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方法36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采取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手术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泪小管断端,然后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结果36例患者经半年至一年随访治愈30例(83.3%)好转4例(11.1%),未愈2例(5.5%)结论显微镜下直接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操作简单。治疗有效。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及,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静  李雪江 《医学信息》2005,18(10):1388-1388
总结硬膜外麻醉管支撑泪小管并应用改良吻合方法在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中的疗效。选用1mm直径的硬膜外麻醉管做支撑,用改良的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治疗32例新鲜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平均随访2年。改良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效果较好,对术眼及鼻腔刺激症状轻,55-90日拔管,随访期间泪道通畅,排泪正常。改良的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既可避免过度损伤泪小管,又可保证泪小管较好愈合。硬膜外麻醉管末端折叠捆扎置入下鼻道内,患者易接受,不影响鼻腔生理功能。该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3.
唐志强 《医学信息》2009,22(2):167-168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方法。方法3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直视法加注水法寻找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结果32例均吻合成功,术后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手术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采取直视法加注水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吻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李政康  朱捷 《中国微循环》2003,7(2):123-124
目的 探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再通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1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自上泪小点注入美蓝或直接以内眦韧带为标记,分别找出下泪小管断裂的近、远侧残端。从下泪小点插入带有软性硅胶管的硬膜外导管,作断裂的下泪小管管壁显微对口吻合,将软性硅胶管从鼻腔拔出并在鼻外打结。四月后拔管。结果 吻合后病人不流泪、泪道冲洗通畅16例;病人仍流泪、泪道冲洗不通畅3例,成功率84.2%,无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具有:泪小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少,不必作泪小管管壁和泪囊切开。下泪小管远侧残端的定位准确率高,吻合后再通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内镜下观察鼻腔泪囊的解剖结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方式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并观察其疗效。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已行传统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共计30只眼,予以再次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个月拔出泪道支架,观察患者术后流泪症状,冲洗泪道判断泪道阻塞情况,随访期为12个月。 结果 随访至12个月时,30例患者14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鼻内镜下观察见造瘘口通畅,造瘘口无明显缩小;30例12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但可见造瘘口缩小;4只眼可见造瘘口旁肉芽增生,再次堵塞造瘘口,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7%。 结论 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吴柄东  唐敏 《医学信息》2019,(19):104-105
目的 观察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扩张型泪小管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泪小管切开引流术,实验组行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可恢复扩张型泪小管炎患者的泪道引流功能,远期临床疗效较高,同时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曾波  周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4):403-404,407
目的评价微创技巧改进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年龄60~82岁,行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发现泪囊萎缩无法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即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泪道冲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流泪症状、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 29例(29眼)成功行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1例术中发现泪囊萎缩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周,27例流泪消失或改善,其中24例泪道冲洗通畅,3例泪道冲洗部分通畅,1例下泪小点外翻,泪道冲洗通畅仍流泪。1例术后4 d鼻腔出血,行鼻腔填塞治疗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26例(26眼)泪道冲洗通畅,3例(3眼)部分通畅,2例患者流泪无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技巧改进的鼻腔泪囊吻合术能减少出血与面部瘢痕、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成本、降低手术风险,对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获取国人泪小管形态学数据,探明泪小管与内眦区域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解剖31侧成人内眦区域标本,观察泪小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国人泪小管相关数据。 结果 ①男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66±0.42) 、(9.54±0.97)、(2.56±0.43)、(9.58±0.87)、(2.50±0.50) mm;女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33±0.46)、(9.73±1.13)、(2.43±0.18)、(9.67±1.10)、(1.97±0.84) mm。② 93.5%(29侧)上、下泪小管汇合形成泪总管;6.5%(2侧)上、下泪小管共同开口于泪囊。③睑板前部眼轮匝肌肌纤维分为前、后两束,沿泪小管前、后方向鼻侧走行,前束汇入内眦,形成内眦韧带前部;后部汇合成Horner肌,形成内眦韧带后部,止于泪后嵴及其后方骨面。 结论 掌握泪小管各部分形态结构特征和毗邻结构关系对临床治疗泪小管损伤和内眦区域整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平 《医学信息》2007,20(4):688-68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评价其临床营养的价值。