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对策,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胸椎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结果9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不愈合,脓肿及窦道再次形成17例;胸腔积液,胸膜粘连51例;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3例;胸背部活动受限13例;内固定物松动、折断5例;切口取骨处疼痛、麻木14例。结论手术前明确诊断,充分、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术中充分清除结核脓肿及病灶,适当植骨及安装内固定系统;术后依据结核菌的药敏结果抗结核治疗,术后绝对卧床制动及定期复查,可减少胸椎结核手术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预防胸腰椎结核术后脊柱不稳定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因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的2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综合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因素包括:基层医院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术前抗结核治疗欠规范;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平卧位;多耐药或耐多药结核株;脊柱稳定性不足;病灶清除不彻底;手术时机选择欠佳等。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关键,术前规范、合理抗结核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术后保持脊柱稳定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200余例,仅就术中出现并发症的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处理,本组116例治愈,2例脊髓损伤未恢复。结论:对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进行较早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一次很难做到清除病灶,往往需二次或三次于术才能达到治愈,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出现肺部、泌尿系感染,单纯植骨融合困难,假关节形成及结核复发率高(1.28%~25%),容易遗留后凸畸形及造成截瘫。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在脊柱结核中应重视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主张在病灶清除同时应用脊柱内周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樊守刚 《中外医疗》2016,(13):19-21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症为:①髂血管损伤15例,②髂血管血栓形成8例,③植骨块松动移位8例,④病灶清除不彻底6例,⑤伤口窦道经久不愈3例,⑥脑脊液漏3例,⑦神经症状加重2例。处理:①立即修复髂血管,②溶栓治疗,③返修手术调整髂骨块,再次病症清除,④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强换药,⑤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全部病例经2月~4年随访,植骨融合良好20例,下肢神经症状缓解16例,髂血管恢复再通8例,伤口一期愈合16例,3例窦道延迟愈合时间6月~2年。结论并发症总结及处理:①髂血管损伤最常见,主要是髂内血管损伤多见。②植骨块移位。③病灶清除不彻底与窦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④脑脊液漏和神经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康复训练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运动和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接受6个月康复训练,将97例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及运动恢复程度,评估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及功能独立性的改善能力。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期间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胸腹部及下肢肌群肌力强化练习,躯干和腰骶部伸肌群的拉伸锻炼。术后2组患者功能独立性分级相当。6个月后对照组完全依赖占14.8%,完全独立占10.6%;康复训练组完全依赖仅占4.2%,完全独立占70.2%。康复训练使下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显著改善(P<0.001)。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84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结果 尿崩、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癫痫、意识障碍及应激性溃疡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58.3%、47.6%、42.9%、16.6%、19.0%、6.0%。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熟练的手术技巧及规范化的术后监舅对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脊柱结核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肖伟  金格勒 《医学综述》2012,18(14):2222-2224
脊柱结核是一种古老而危害性较大的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外科技术的应用,其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如磁共振成像对脊柱结核病变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聚合酶链反应能快速有效地诊断脊柱结核。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有神经功能缺陷的脊柱结核的治疗,有活动性病变的后凸畸形的矫正及内固定技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现就脊柱结核诊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彭小忠  陈明 《医学综述》2012,(19):3251-3253
儿童罹患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后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是其主要的可能并发症之一,后凸畸形可导致患儿形态改变、身材矮小,甚至导致迟发性的神经、脊髓损伤,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人们在应用不同手术方式(如单纯前路、后路、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手术方式对后凸畸形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不同手术方式对后凸畸形形成的影响,进而采用更为理想的术式及方法来预防后凸畸形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基数的增加,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脊柱结核占结核感染的1%3%,是引起骨损坏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是引起骨损坏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3%;磁共振成像可早期诊断、治疗脊柱结核,然而脊柱结核进展缓慢隐蔽,脓肿及椎间盘炎形成前诊断困难。该文拟对脊椎结核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9年5月,30例脊柱结核采用钉棒内固定技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9~75岁,平均37岁。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1例,骶椎结核2例。术前ASIA评分: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2例,E级1例;后凸角度:10°~64°,平均28.4°。经前路钉棒内固定15例、经后路11例,前后路联合固定4例。随访时予ASIA评分、测量后凸角度及评估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术后均随访4个月~6年,平均2.3年。最后1次随访ASIA评分:B级1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后凸角度5°~45°,平均18°,平均角度丢失4°。植骨融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病灶彻底清除后的脊柱稳定性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严重肝外伤病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肝外伤Ⅲ级26例,Ⅳ级18例,V级6例。行肝缝合修补术21例,大网膜填塞缝合6例,肝血肿清除5例,清创性肝切除14例,规则性肝切除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38.7%),死亡7例(14.2%)。结论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可降低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