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心理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并考察同胞关系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2020年3~7月,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scale,CPAS)、同胞关系量表(the life span sibling relationship scale,LSR...  相似文献   

2.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3-286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中生命意义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情绪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TQ-SF)、人生意义问卷(MLQ)、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1 8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维度和抑郁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情感虐待得分高于男生(P=0.001),男生躯体虐待得分高于女生(P<0.001),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P=0.001)。(2)不同抑郁程度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人生意义的各个维度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儿童期创伤与抑郁得分均呈正相关(r=0.157,P<0.01),与人生意义得分呈负相关(r=-0.48,P<0.05);人生意义得分与抑郁呈负相关(r=-0.342,P<0.01)。(4)人生意义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情绪的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10.24%。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其抑郁关系密切,人生意义感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112例AD患者的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AD患者的照顾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AD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6份,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者(P<0.05),平均照顾时间≥8h者照顾负担、虐待倾向得分均显著高于平均照顾时间<8h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 –0.504,P<0.001;r= –0.513,P<0.001),与虐待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01);照顾负担作为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5.15%,中介效应占44.85%,其中心理弹性占19.39%,应对方式占25.45%。结论 AD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虐待倾向呈正相关,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减轻照顾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虐待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人格及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儿童虐待史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除儿童期母亲憎恶与成年期人格中内外倾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儿童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均呈显著相关(P<0.01);儿童期精神虐待4个维度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257,r=0.304,r=0.237,r=0.256).②儿童期父亲憎恶在神经质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243,P<0.01)为正,儿童期母亲忽视在大学生精神质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206,P<0.01)为正,儿童期父亲忽视在大学生内外倾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43,P<0.01)为负,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儿童期父亲憎恶与母亲憎恶对大学生抑郁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分别β=0.078,β=0.103,P<0.05),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4%;③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儿童期父亲憎恶通过成年期神经质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抑郁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9.8%.结论 儿童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人格及抑郁情绪有直接预测作用;此外,儿童期精神虐待还通过成年期人格的部分中介作用对个体成年期抑郁情绪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邢敏智  蔡婵  朱跃华 《重庆医学》2022,51(2):281-285,29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40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Ⅳ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评估儿童期成长经历,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评估反刍思维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心理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 并考察同胞关系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0年3~7月,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scale, CPAS)、同胞关系量表(the life span sibling relationship scale, LSR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对2 995名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测量, 通过SPSS 21.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 使用AMOS 23.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1)非独生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的阳性检出率为55.29%, 抑郁[16(9, 24)分]检出率为51.62%;(2)心理虐待、同胞关系、心理弹性、抑郁在父母关系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86, -13.822, -13.771, -12.620, -10.650, -11.524, 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编制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并对它进行初步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PRCA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并分析小学生的受虐待情况.结果 PRCA的虐待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躯体虐待因子为0.85,情感虐待因子为0.73,性虐待因子为0.99,忽视因子为0.89.PRCA的重测信度为0.68,躯体虐待因子为0.46,情感虐待因子为0.56,性虐待因子为0.70,忽视因子为0.54.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4~0.52,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77,与抑郁自评量表相关系数为0.35~0.77.受虐待组学生症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均分:(1.84±0.61)分vs(1.59±0.57)分,t=2.84,P<0.01].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受虐待程度较重,一年内受虐待次数较多[总分:(12.87±16.46)分vs(8.49±12.31)分,t=2.00,P<0.05;频度:(1.72±1.71)分vs(1.16±1.16)分,t=2.53,P<0.05].绝大部分虐待行为始发于10岁之前.结论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对儿童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生命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抑郁、焦虑有直接正向性影响( sβ=0.145,0.130; P<0.01),对生命质量4个领域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251~-0.287; 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对抑郁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089~-0.421;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对焦虑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096~-0.298; P<0.0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模型Ⅱ的拟合指数为x2/df=1.674,P=0.187,RMSEA =0.017,RMR=0.052,GFI=1.000,AGFI=0.994,NFI=1.000,RFI=0.995,IFI=1.000,TLI=0.998,CFI=1.00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生命质量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和团体心理辅导相配合对康复期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所起的作用,为提高戒毒成功率,预防戒毒人员复吸提供依据。方法将159名3个月后出所的初次康复期强戒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79名和对照组80名,分别进行传统宣传教育和针灸配合团体心理辅导疗法,每周2次。