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佳堂 《医学信息》2010,23(18):3311-3311
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步骤。正确的喉镜清洗、消毒方法,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是否达标,同时也是内镜诊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我院喉镜消毒工作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环节介绍喉镜的清洗和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2.
徐彦 《医学信息》2010,23(2):444-445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器具洁牙柄清洁消毒方法。方法按研究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将洁牙柄与工作尖、电源连线分离后,进行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分别取样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种方法比较,确认戊二醛浸泡洁牙柄消毒效果比酒清浸泡消毒效果更有效。结论酒精浸泡消毒已不适用于临床,在实行高压消毒后器具使用寿命缩短,成本提高的情况下,采用有效消毒方法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设备和方法对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的消毒效果与效率的影响。方法 消化内镜使用后,按标准流程清洗、消毒管道,取9条内镜随机分为3组(使用90次,冲洗90次,每组取样30次),未冲洗消毒副送水管道的消化内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两组按照《WS507-2016软式内镜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常规清洗消毒,按消化内镜厂家建议采用30 mL注射器连接厂家原装接头冲洗的管道为常规冲洗组,采用内镜副送水管道改进灌流装置冲洗消毒者为改良灌流组。记录清洗时间后对3组内镜进行采样后细菌培养。结果 常规冲洗组和改良灌流组均未检出细菌。而对照组管道8个标本有细菌检出,检出率26.7%。3组间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培养提示排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常规冲洗组洗消内镜时间为(18.37±0.88) min,改良灌流组时长为(15.00±0.00) min,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规范化清洗消毒值得临床重视。采用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全管道灌流装置,可以获得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常规消毒法与习惯消毒法两种局部皮肤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比较常规消毒法后是否用无菌棉签擦干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采样和细菌检测法进行了实际消毒效果比较.结果 常规消毒法明显优于习惯消毒法的消毒效果.结论 待干后注射或穿刺,明显优于消后擦拭法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自动内镜洗消机与一体化内镜洗消中心对纤支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诊疗后污染的纤支镜160条,并随机(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采用美国明泰科DSD-201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对纤支镜进行清洗消毒)与对照组(迈尔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中心对纤支镜进行清洗消毒),对两组清洗消毒后的纤支镜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消毒效果及优势。结果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但全自动内镜洗消机清洗消毒较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中心清洗消毒省时、省力,无污染,对人体无损害。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和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站共同处理纤支镜的方法,优于采用单一处理方法。结论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和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站清洗消毒流程规范,消毒效果可靠,同时使用洗消机+工作站的处理方法,节省人力资源,优于采用单一处理方法,值得在日常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性研究络合氯与戊二醛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为临床提供具有快速、高效灭菌,完全符合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方法 采用内镜中心普通患者使用过的胃、肠镜,随机分组,选取2%的络合氯消毒液和2%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作为消化内镜的消毒剂.采用全管路注液采样方法,每月对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对比观察胃肠镜消毒检测情况.结果 两组共采样检测200例,未检出阳性标本,两组耗时及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络合氯与戊二醛两组消毒方法均可达到消毒要求,而络合氯消毒法相比于戊二醛消毒法更省时、环保以及成本更低廉.  相似文献   

7.
手术器械回收清洗的消毒隔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回收清洗操作包括清点回收、清洗和消毒等,需要有严格操作程序和消毒隔离程序,才能有效保障清洗质量和操作人员职业安全。我院在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工作中.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消毒隔离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乳牙根管治疗中,选取vitapex 作为根管消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106颗牙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Vitapex 糊剂作为乳牙根管消毒药物,对照组用樟脑酚棉球,对比两组1w 后复查时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消毒根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Vitapex 糊剂消毒乳牙感染根管治疗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患儿对治疗的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刘亚 《医学信息》2010,23(3):605-606
目的加强工作过程质量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为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保障。方法建立质量保障系统,严格进行回收、分类、洗涤、包装、灭菌及发放。结果提高器械、器具清洗、灭菌质量,方便临床。结论严谨的管理模式,使消毒供应中心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03/2010-02收治的208例经临床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并回溯式综合调查分析,对下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使用一次过滤器II-A组与使用复用式过滤器的II-B组患者、使用经气体消毒剂消毒喉镜的III-A组与使用喉镜行普通消毒的III-B组患者、麻醉前使用抗生素的IV-A组与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的IV-B组患者相比,前者的细菌感染例数与下呼吸道感染例数组间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显著低于后者。结论:临床为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应采取将气管导管、螺纹管、面罩、麻醉机等麻醉用设备器械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洁,尽量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喉镜使用气体消毒并在术前适量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手段,以便规范化麻醉器械的消毒管理,进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住院患者417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5例)与观察组(21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与院内感染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28.3%,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8.0%,观察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院内感染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院内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后,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与院内感染程度,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故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春玲 《医学信息》2009,22(8):1591-1592
