.001);脑炎合并肺炎组(13例)与脑炎组(17例)比较,IL-6显著升高(P0.05);EV71阳性组(8例)与病原学未检出组(16例)比较,IL-2、IL-4、IL-6、IL-10、GM-CSF、IFN-γ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病例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及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8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随机分为己酮可可碱组(n=42)及常规治疗组(n=40),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200mg,每日3次,观察治疗6月;另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顺序饱和液相竞争的弥散免疫分析法测定TNF-α。结果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与正常对照组对比,CD3、CD4、CD4/CD8降低(P<0.05),CD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CD3、CD4、CD4/CD8及炎症因子IL-6、TNF-α明显改善(P<0.05),而己酮可可碱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异常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己酮可可碱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可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尹旭  张宇忠  杨莹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1014-1015,1018
本文综述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0、IL-4四种细胞因子与休克的关系。TNF-α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是初始致休克因子。血清IL-6的水平较TNF-α延迟,可以反映严重感染的程度。IL-10对休克时TNF-α和IL-6水平起到下调作用,减轻炎症反应。IL-4可以抑制IL-6和TNF-α分泌,是休克中起保护作用的另一种抗炎递质。  相似文献   

20.
唐莉 《中外医疗》2016,(13):56-58
目的:探讨对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行VSD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肛肠科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VSD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其中90.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则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术后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利于创面水肿消除和渗液清除,对于创口的尽快愈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术效果的顺利发挥,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