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e)的干燥成熟果肉。药用部位为其去核后的果肉。笔者对其果核与果肉进行了如下对比研究。实验分别称取山茱萸果核与果肉各15g,用85%乙醇浸泡12h后回流提取3h,过  相似文献   

2.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非药用部位的产量远远高于花序,仅菊茎叶产量就为药用部位的3.5倍;长期以来,菊非药用部位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药用菊非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值得关注。研究表明,菊非药用部位富含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惊厥和改善肠道失调等功效。通过对药用菊在栽培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茎、叶、根等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药用菊非药用部位的资源价值发现与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构建及产业化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保护好和利用好中药资源已列入我国"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本团队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全产业链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创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的独特理化特性与资源化潜力,集成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物理转化等适宜技术,系统创建了五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新资源药材、医药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及副产物的生物酶、低聚糖、生物醇等系列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炭-液-气联产产品开发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功能食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功能材料制备及产品开发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化示范,服务于我国中药资源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黄作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目前,3种大黄均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兽药等领域,年需求量达5 500余吨(1吨=1 000 kg)。然而,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药用部位和药渣等废弃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黄非药用部位有类似于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常规营养成分,且使用历史悠久,某些资源性成分含量较根及根茎高,尤其是大黄茎叶安全性高、药食用价值潜力巨大;大黄药渣蒽醌类成分含量较高,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可见,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鉴于此,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产地应用调研的基础上,对大黄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状况进行总结,对其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资源性物质和利用途径进行综述,并提出大黄废弃物多层次和多途径的资源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大黄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大黄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继艳  王冰  李超宇  于淼 《中草药》2024,55(9):3179-3189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五味子的药用部位是干燥成熟果实,含有木脂素、多糖、萜类及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等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五味子藤茎、叶、果梗和根等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木脂素、多糖、萜类及黄酮等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药用部位,但非药用部位常作为杂质被废弃,不仅未得到充分利用还造成资源浪费。基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对五味子非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发五味子非药用部位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为五味子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枇杷作为蔷薇科枇杷属的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享有“全身是宝”的美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成分、三萜酸、黄酮和多糖4大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止咳平喘、降脂降糖等作用。然在其栽培和采收过程中,大量的非药用部位未得到合理利用,不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增加了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基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对枇杷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为枇杷的非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资源价值发现与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中药生态农业的生态功能提升及通过生态功能助力经济功能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飞亚  陶爱恩  管鑫  钱金栿  夏从龙 《中草药》2021,52(8):2449-2457
重楼生长缓慢,野生资源枯竭,价格昂贵。长期以来,在政府扶持和企业带动下,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但仅以根茎作为药用部位,地上部分(茎、叶)资源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地上部分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抗癌、止血、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通过对重楼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非药用部位的资源价值发现与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 ,本研究拟为今后改善山茱萸的管理方法 ,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方法 应用生态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手段 ,初步研究了小环境对山茱萸出肉率的影响 ,以及果实成熟期果实、果核的变化动态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各采集地点山茱萸出肉率有显著差异 ;山茱萸果实大小在成熟期有一个明显的峰值 ,大约出现在 9月 2 2日 ;其果实与果核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结论 生态因子和人工管理的状况都会对出肉率、果实与果核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用药的需要是药物被不断发现的源动力,扩大药用部位是发现新药的重要途径。中药"一体多用性"的理论对于中药新药用部位的发现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故从中药"一体多用"的普遍性、科学性、相对性等,探讨其对中药新药用部位发现及开发的启示,可以从传统非药用部位与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效用及临床功用等比较发现新的药用部位,也可以从非药用部位的副作用中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菊资源丰富,花序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其种植、采收过程的茎叶及根等非药用部位常被废弃。菊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Patsnap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菊资源国内外专利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发展趋势、全球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领域、技术生命曲线、技术生长率及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阐述菊资源当前专利的活动特征,揭示菊资源产业发展态势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资源性化学成分特点及其潜在资源价值,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精细高值化、转化增效、粗放低值化及文旅融合特色化的菊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策略与途径,为提升菊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菊资源经济产业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党参是大宗药材,传统药用部位为根,地上部分研究较少,而地上部分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其利用和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还未开展,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党参地上部分综合开发能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延伸党参产业链、提高其经济价值和药农经济收入并推动地方药材支柱产业发展,因此,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党参地上部分(茎、叶、花)的现有研究和综合利用现状,对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在畜牧业和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党参地上部分综合利用和党参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HPLC定量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3批胆木叶和胆木进行测定,比较其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差异,并采用LC-MS对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指认,获得胆木叶和胆木化学成分差异信息。胆木中的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高于胆木叶;胆木叶和胆木指纹图谱色谱峰有差别,胆木叶的化学成分较胆木丰富;LC-MS检测结果表明胆木叶和胆木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胆木叶和胆木有7种相同的化学成分。胆木叶和胆木的相似性研究为开发胆木叶潜在药用价值和胆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合欢非药用部位的药用价值,以缓解其资源压力。方法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合欢花及非药用部位合欢叶、茎中的代谢物进行筛选,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分析代谢物之间相关性和不同部位代谢物的差异性。结果 合欢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萜、糖、氨基酸、亚麻酸、胺、醇和多元醇、黄酮等类化合物,合欢的茎、叶和花中共有的代谢物主要有萜、黄酮和氨基酸等类成分,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被认为是形成合欢不同组织差异代谢物的重要富集代谢途径。结论 合欢茎和叶中含有类似合欢花中的代谢物,茎、叶可能被用来代替合欢花作为药用资源,为合欢不同部位代谢物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合成次生代谢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为桫椤目蚌壳蕨科植物,其根茎称为金毛狗脊。金毛狗含有挥发油类、蕨素类、酚酸类、黄酮类、多糖类、萜类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金毛狗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金毛狗的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技术、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种苗繁育、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苦参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部,成分类别包括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木脂素、酚酸和少量的苯丙素类成分,其中已分离得到了41个生物碱和108个黄酮类化合物,但是对茎、叶、花、果等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较少。对苦参地上部分开展深入化学研究有利于充分利用苦参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为我国传统中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中药资源。迄今为止,已从地榆中分离鉴定出18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鞣质、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鞣质类成分可作为地榆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体外研究表明,地榆具有止血、抗菌、抗肿瘤、神经保护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丰富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地榆对于外伤出血、烧烫伤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地榆发挥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40多年来国内外地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综述,为其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