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96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9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总有效率89.1%.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量注射泵是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各类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我科在2002年至2003年用微量注射泵推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心衰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其中感染性休克4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扩大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肌病并发心衰4例,心肌梗塞后6例,心肌炎2例。1.2用药方法5%葡萄糖50 m l(糖尿病患者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同时使用时可按1∶4或1∶5的比例配制,…  相似文献   

3.
微量泵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  孙海霞  王吉平 《医学信息》2009,22(3):373-374
论文叙述了微量泵的操作方法及应用微量泵泵入不同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护理对策,从而能够在临床中更好使用微量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L的生理盐水中,在3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治疗开始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以后150 mg/d,连服2周,再改75 mg/d维持.滴入尿激酶后每隔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一次,2次/d,共3d.结果 65例患者治疗120min内血管再通47例,再通率72.3%.出现心源性休克4例,心力衰竭8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及注射部位皮下瘀斑3例,牙龈出血2例,鼻衄1例,无过敏反应和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死亡2例.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果显著,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耿纪超  史艳花  陈攸 《医学信息》2009,22(6):544-545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死(ACI)应用尿激酶(UK)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ACI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UK静滴,对照组静滴奥扎格雷钠。同时使用脱水、扩管、清除自由基。治疗前、治疗后1、7、14、21、90d比较两组CSS及日常活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K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治疗后一天、一周及三周的疗效作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MESS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24小时溶栓治疗组有26.3%达到治愈标准,对照组仅5%;在治疗后一周,溶栓组有57.9%的病例达到治愈标准,对照组中只有1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差异显著;在病程第三周,溶栓组治愈率达68.4%,对照组为45%,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对于改善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就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理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静脉微量泵注硝酸甘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可以保证药物能够均匀持续有效的输入到患者的体内,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越是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及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变化。胺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按1992年全国统一的溶栓方案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球结膜循环改变。对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记录溶栓前后的微血栓数量,并与溶栓结果对比分析。其中16例AMI溶栓治疗后再通者13例,再通率81.25%。溶栓前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1例,溶栓后仅有3例。微血栓出现率由溶栓前的68.75%下降至溶栓后18.7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婵娟  彭晓媛 《医学信息》2010,23(3):698-698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流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和毛细静脉淤血缺氧,渗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造成肢体肿胀,伴有动脉痉挛时可使肢体缺氧而发生疼痛,患肢皮肤呈青紫色,外科常要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中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沉的变化、方法 按WHO诊断AMI的标准选择病例,采用1992年全国统一的溶栓方案治疗,同时检测溶栓前后血液流变学中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等指标,并与溶栓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溶栓后AMI患者再通车78.6%;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沉等明显低于溶栓前,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AMI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障碍,尿激酶可以改善血流变学异常,尿激酶溶栓治疗对AMI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梗死血管的再通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再通38例,再通率为63.3%;对照组患者再通10例,再通率为16.7%.两组患者再通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滤器保护下导管溶栓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应用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重点.包括:一般护理、滤器植入术后护理、导管护理、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出现症状性肺栓塞,由于护理观察仔细,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出现滤器严重移位,通知医师给予拔除滤器.置入的临时滤器106例均顺利取出,可回收滤器44例中41例顺利取出,3例无法取出改为永久植入.结论 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的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强化尿激酶溶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体外超声波强化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效应,取健康人静脉血形成体外血栓,分别以不同浓度尿激酶,不同强度超声波作溶栓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可显著强化尿激酶的溶栓作用(P<0.001)。随尿激酶浓度增加,超声波助溶作用增强,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随超声波强度增加,其助溶作用显著增加(P<0.001)。认为加用体外超声波可显著强化尿激酶溶栓作用并减少其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解不同剂量尿激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58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大、中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尿激酶(UK)100~120万U、25~45万U。用药后根据临床血管再通指标判断冠脉再通率,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再通率;大剂量组64.3%(18/28);中等剂量组为20.0%(6/30)。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症状。溶栓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下降,而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而这种改变将有利于治疗AMI。AMI早期采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尿激酶顺行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方法经患肢足背静脉小剂量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250ml生理盐水,2次/d,20滴/min,溶栓治疗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病程在72h内溶栓显效100%(18/18),病程超过72h至10d以内溶栓显效49%(17/35),有效43%(15/35),病程10d以上溶栓有效80%(4/5),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经患肢足背静脉小剂量注射尿激酶既使药物持续作用又可避免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 c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 cm周径差为(1.78±0.59) 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 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 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热敏脂质体(UK-TsL)的体外热靶向溶栓能力。方法:32个血凝块随机分为对照组、游离尿激酶(FUK)组、UK-TsL组和尿激酶脂质体(UK-L)组。将血凝块置于附有加热装置的简易体外溶栓装置中,分别加入上述4组试剂,从输液开始对血凝块以42℃或37℃的温度加热,输液120min后测定血凝块的溶解率。结果:UK-TsL组血凝块溶解率达50.41%,与FUK组相近;与对照组及UK-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K-TsL在42℃时迅速释放尿激酶,具有较好的热靶向溶栓能力,能有效减少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