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60例(男性≥45岁,女性>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0%判定为冠心病。结果:60例患者中发现并发冠心病者11例(18.3%)。结论:男性≥45岁,女性>50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20%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容积(EFV)与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关系, 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钙化(CAC)预测模型比较, 评价EFV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的疑诊冠心病患者。通过胸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EFV与CAC。阻塞性冠心病定义为1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心肌缺血定义为负荷及静息MPI可逆性灌注缺损, 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至少1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存在心肌缺血。两者均不具备或仅具备其一为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收集、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AC及EFV参数。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FV和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FV能否在传统危险因素及CAC基础上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预测。结果共纳入16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 年...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有症状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依赖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识别。非阻塞性CAD通常指任何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尽管没有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受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仍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2]。女性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的主要群体,且大部分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女性也更有可能出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2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男性患者631例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226例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冠心病125例,其中典型胸痛63例,典型胸痛诊断女性冠心病敏感性50.4%,特异性71.3%,准确率68.5%,典型胸痛诊断男性冠心病敏感性62.2%,特异性63.4%,准确率80.3%;依据发作期心电图ST段改变,女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80.4%,男性为85.2%;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发现女性与男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典型胸痛及发作期心电图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在女性同样具有较高准确性;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男性相似。  相似文献   

5.
正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隐匿性冠心病,指在临床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1],由于患者无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但它与有症状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及临床特征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冠心病患者。其中无临床症状(胸痛、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1):I0005-I0005
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冠脉功能异常的意义为研究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外膜和微血管冠状动脉功能异常的意义,日本Tohoku大学的Akira教授等用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187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研究发现128例(68%)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SA),10例(5.3%)心脏事件。IMR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相关(HR=1.05,95%CI:1.02~1.09,P=0.002),ROC曲线分析确定IMR最佳界值为1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IMR组(≥18.0)和VSA组的预后明显比其他组差。冠状动脉内应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VSA患者的IMR(P<0.0001)。因此,在心绞痛和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中,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和微血管阻力增加提示预后差,可能与Rho激酶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angiography,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4-SCTCA和CAG检查资料,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SCTCA和CAG检查结果中可用于评价的病变血管段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共发现≥50%狭窄节段242个,64-SCTCA共发现≥50%狭窄节段199个,两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狭窄的显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26例冠心病患者中有91%通过64-SCTCA发现(110/121)。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8.8%、79.5%、99%。结论 64-SCTCA可作为冠心病无创、便捷、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4~2007年109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既往无冠心病病史,无心绞痛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平均年龄(72.58±7.02)岁;病窦(SSS)51例,房室传导阻滞(AVB) 39例,持续性房颤长间歇15例,双结病变4例;共植入VVI单腔起搏器24例,双腔起搏器85例.起搏器术前根据Judings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10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81例(74%),冠脉狭窄≥50%即通过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8例(26%).其中50%≤冠脉狭窄<70%患者7例(25%),狭窄程度≥70%21例(75%).单支血管病变15例(占冠心病患者54%),双支血管病变5例(18%),三支血管病变8例(28%).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发现,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即使无心绞痛症状,高龄男性患者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高.结论 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即使无心绞痛表现亦要积极注意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对拟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尤其针对高龄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