目的 观察探讨三氧消毒机的效果.方法 对三氧消毒机与紫外线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杀菌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按正规操作进行的两种空气消毒法,每次进行室内各点空气采样培养,所测平均细菌数均<2130CFU/m3,符合卫生部医院管理规范标准要求.经统计学处理,三氧消毒机照射后培养出细菌数明显少于应用紫外线的照射,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三氧消毒机的消毒作用优于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手术、体检和治疗等临床医疗活动中,医疗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器械在每次使用时都有可能受到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需严格清洗和消毒后才能重复利用。实践证明,清洗可基本去除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是消毒、灭菌成功与否的前提。因此,器械清洗质量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肉眼观察法来判别器械清洗质量,此方法操作简单但准确性差。本文作者从2001年始用细菌内毒素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手术器械热力消毒的新型设备,解决手术器械清洗后消毒技术和消毒设备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方法根据手术器械具有耐热耐湿的特点,在确定采用热力消毒技术的前提下,设计并研制出一种由主体槽、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机架和其他连接管线等部分构成的手术器械热力消毒设备,并在设备中集成了筒式电磁波加热和恒温循环压力冲洗等新技术,兼备手术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和润滑保养功能,还可用于手术器械的高质量多酶浸泡处理。结果通过对手术器械消毒效果测试和与相关设备和方法的对比,证实所研制手术器械热力消毒器的技术性能可靠,兼容性较强,对安装场地要求低,可操作性较强,并且设备造价低廉,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适合各级医院对手术器械的消毒使用。结论研制的手术器械热力消毒器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并且未见相关同类产品的报道,如在短期内实现推广应用,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大量临床医疗物品的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清洗、包装、消毒及灭菌中接触各类感染物质,随时会发生由物理、化学、生物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及职业性伤害。同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与低头姿势,会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等职业病。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与职业病的防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的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已成为消化道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常用工具。其属精密仪器,构造精细,材料特殊,清洗消毒难度大,常规的消毒灭菌法并不适合,但内镜须频繁用于不同患者,故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医院感染关系极为密切[1]。临床上,因消化内镜造价高,使用频繁,若内镜的清洗消毒未有效彻底地进行,管腔内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会影响消毒效果,有发生传染性疾病医源性传播的潜在可能[2]。其感染的病毒包括:乙肝、丙肝病毒及HIV病毒等;还包含混合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真菌、寄生虫和阮病毒[3]。因此,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经内镜传播、减少由内镜引起的交叉感染、确保操作内镜人员的健康,延长内镜使用寿命。本文就国内外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研究状况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严峻形势,医院通过采取科学的清洁、消毒、隔离以及个人防护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遏制疫情扩散。为最小化超声检查相关的交叉污染风险,超声医务人员不仅须在隔离诊区进行严格的感染防控,在非隔离诊区也必须执行规范化的超声设备消毒流程。在对超声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干燥后,根据超声操作类别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对接触完整皮肤的超声探头实施低级别消毒,如使用季铵盐消毒湿巾进行擦拭;腔内超声、介入操作、接触感染或破损的皮肤时,必须对包括超声探头在内的直接与患者接触的设备实施高级别消毒,在此基础上,还需在超声检查时使用一次性探头套和穿刺架。此外,超声医务人员须注意耦合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及超声设备其他部件的清洁和消毒,以降低超声检查相关的感染风险,保护就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最优的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器械进行保养、灭菌以及器械清洗的主要方法。方法根据卫生部相关对内镜器械清洗方法以及消毒供应室应该遵循的规范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以及质量标准的规范,落实相关规范要求,并将其应用于医院中。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腹腔镜手术器械质量管理,可有效保证供给灭菌产品的合格,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病症发生。结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腹腔镜手术中器械进行清洗杀菌以及保养,有利于手术器械性能良好,有效延长器械使用时间,节省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氢氧化钙水糊剂和甲醛甲酚两种药物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探讨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方法选取临床感染病例40例,共46颗牙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封氢氧化钙水糊剂和甲醛甲酚,进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封氢氧化钙水糊剂一组疗效明显高于封甲醛甲酚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氢氧化钙水糊剂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与甲醛甲酚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级质控体系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12月常规质控管理阶段设管理前;以本院CSSD 2020年1月~7月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管理阶段设为管理后.比较两组消毒供应工作质量、阶段末期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抽检医疗用品在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方面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在物品发放准确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人员仪容仪表、工作流程、环境设施布局、工作效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管理后,无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感染事件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管理前的2.04%(P<0.05).结论:三级质控体系应用于医院CSSD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