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尿激酶方案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1—2018-01收治的尿毒症导管功能不良患者84例,随机分成A方案组与B方案组,每组42例。A方案组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25ml分置两端(各25ml),以12.5ml/h泵入。B方案组患者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40ml生理盐水中,等分置入2个微量泵中,深静脉置管动静脉端联合微量泵,10ml/h泵入。两组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方案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A方案组(P0.01)。B方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方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万单位尿激酶+40ml生理盐水治疗方案导管功能不良,能显著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观察及评价规律尿激酶封管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双腔导管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7倒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尿激酶封管组、肝素封管组以及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组,6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各项指标: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度以及三组单次抽吸导管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发生例次及相关护理干预情况。结果:尿激酶封管组的导管通畅度、透析血流量与肝素组此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激酶封管组的导管通畅度、透析血流量与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尿激酶组因上机前发生单次抽吸导管不畅或动静脉反接事件时需护理干预例次较肝素组明显减少,较混合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规律性使用尿激酶封管可有效用于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骨髓芯减压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共46髋先行血管介入行靶血管溶栓术,再行骨髓芯减压术及骨颗粒加骨形成蛋白混合填充术,术后保留导管,经导管用微量泵持续灌注罂粟碱、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72h。结果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改善生活100%。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股骨头染色范围扩大。结论介入联合骨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 kU尿激酶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相似文献   

5.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特续微量泵入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应用阿托品治疗,实验组以微量泵持续泵入的形式给药,对照组以静脉间歇注射的形式给药,对比用药效果.结果 实验组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为(17.52±2.64)d,住院时间为(10.62±3.65)d,阿托品用量为(195.21±30.21)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品持续微量泵入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效果满意,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发生功能不良的情况,以更好地延长深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回顾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科18例患者使用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结果 导管功能不良共发生16例,发生率为88.8%,其中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所致4例,占25%,导管内纤维蛋白鞘及血栓形成所致10例,占62.5%,其它原因所致2例,占12 5%;留置导管动脉腔功能不良10例,占62.5%,静脉腔功能不良6例,占37.5%;其中13例经及时处理后包括抗感染及溶栓治疗后管腔恢复通畅使用,1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再通失败,予拔除后更换导管,2例因死亡而拔管.结论 栓塞和感染是导致深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延长长期留置管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96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9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总有效率89.1%.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 c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 cm周径差为(1.78±0.59) 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 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 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年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状况。方法 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137例长期血透患者血清中的抗-HCV和HCVRNA,并且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计算其变动率。结果 透析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137例患者中仅抗-HCV阳性8例,仅HCV-RNA阳性13例,抗-HCV与HCVRNA同时阳性者24例,感染率34.3%。且透析时间小于2年的,HCV感染率为15%,透析时间大于2年以上的其感染率增至37.6%。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透析的年限越长,被HCV感染的机率就越大。酶学指证的变动率不能作为长期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主要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均(30± 10)min给予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于尿激酶溶栓前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批号20121030)5000万U;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8h开始应用.两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d,bid.结果 治疗组80例中73例再通,再通率为91.25%,对照组70例中50例再通,再通率为70.1%.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醇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较尿激酶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早期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微量泵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  孙海霞  王吉平 《医学信息》2009,22(3):373-374
论文叙述了微量泵的操作方法及应用微量泵泵入不同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护理对策,从而能够在临床中更好使用微量泵.  相似文献   

13.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微循环中做血栓的变化。按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按1992年全国统一的溶栓方案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对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记录溶栓前后的微血栓数量,并与溶栓结果对比分析。其中16例AMI溶栓治疗后再通者13例,再通率81.25%。溶栓前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1例,溶栓后仅有3例。微血栓出现率由溶栓前的68.75%下降至溶栓后18.75%,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01)。13例再通者无一例再出现微血栓。可见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肯定,对消溶微血栓有显著作用。可把微血栓作为尿激酶治疗AMI后冠脉再通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越是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微量注射泵是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各类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我科在2002年至2003年用微量注射泵推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心衰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其中感染性休克4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扩大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肌病并发心衰4例,心肌梗塞后6例,心肌炎2例。1.2用药方法5%葡萄糖50 m l(糖尿病患者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同时使用时可按1∶4或1∶5的比例配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了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活性。结果23例患者IL-2和IL-2R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40):11例患者血透后IL-2及IL-2R活性比透析前增加,10例患者经3个月规律血透后,IL-2和IL-2R活性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受损,包括T细胞产生IL-2能力和IL-2R活性低下,充分透析能提高IL-2和IL-2R活性,但长期血透无助于改善IL-2和IL-2R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影响维持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患者中的56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并进行分类归纳。结果56例死亡患者中因心脏死亡26例,包括心力衰竭12例,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肌梗死6例。其次为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12例,脑血管意外8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肝功能衰竭2例,营养不良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源性、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及上消化道出血;年龄大、透析不充分、血压控制不达标、2次透析间体重增长过快是诱导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针对上诉原因充分个体化透析是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序言长期应用间断腹膜透析有很多缺点,虽然研制了长期留置的腹腔导管,现已很少用为血液透析的一种方法。1976年Popovich等提出携带式平衡透析概念,因而对腹膜透析做为可行的长期肾代替疗法又重新发生了兴趣。自从十年前报告了9例CAPD病人之后,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与年剧增。目前,大多数国家订定了以CAP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7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39例、无变化11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4.8%,血管再通率为73.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B超介导门静脉穿刺溶栓治疗肝硬化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实施脾切术后PVT患者6例,年龄35~51岁,男性4例,女性2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Seldinger方法门静脉置入4F多侧孔导管,穿越血栓,灌注尿激酶,剂量20~40万U/次,同时结合全身抗凝祛聚疗法,留置导管必要时进行再次溶栓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祛聚疗法及B超监测.结果4例患者经1次溶栓治疗、2例患者经2次溶栓治疗成功.B超监测3例患者门静脉完全再通,3例患者门静脉2/3再通.临床症状缓解,腹水消退,均无出血、胆瘘、异位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血栓再发.结论B超介导经皮肝门静脉穿刺导管灌注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