8周后运用李娜等编写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复吸倾向性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降低康复期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一定程度上对抗"心"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研究生的童年虐待经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主观知觉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抑郁量表(CESD)对907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的童年虐待、社会支持、自尊和抑郁得分分别为(33.88±9.35)分、(68.31±12.01)分、(36.62±4.80)分、(35.85±9.20)分,童年虐待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社会支持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①社会支持是童年虐待和自尊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比为42%;②社会支持是童年虐待和抑郁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比为54%.结论 童年虐待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自尊和抑郁,同时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研究生的自尊和抑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史率(36.7%)明显高于正常人(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分别为(17.95±5.72)分,(13.89±5.40)分.(10.45±3.47)分,(13.99±4.85)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8±4.86)分,(11.61±4.19分)分,(8.02±2.98)分,(11.14±3.76)分],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抑郁症状与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因子及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98~0.540,P<0.05或P<0.01),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50~-0.508,P<0.05或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虐待总分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r=-0.479~0.523,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儿童期遭遇过较多的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虐待的发生,儿童期被受虐待经历和父母不良养育方式与抑郁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成年抑郁症患者及80例配比健康对照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自设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其人口学资料、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评估童年受虐情况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评估应对方式,运用 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的相关性。结果(1)抑郁症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P<0.01),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2.01,P<0.01);有受虐经历的抑郁症病例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有受虐经历的健康对照组( Z=-6.134,P<0.01 ),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452,P<0.01);抑郁症组中有受虐经历的患者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经历患者(Z=-2.159,P<0.05),积极应对分值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2)抑郁症患者童年受虐经历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1;r=-0.333,P<0.05)。(3)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水平能够被童年受虐待总分和躯体因子共同解释占34.4%(P<0.01)。结论童年受虐经历明显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且虐待程度越重,尤其有躯体虐待,其消极应对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考研复试者个性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简称考研复试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等测查.结果 ①个性特征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107~0.668,P<0.05);心理防御机制量表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r=-0.090~-0.666,P<0.05;r=0.131~0.663,P<0.01);个性特征与心理防御机制量表显著相关(r=-0.158~-0.586,P<0.01;r=0.125~0.532,P<0.01).②心理防御机制在个性特征与抑郁/焦虑因子/外显性焦虑/恐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性特征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1.6%、43.8%、35.7%和65.7%.结论 考研复试者的个性特征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防御机制对抑郁、焦虑症状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学龄期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自评量表。方法对有关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库;经专家论证和小样本调查,对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测试版本(45个条目)并对44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鉴别指数、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筛选条目,形成正式量表,然后进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1)条目分析共删除14个条目,余下31个条目;(2)全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2,各维度、分量表和全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56~0.88;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维度对所属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负荷,抽取的两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68.9%。心理虐待和忽视分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相关系数为0.02~0.60,大多数显著相关。结论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条目质量及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对药物滥用和毒品的认知状况,为在高职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7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对大多数毒品知识的知晓率为50%左右,认知程度不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临床成瘾性药物使用不当会成为毒品这一方面的认知欠佳,药物滥用率低。结论在高职学生中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应在整体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侧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人格特征与心理困扰的关系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BF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10)和凯斯勒10量表(K10)对19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精神科护士K10得分为20.66±5.91,80.7%的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K10得分≥16)。K10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的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维度、C维度、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心理弹性与E维度、C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神经质与心理困扰的关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4%。 结论 神经质人格与心理弹性是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神经质人格对心理困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抑郁、绝望情绪与自杀危险性的关系及其绝望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量表、Beck绝望量表对临沂某地5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20个班的1 38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自杀危险性与抑郁、绝望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0.64,P<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绝望在抑郁与自杀危险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8%,以性别、年龄对样本进行分组,男生组和初一组中,绝望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2.7%和29.9%.女生组和初二组中,绝望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4.1%和95.3%.结论 初中生的抑郁、绝望情绪越严重,自杀危险性越大.绝望在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生中的中介效应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