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七、消法(二)4.消瘀法即活血化瘀法,用于血行不畅或凝结瘀滞所产生的各种病症。消瘀法常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其主要作用为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但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在应用活血化瘀药时,常与理气药相配伍。应用活血化瘀法时,要权衡病情的轻重缓急、病程的长短久暂、体质的强弱盛衰等不同的情况,而决定用药的轻重缓急。一般  相似文献   

3.
将《内经》中有关瘀血治不的内容概括为:①攻下逐瘀法,用于治疗瘀血邪热在内,且病情较重之证;②温经化瘀法,代表方为四乌骨一芦茹丸,用于治疗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之证;③活血利水法,代表方为鸡失醴,用于治疗瘀血水停之证;④散寒化瘀法,代表方为熨方,本法适用于寒邪外袭、瘀血内停之证。《内经》有关瘀血治法的内容对后世中医瘀血之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德玉教授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与瘀血痹阻并存,虚致瘀,瘀又加重虚,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其发病的根本,瘀血阻痹为其发病的关键。肝肾亏虚,肾精虚弱,无力化肝血,致使血不荣筋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致使瘀血阻滞;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致使关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而发病。治疗当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也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学术思想和其三位一体的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变过程与瘀血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见痛、痞、胀诸症,采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法,或用活血化瘀的基本方加减,或用活血化瘀的专方专病治疗CAG,可以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活血化瘀法可疏通经络、破瘀散结,恢复脾胃正常气血运行及生理功能;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使萎缩腺体复生。  相似文献   

6.
认为瘀证应分为血瘀与瘀血,并从概念、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则、方药上论述其区别及联系,提出活血属和法范畴,化瘀属消法范畴,例举了活血与化瘀的常用治法及代表方剂,将治疗瘀证的药物分为活血类、化瘀类、活血化瘀类,并简述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变过程与瘀血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则见痛、痞、胀诸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可疏通经络、破瘀散结,恢复脾胃正常气血运行及生理功能;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免疫,保护胃黏膜屏障,调控基因,诱导细胞凋亡防止癌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活血化瘀的基本方加减,或用活血化瘀的专方专病治疗CAG,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成秀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14-815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中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最多,近代的论著和研究颇多。然笔者对瘀血的治疗,认为治瘀当重气,辨证是关键。有两大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根据血与气的关系,治瘀当重"气",同时要究其成因是气滞导致,还是气虚所为;是气滞而致血淤,抑或血淤而致气不行;二是注意瘀血的特点,从而掌握对瘀血的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瘀毒"病机理论的诠释,为中医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方法]通过查阅肿瘤相关中医学文献,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瘀毒"理论中"瘀"和"毒"的含义及成因,对"瘀毒"理论进行诠释,并提出相应治疗策略。[结果]肿瘤"瘀毒"病机理论中的"瘀"指的是体内物质淤积、阻滞的状态,多由正虚和邪实共同导致。"毒"指的是具有强烈致病性,容易导致疾病恶化的致病因素,多由"瘀"蕴久而生。在微观层面,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其组分的改变是"瘀毒"的典型特征。根据"瘀毒"理论,匡扶正气,求本溯源;探寻邪实,不忘瘀血;瘀毒同治,通达机变是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结论]"瘀毒互结"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依据"瘀毒"理论衍生的治则治法可以指导肿瘤的治疗,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0.
瘀血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之一,可分为血行不畅致瘀和出血致瘀,其中血行不畅致瘀时的血液状态(主要指血细胞)可分为未丧失功能、未完全丧失功能和完全丧失功能而成已结之瘀等不同病理状态。黄学宽教授根据瘀血发生的位置和血行不畅致瘀时血液的状态新解活血与化瘀治法,并针对不同情况形成的瘀血运用气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管硬化、狭窄、瘀堵等引起脉内之瘀所致之疾病,治以补气行气、活血化瘀,常用其经验方心脑血脉通调方加减论治;对于出血致瘀而停滞脉外之瘀血,论治重在化瘀,兼以温阳,常在辨证基础上加入其经验方双七仙丹方进行治疗。黄教授对瘀血论治理论的新解与临证运用经验,思路新颖,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萎缩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脑萎缩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肾虚血瘀、气虚血瘀、颅脑水瘀导致脑髓失于精血濡养,脑髓不健.髓海不足和脑髓不健是本,脑络痹阻、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是标,本病往往虚实夹杂,纯虚者少,虚中夹实者多.宜滋肾荣脑,治当补气和血、祛瘀利水、解郁化痰、益肾活血.  相似文献   

