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尽管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死亡率仍然很高。北美每年因脑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8000人,其中有10000人在第一次出血后死亡或残废。在住院病人中,因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以及保守或外科治疗发生合并症死亡和残废者占44.4%。分析上述病人在手术前和在延期手术后合并症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动脉瘤破裂的继发性出血。在动脉瘤破裂2周内继发性出血的占14%~44%,死亡率在20.5%~85%之间。其中继发性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也可能伴随脑内出血(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IPH)、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硬脑膜下出血(subdural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7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本文报告7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28.6%为颅内动脉瘤破裂,26.6%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2%为烟雾病,8.7%为原发脑室内出血,28.8%出血原因不明,其它疾患占1.1%。临床上,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失语多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的 CT 表现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而颅内动静脉畸形则多表现为颅内血肿。作者强调对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先行 CT 扫描,腰穿应限于 CT 未见颅内出血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底诸池和脑沟内高密度阴影,有的沿着大脑镰和小脑幕扩展,前交通动脉瘤可表现为额叶内血肿,大脑中动脉瘤可表现为颞叶内血肿,颈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聚集于同侧脑底池、外侧裂,并可破入基底节、额叶或颞叶内血肿,但动脉瘤破裂在头颅CT上单纯表现为一侧硬膜下血肿的非常罕见,容易引起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1%~80%为破裂动脉瘤所致。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动脉瘤的诊断率有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作者1996年6月至2005年10月共对108例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弹簧圈介入填塞治疗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发病前往往无任何症状,不易发现。一般破裂后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症状而入院,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次SAH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后7d内,且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0%以上,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在SAH后及早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外伤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者约占50%~70%,其他病因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血液病、颅内血管炎及药源性等。本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CT早期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原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致残率、致死率高。如何尽早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导致残疾和死亡的关键。近年来,随着CT技术进步成熟,临床诊断率已大大提高。现就动脉瘤破裂的早期CT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痉挛是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入院病人最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及早手术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冲洗脚间池,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外科治疗相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并不能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本文作者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GDCs)血管内治疗急性破裂的脑动脉瘤,并检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和直接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及治疗,分析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形成血肿与动脉瘤位置关系及手术处理要点. 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出血原因术中均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2例,1例为大脑中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后交通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术后GOS分级显示V级6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0例,Ⅰ级2例. 结论 依据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破裂脑动脉瘤的急诊手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犤1-3犦,1996~2002年我们对62例破裂脑动脉瘤采取了急诊手术,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探讨和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37例,女25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6岁。术前按Hunt-Hess分级法,Ⅰ级6例,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8例,Ⅴ级4例。2.特殊检查:CT扫描62例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前纵裂有小灶性出血15例,单侧侧裂池小灶性出血11例,脑内血肿9例,脑室内有积血8例,1例表现为硬膜下血肿。32例作三维CT血管成像(CTA),其中19例一次即明确了诊断,另有4例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以及出血后的头痛、呕吐、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已经成为动脉瘤破裂的预警信号。但仍然有一部分颅内动脉瘤发病形式特殊,不是以上述表现出现,而是以相对隐匿的表现形式发生.对待此类动脉瘤应当注意鉴别诊治。据报道直径小于10mm的囊性血栓性动脉瘤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病例较为少见。现分析经DSA确诊并治疗的1例患者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SAH时,如果早期头颅CT平扫检查表现为漏出的血液局限于中脑周围脑池内,出血的中心紧邻中脑前方,出血来源常为非动脉瘤性。这部分患者构成脑血管造影阴性SAH的大部分(2/3),其预后良好,多不会发生再出血及脑缺血。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动脉瘤的破裂可能会导致非创伤性急性硬膜下出血(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SH)。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的非创伤性破裂颅内动脉瘤伴硬膜下出血的发病率极低,在临床上可能被漏诊。在此,我们描述了1例由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硬膜下出血的患者,并回顾了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3],本文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均在发病后74 h内明确诊断并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CTA在疑似脑动脉瘤的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筛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为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A检查,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结果 22例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发现动脉瘤21例,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其中19例根据CTA的结果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结论 CTA对破裂脑动脉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致残和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为提高诊治水平,我们将1997~2004年间早期手术的破裂脑动脉瘤84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男35例,女49例。年龄22~73岁,平均49岁。其中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SAH)67例,二次SAH 14例,三次SAH 3例。术前按Hunt分级:Ⅰ级17例,Ⅱ级36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2. 临床表现:临床上均以自发性SAH起病,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22例,一侧视力障碍10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13例。3. 辅助检查:所有病人均行急诊CT平扫证实为…  相似文献   

20.
近数十年来,脑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被临床医师所熟知。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近半数患发生于出血后.若不予治疗,神经功能缺失或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事实上,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鉴于脑血管痉挛的损害作用.研究及临床医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以期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