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莉 《四川医学》2005,26(10):1176-117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关节滑膜,也可累及关节外的其他器官和系统.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30~50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的特点,现将近年来老年类风湿关节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RA初发症状出现在60岁以后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ERA)。为探讨ERA的临床特点,收集我院ERA患者33例,与同期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on—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NER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3.
蒋耀平 《广西医学》2005,27(12):1948-1949
目的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60岁以上发病的老年患者及45例中青年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中青年发病患者相比,老年发病的患者男性比例高,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和膝等大关节受累的多,关节疼痛数多,握力较差;关节x线分期工期病变较多,Ⅱ期病变较少;血沉增高明显(P〈0.05~P〈0.01)。结论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不同于其他成年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年龄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的老年组RA(ERA)及60例非老年组RA(NERA)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组RA相比,老年组RA男性比例高,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膝关节的多;关节外表现以肺间质病变多见。结论ERA了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治疗上需全面分析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胡秋侠  李博  于敏 《吉林医学》2013,34(18):3702-3703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6例EORA患者及50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EORA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39.85±11.21,28.47±6.71,P<0.05),EORA患者的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51.28±12.81,32.52±8.93,P<0.05)。病程较久及DAS28评分较高的EORA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EORA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并与病程及病情活动性相关,在综合治疗时应给予这方面的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胡秋侠  李博  于敏 《吉林医学》2013,34(19):3930-393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例EORA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然后由专人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4例EORA患者中有15(20.3%)例存在抑郁,19例(25.7%)存在焦虑,7例(9.5%)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其他心理问题,共有41例(55.4%)。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以上提及的各项心理问题的SCL-90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心理护理前(P<0.05)。结论:EORA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比例及程度,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总体恢复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30例青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男性发病多,急性起病多见。首发以肩和膝等大关节受累的老年组(30.0%)高于中青年组(13.3%),且老年组易并发心肺等疾患及骨关节炎。结论:西宁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较轻,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惠民教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将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分活动期与稳定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钟世耀 《当代医学》2011,17(34):146-148
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称尪痹,其关节破坏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2a内,RA早期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的患者,最终出现关节破坏和畸形,因此,早期确诊意义重大,早期规范系统的个体化治疗是治疗的关键,积极、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缓解或有效控制,只有少数最终致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应照顾到病人的具体条件,这样才能提高病人对方案的依从性,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中医辩证用药效果不理想,而中西医结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观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难治性RA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已病早治,防止传变,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及早预料难治性RA的可能性,采取积极的中西医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力争阻止RA由轻变重,由表入里,或病邪霸羁,伤筋损骨而致残;外治法是RA治疗的重要方法,热疗、蜡疗、水疗、针灸、按摩、刮痧、离子导入、药浴、外敷膏药、药物穴位注射等方法的运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受病人的欢迎,在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增强内服药物的疗效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可导致多关节受累,甚至致残。RA的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病的临床预后。然而,X线、CT、MRI对于RA的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良,超声检查对RA的早期诊断可达到相当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现对超声在诊断RA中的运用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赛普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益赛普+甲氨蝶呤,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晨僵时间、握力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握力,肿胀关节数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协同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5例,非类风湿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0例,正常人血清5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用免疫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对各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RA患者抗-CCP和RF阳性率分别为63.63%、67.27%,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抗-CCP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3.63%、67.27%,特异性分别为98.00%、79.00%,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而抗CCP抗体对RA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二者联合时特异性达到99.58%。结论抗-CCP在RA诊断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RA)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09例RA、42例其他风湿免疫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和RF的敏感性分另q为62.4%和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P〉0.05);抗-CCP特异性为95.8%,明显高于RF的81.9%,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8.2,P〈0.0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下降(56.0%),特异性却升高(98.6%);两者总体符合率78.9%;抗CC—P与RF检测对RA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P〉0.0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47,P〈0.01)。结论抗-CCP抗体是诊断RA的一个高度特异性指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路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419-1421
近10年来,生物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种治疗因其昂贵不良反应大而且需要反复注射而受到很大限制,而基因治疗则避免了这些缺点,选择性高,能稳定作用到靶基因,已在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临床实验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就1,基因转移载体、2,细胞因子转移基因治疗、3,组织修复及组织破坏因子的转基因治疗、4,细胞凋亡基因的转基因治疗;做一个综述,以方便专业医疗工作者了解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可由成纤维细胞、角朊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诱导血管生成、胚胎发育、创伤愈合、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与VEGF密切相关,RA患者滑膜液中VEGF高表达,活动期滑膜液中VEGF的表达量要高于稳定期的表达量,阻断VEGF表达作为选择治疗RA的靶点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治疗药物不同将6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艾拉莫德口服,两组患者观察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评定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检查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检查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20-122+126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侵蚀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并收集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组)和35例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关节的骨质侵蚀声像图特征,包括直接征象(骨侵蚀的边界、外形及血流信号)及间接征象(滑膜增生、痛风石、双轨征及点状高回声)。结果 A组患者边界清晰率低于B组(χ~2=36.7956,P0.05),外形中的圆形率高于B组(χ~2=19.8252,P0.05),两组患者血流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86,P0.05);A组滑膜增生发生率高于B组(χ~2=31.2306,P0.05),痛风石、双轨征及点状高回声发生率均低于B组(χ~2=32.0833,17.5000,19.0909,P均0.05)。结论根据骨侵蚀的声像图特征,肌骨超声能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性跖趾关节炎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 )中的价值。方法 在关节镜下对 34例早、中期类风关患者共 4 2个膝关节 (早期 2 2例 ,2 4个关节 ;中期 12例 ,18个关节 )行滑膜切除术 ,其中32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所有的 4 2个关节得到了 6个月的随访 ,31个关节得到 2年的随访 ,14个关节得到 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和类风湿因子 (RF)的测定。结果 术后 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 95 .2 % (4 0 / 4 2个 ) ,术后 2年为 87.1% (2 7/ 31个 ) ,术后 4年为 6 4 .3% (9/ 14个 )。术后 3个月 ,早期类风关组的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中期类风关组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对早、中期类风关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术后给予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 ,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 ,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 ,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