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人们所说的起搏器,是指整个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人人体。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起搏电极导线负责向心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但是人们在使用永久起搏器时容易产生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寿命一般为6-10年。在人工心脏起搏器出厂前,各个厂家的心脏起搏器,或同一厂家的不同规格、不同起搏模式、不同起搏参数的心脏起搏器,或者同一厂家的不同换代产品.均以标准起搏模式对其起搏器寿命作了理论推算.并在出厂前标明其理论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操作的一些细节问题,为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借鉴.方法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2月~2009年5月4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植入方法、植入效果、植入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1年因脑卒中死亡,1例患者出现术后囊袋渗血、血肿,1例患者出现起搏综合征,1例患者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牢被发现重新连接后起搏正常,经室间隔起搏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明显缩窄,经双心室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起搏器随诊为延长起搏器寿命,发挥起搏器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临时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体会。方法:经右股静脉途径应用普通起搏电极抢救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病人。结果:4例起搏电极均安置成功,3例起搏良好,并成功撤除临时心脏起搏器。结论:临时心脏起搏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抢救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手段,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吉小利 《现代保健》2011,(6):186-187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术起搏电极置入的实用价值.方法 经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并将起搏电极推送到右室心尖部,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23例患者均能准确定位于右室心尖部,成功起搏,起搏过程中无电极脱位起搏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6.
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方法,其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在1~2w内,最长不超过1个月。脉冲发生器放置于体外,达到治疗目的后即撤除起搏电极。因此容易造成电极脱位,导管断裂,感染并发症。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有计划地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避免了不必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起搏器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所有患儿采用静脉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及肱静脉。先放置血管鞘管,再沿该鞘管送人临时心脏起搏导管,借助心电图、超声或x线下导管头端定位于右心室心尖部。选择抑制型同步起搏器,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设置起搏频率95—135次train,起搏阈值电流5mA,起搏感知电压10mV。结果:24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内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人术,14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10例于床旁放置。16例患儿康复,8例死亡。起搏导管放置时间短者1.5h,最长8d。住院时间最短8h,最长40d。结论:小儿暴发型心肌炎应早期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病程中出现心室率过慢(〈50次/min)、或室率逐渐下降,或其他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等,应及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减免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的28例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减免并发症出现的有效护理办法。结果:经术后规范护理,共出现并发症4例,包括囊袋血肿2例,、电极脱位1例、感知+起搏障碍1例,总发生率为14%。结论:术后科学规范的护理,对并发症预防与及时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方法采用漂浮电极导管此例接受临时起搏器安装,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床旁临时起搏器安装成功率100%,无近期电极脱位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患者的术前教育,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检测、观察、起搏器功能维持的护理,是保证临时心脏起搏成功,防止发生并发症及电极脱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起搏部位对植入患者心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到本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植入部位为心脏右室心尖部,共52例,二组选择希氏束起搏(希浦系统起搏),共68例,对所有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和植入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本文两组患者6个月之内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心功能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植入起搏器后差异明显(P<0.05);(3)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一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改善优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一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相对于右室心尖部植入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左房和左室射血功能的改善,不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置入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均给予安装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并在围术期行全方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次起搏成功率为100%%,护理全程未出现1例炎症、血气胸等并发症现象。结论:给予置入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起搏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将起搏器埋藏在体内,利用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代替心脏自主起搏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缓慢性心率失常。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济南省立医院心导管室。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5岁。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窦30例。均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痊愈出院。1.2 方法 一般均采取锁骨下静脉进入,经上腔静脉、右心房进入右心室,最后将电极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然后将穿刺处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边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动过缓患者35例,床边经股静脉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留置6F或7F鞘管,将5F气囊漂浮电极送至右心室心尖部,最后调试起搏器电压、频率、感知和灵敏度。观察35例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血压改变、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心脏临时起搏器均获得成功,内外科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和急性期。结论对于心动过缓、需要外科手术及危重症急救中床边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方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通过发送电脉冲刺激心脏模拟正常心脏冲动和传导,以恢复心脏收缩功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不仅可以缓解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还可以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心律失常及多束支阻滞的患者,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我院35例患者应用该技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1):62-63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治疗的ICD-9-CM-3编码。方法通过对心脏起搏治疗方式的理解、起搏器种类的介绍及编码原则与查找方法的分析,结合起搏器手术分类类目、亚目,进行正确编码。结果根据不同的适应症,临床会选择不同的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编码员应根据具体的手术方式和实际采用的起搏装置进行相应编码。结论要做到正确编码,编码员首先应正确理解起搏手术治疗具体方式,分清起搏器的使用类型和植入的具体装置。  相似文献   

15.
植入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随着起搏器工程技术的发展,起搏器的功能日趋复杂化、生理化和自动化,目前的双腔起搏器具有比较完善的诊断功能,所以起搏器术后的程控显的尤为重要,2008年1~11月,我院共植入双腔起搏器26例,本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对双腔起搏器的程控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应用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与传导系统有关的心脏疾患,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医学科学,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人工心脏起搏系统工程技术的硬件(电极导管、起搏器)和软件(临床应用技术等)也发展迅速。硬件方面,心脏起搏器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混合电路和大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已有较多文章报道了体外隔肌起搏(ED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有良好的作用。体外膈肌起搏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无创伤性的装置,它避免了植入式隔肌起搏器(IDP)可发生的医源性合并症[1],包括植入电极手术时损伤隔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放置电极的局部组织感染、化学性刺激损害隔神经以及疤痕收缩压迫神经等。我们采用EDP对尘肺患者进行了三周的治疗,探讨尘肺呼吸康复治疗的新方法。1仪器、对象及方法1.1仪器①国产FJD-80型肺量计。@国产RRI-190型隔肌起搏呼吸康复仪。1.2对象选择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低频脉冲振荡器,也称脉冲发生器。1932年Hyman氏虽试制成功第一台重量7.2公斤的起搏器,而未能引起临床同道们的重视。1952年Zoll氏用体外皮肤电极起搏法成功地抢救了二例心脏停搏的病人,从此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才开展起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更为广泛。1958年Furman氏首先将起搏电极经静脉插入右心室进行起搏获得成功;同年在瑞典安装第一台埋植式固定型心脏起搏器成功,使一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至今健在。1960年Chardack等在美国也开始埋  相似文献   

19.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从1994年4月~1999年6月先后成功地为25例病人安装了永久心脏起搏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87-188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起搏阈值正常组比较,起搏阈值升高组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起搏阈值升高与上述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充血性心衰、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