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和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ADDwoR患者72例,注射组和物理治疗组各36例.比较治疗前、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 ~ 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理疗+手法复位+口腔操,第2组100名,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利用MMO(最大张口度,mm)及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95.5%(191/200),治疗前MMO为(22.90±3.18)、VAS为(5.81±0.32);治疗后3个月MMO为(37.05±4.43)、VAS为(1.29±0.19);治疗后6个月MMO为(36.29±4.08)、VAS为(1.37±0.2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5.76±3.87)、VAS为(1.52±0.28).第2组总有效率78%(78/100),治疗前MMO为(23.12±4.02)、VAS为(6.11±0.67);治疗后3个月MMO为(36.11±4.02)、VAS为(1.89±0.21);治疗后6个月MMO为(35.49±3.78)、VAS为(2.21±0.3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1.53±4.87)、VAS为(3.88±0.51).2组逐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对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透明质酸是关节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它在关节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 ,2 ] 。本研究通过对比的方法 ,评价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  作者单位 :116 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一院口腔科 (齐东元、潘巨利 ) ;鞍钢铁西医院口腔科 (刘成海 )  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2 7例患者男 1 1例 ,女 1 6例 ,年龄 1 5至 62岁 ,平均 2 9.6岁。均具有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特殊病史和典型症状 ,即既往有较长时期的关节弹响史 ,以后关节弹响突然消失 ,而出现严重的张口受限 ,并伴有疼痛 ,张口时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9例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移位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8例患者采用关节盘双板区悬吊缝合和盘与外侧囊壁交叉缝合,囊内髁状突高位切除治疗;1例行关节盘摘除阔筋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18月,8例(8/9)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复位关节盘的同时,避免术后被修复的关节盘与髁状突切除骨创面间形成纤维粘连。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试验组关节上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1 mL,对照组关节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注射液12.5 mg.术后0.5 h、1个月观察患者开口度和疼痛情况.结果 张口度和疗效,术后0.5 h,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短期疗效均较好,但长期疗效,透明质酸钠明显优于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 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 38.71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 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正学  哈綨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69-271,I022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多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分析治疗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下颌运动度变化,通过关节造影判定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均较治疗前的显著增加(P〈0.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关节造影显示仅有2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构建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探讨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后颞下颌关节系统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和MRI扫描,通过Mimics和Geomagic软件平台,构建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上、下颌骨,关节窝、全牙列及关节盘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力学分析显示.正常关节盘的应力集中在中带外侧部,应力分布较均匀,而当关节盘前移位时,关节盘的中带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引起该部位关节盘变薄或穿孔:髁突表面应力主要分布在前斜面.而当关节盘前移位时,髁突受力增大.提示该部位易发生退行性变。结论:利用cT和MRI,能够实现对病理状态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重建.且关节盘移位侧的关节盘、髁突应力峰值均大于正常侧关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关节下腔治疗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单侧TMJADDw/oR患者56例,随机分为关节上腔组和下腔组,以治疗前作对照,经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酸钠后行手法复位并佩戴密歇根(Michigan)稳定性咬合板2个月,复诊记录摩擦指数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关节上腔和下腔治疗组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摩擦指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 下腔治疗组开口改善度较上腔治疗组增加明显(P〈0.05),而摩擦指数值又明显小于上腔治疗组(P〈0.05)。结论TMJADDw/oR的关节下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上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评价关节镜手术加或不加(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方法一组(40例)应用关节镜手术(灌洗加松解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另一组(40例)则在关节镜手术后配合(牙合)垫治疗.结果随访2年,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法)疼痛缓解程度均值分别为1.8、 2.5, 6个月时分别为3.2、 4.8, 1年时分别为5.6、 5.8, 2年时分别为6.0、 6.2;张口度增加均值分别为3个月时5.6 mm、 7.8 mm, 6个月时为8.2 mm、 9.7 mm, 1年时为9.4 mm、 9.8 mm, 2年时为9.7 mm、 10.2 mm,其中术后3、6个月时疼痛及张口度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年、2年时疼痛、张口度改变对比均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并行(牙合)垫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短期疗效(3~6个月)较单纯采用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效果好,而术后1~2年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综合物理治疗改善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患者症状及功能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完成治疗的慢性ADDwoR患者256例(病程为8.4±9.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症状和功能,包括最大主动开口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MFIQ)分值。随访复发频率及复发时的症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30.5±4.6个月,患者最大主动开口度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VAS疼痛评分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MFIQ分值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治疗后直到随访时,82.8%的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14.5%复发,2.7%症状未见好转。37例有症状的复发患者中,70.3%为疼痛,13.5%为开口受限,13.6%为疼痛伴开口受限。