12.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初步调查与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调查香港地区20~50岁人群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情况及其中医证型与症状,探讨CFS的病机.方法:按流行病学方法,参照英国Chalder等制订的疲劳量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诊断标准及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调查表,对香港地区20~50岁的普通公民进行非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疲劳症状、CFS及常见的中医证型与症状.结果:1 013位公民中,有疲劳症状的为585人,占57.8%;符合CFS诊断标准的65人,患病率为6.4%.在中医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较为多见,占35.7%.在调查的54种中医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8位症状依次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疼痛、失眠、健忘、脉络瘀血及头晕眼花.舌象多见舌质淡胖、淡暗,舌苔薄白、薄腻;脉象则多见沉细.结论:CFS在香港地区20~5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6.4%.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主.CFS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虚、肾虚为本,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因气候高寒多见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大优势。丛慧芳教授以其30余年丰厚的中医妇科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积累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疗经验,基于"伏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的致病机制。深刻理解"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阶梯式的致病途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瘀血证关系密切,多从气、热、痰几个方面治疗。因气致瘀者,治疗旨在求"和",即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因热致瘀者,当首辨虚实;阴亏血少、中焦阳虚发热致瘀者治以补泻兼施;五志化火致瘀,热瘀胶结,难解难清者以清热凉血法伍以活血散瘀法,邪祛而瘀散;痰瘀交阻者,以荡痰汤及抵当汤化裁治疗,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16.
论养阴行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分析阴液不足与瘀血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血脉中津液不足可引起血行不畅,也称之为“无水舟停”,且与其它形成瘀血的因素相互影响。提出了阴液不足导致瘀血的病机特点是因虚致实,实中有虚和病及营血,脏器受损。养阴生津治疗瘀血证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生津、消散血凝;濡润脉道、有利血行;滋养脏腑、调节血行。以上作用可概括为”养阴行血”。养阴行血方药在临床治疗瘀血病证时,应掌握养阴生津法治疗瘀血证的运用指征,重视养阴生津法与其它治法的配合,并注意养阴生津方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  相似文献   

19.
瘀血是血液凝滞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根据临床实际,提出瘀血形成过程中存在“微瘀”这一早期病态,可存在于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认为“微瘀”是血行轻微停滞或瘀血积于微处的一种病理状态,归纳其“有形而不易见”“积滞而未壅塞”“缠邪而久不愈”“作病而易夹邪”的病邪特征。间质性肺疾病(ILD)早期病情较轻,瘀血表现并不显著,但治以和络化瘀法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因此提出ILD早期与“微瘀”密切相关,其核心病机在于经络相倾、气滞痰凝、微瘀初成,其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杵状指(趾)、听诊爆裂音等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即“微瘀”之表现;进而以“微瘀”立论,探讨早期ILD的防治思路,采用和络化瘀法,通过益气、养血、活血、理气、化痰等治法以和调肺络,祛邪蠲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终以化解微瘀渐成之态,逆转肺间质纤维化之势。  相似文献   

20.
刘兆丰  孙德毅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880-880,879
三期辩证用药是中医药治疗骨折的特色,且早期均以活血化瘀立法。然而创伤骨折早期具有出血与瘀血并存,且先后主次演变的临床特点,根据辩证论治原则,急性期当以止血为先,修复阶段则以活血祛瘀为要。同时掌握不同药物进入机体后的靶向作用及其机理,方可药对其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