方法对193例(193只眼)泪道阻塞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观察最长两年,最短6个月,平均一年,治愈189只眼,有效3只眼,无效3只眼,总有效率98%,无效率2%。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造孔光滑,术后面部无瘢痕,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改良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84例(8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47眼),采用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40例(42眼),采用改良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住院治疗并随访12个月,比较治愈率、有效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1.5%、有效率97.9%、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并发症发生率2.1%,对照组治愈率81%、有效率90.5%、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并发症发生率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易再处理、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刘辉  黄宝玲  刘军 《医学信息》2006,19(7):1243-1244
目的 总结内高额电灼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小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利用WZC-Ⅱ型泪道治疗仪,采用内高额电灼术联合硅胶管植入共治疗23例23眼,观察随访3—12月;结果 治愈13眼,有效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86.95%;结论 内高额电灼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泪小管阻塞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鼻内镜对我院96例患者(112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如患者有鼻腔疾患并行鼻内镜下鼻部手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96例(112眼)患者术后6个月冲洗通畅108眼(96.4%),通畅欠佳3眼(2.7%),仍堵塞1眼(0.9%).结论 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较多优点,其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避免了面部疤痕,满足了患者美容的需求.同时与眼科医生密切合作和正确选择病例,可以提高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自2001年6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34例(34眼)施行经内眦部皮肤切口的泪囊鼻腔吻合术,设为对照组;24例(26眼)施行鼻内窥镜下的鼻腔泪囊造孔术,作为观察组;术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的平均数)分别在1月、3月、6月和12月进行χ^2检验(6月为χ^2=29.13,P〉0.05;12月为χ^2=17.6,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快捷,面部不留瘢痕,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卫芳成 《医学信息》2006,19(12):2215-2216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虽然各人操作各异,但都足为了追求最高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现将我院1998年-2004年128例128只眼的手术步骤,术前术后处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慢性泪囊炎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术前121例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121例(121眼)1 w的泪道无分泌后的患者;119例(119眼)皮肤愈合,光滑,泪囊区无肿胀;3例(3眼)小切口瘢痕增生疤痕体质。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方法,术前准备和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泪点息肉与泪溢的关系探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46眼泪点息肉并有泪溢患者系统观察.由于泪点息肉阻碍了泪液的流向,直接阻塞下泪小点开口处,故直接手术切除加局部灼烙泪点息肉以解除泪溢.随访2周~半年.结果切除泪点息肉两周,82.6%患者泪溢消失,17.4%患者泪溢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泪点息肉是泪溢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切除加局部灼烙治疗泪溢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疾病,在我国属多发性疾病。药物保守治疗多不满意,主要靠手术治疗[1]。自1904年意大利医生Toti发明泪囊鼻腔吻合术以来,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被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理想的方法[2]。但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要点及切口的改进。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7年8月,3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切口改进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总结分析该术式切口的改进。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切口改进后明显简化手术过程,疗效确切。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涉及神经血管丰富,切口改进后明显简化手术步骤,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30o斜耳内窥镜镜头经鼻观察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鼻泪管下口的形态,总结内窥镜下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鼻泪管下口的影像解剖形态特征,为临床开展经鼻泪管下口逆行插管造影检查打下基础。  方法 选取患有泪囊前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4例(75眼),上下泪点闭锁3例(5眼)、上下泪小管阻塞15例(24眼)、泪总管阻塞18例(28眼)、陈旧性上下泪小管断裂18例(18眼),均应用30°斜耳内窥镜镜头观察鼻泪管下口,总结活体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鼻泪管下口的形态特点。  结果 54例(75眼),66眼鼻泪管下口开放,开放率88%,其中1例鼻泪管下口开放者,受刺激后,Hanser瓣膜完全遮盖鼻泪管下口,导致其呈线形关闭;9眼鼻泪管下口闭锁,占12%。根据鼻泪管下口开放的形态将其分为椭圆形宽大状(30眼,45.45%)、三角形裂隙状(12眼,18.18%)、条形裂隙状(24眼,36.36%)三种类型。21例(42眼)双眼患病的患者,双侧鼻泪管开口形态不同者15例(30眼,71.42%),双侧鼻泪管开口形态相同者6例(12眼,28.57%)。  结论 应用30°斜耳内窥镜镜头经鼻观察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的鼻泪管下口的可行性好,对于鼻泪管下口开放的患者有进行内窥镜引导下的逆行插管造影检查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HA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收集自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手术病人26例(26只眼),分析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26例(26只眼)均治愈.随访3~6月,24例未再发流泪,2例继发鼻窦炎.结论 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HA完全可以代替其他填塞支撑物,兼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功能,易取易得,制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