结论: 综合物理治疗可显著改善ADDWoR患者的疼痛和开口受限症状,改善下颌功能,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锁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接诊的34例患者(男9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岁),经MRI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性锁结,采用再定位垫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戴用再定位垫3个月、6个月,取下垫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时的关节弹响,疼痛程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紊乱指数。结果 治疗结束时,34例患者中32例(94.12%)弹响完全消失,1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88.24%,3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76.46%;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疼痛主诉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均有显著下降。结论 再定位垫治疗关节盘移位伴间断性锁结,在短期内可有效消除关节弹响,缓解疼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利于关节盘获得良好的盘突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40例患者(男4例,女3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施予健康教育、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随后予手法复位,即刻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垫,同时进行运动疗法(软管盘复位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颈椎姿势训练)。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最大主动开口度(mm)、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MFIQ)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治疗结束后即刻,最大主动开口度从(24.5±6.4)mm 增加到(40.1±4.4)mm,开口末VAS从2(0,3)分下降到0(0,0)分,咀嚼VAS从1(0,3)分下降到0(0,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从(25.0±6.5)分下降到(12.3±6.4)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VAS 从0(0,0)分下降到0(0,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3.6±3.1)周MRI 显示正常盘-髁关系23例(占 57%),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9例(占23%),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8例(20%)。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可以即刻增加开口度,缓解疼痛,改善TMJ功能,并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Twin-Block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预后及效果。 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的52例急性颞下颌关节ADDWoR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佩戴Twin-Block咬合板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疼痛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on指数、影像学检查,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的数据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有4例治疗失败。4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张口度为(44.1 ± 3.3)mm,与治疗前的(25.2 ± 2.2)m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0.934,P<0.001);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0.15 ± 0.41)与治疗前(2.02 ± 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5.931,P<0.001);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障碍指数(0.06 ± 0.07)较治疗前(0.37 ± 0.04)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544,P<0.001),治疗后6个月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0.04 ± 0.03)较治疗前(0.21 ± 0.0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435,P<0.00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显示,盘-髁关系恢复正常者5例、可复性前移位27例、ADDWoR不伴张口受限16例。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Twin-Blcok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ADDWoR能较好改善患者张口度、缓解疼痛症状和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声电图在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复性颞下颌关节(TMJ)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波形和声电图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记录,用K6-I软件分析健康人群、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的TMJ杂音声电图特点,并观察利用声电图辅助诊断可复性TMJ盘前移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声电图中反复出现一种波形,在健康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TMJ杂音中未出现或很少出现该波形。利用声电图辅助诊断TMJ盘前移位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93.3%。结论这种波形可能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杂音的特征波形,声电图检查可能是一种临床辅助诊断TMJ盘前移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摩擦音等一系列症状。虽然骨关节病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骨关节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发生率最高,是最常见的关节紊乱病。本文就TMJ ADD与OA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succes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plint in patients with painful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he patients in Group I (n = 20) received stabilization splint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II (n = 20) pivot splint therapy.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aniomandibular system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1, 2 and 3 months after therapy and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subjective evaluation by the patients of their symptoms, using a validated questionnaire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aximum jaw opening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ubjective pain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rapy (Wilcoxon test, P < 0.05). Active jaw opening increased by a mean of 8.05 mm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stabilization splint (Group I). The comparable figure with pivot splint therapy (Group II) was 8.26 mm. The VAS scale value in Group I was reduced by 30.54 units and in Group II by 39.36 scale units. However, neither of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ann-WhitneyU-test, P > 0.05).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oth types of splint provided effecti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